鱉毛霉病

鱉毛霉病

病原,流行特點,症狀與病理,診斷,

病原

由毛霉屬的毛霉引起。該毛霉在黴菌培養基內,可長出黑色的菌絲。

流行特點

稚鱉患該病後,死亡率較高,可達90%以上;成鱉患該病後,會因為鱉甲表面出血而降低商品價值。該病以5-11月最流行,流行溫度15-33度,最適流行溫度25-30度。

症狀與病理

這種黴菌寄生在鱉的皮膚上,鱉甲、四肢、頸部及尾部等身體各部分的皮膚。患該病後,毛霉向鱉皮膚內、外生長,鱉食慾減少,騷動不安,不怕驚。外菌絲短小,白色,導致鱉的四肢、頸部處出現白斑狀的病變。

診斷

將憋放在乾淨的水中浸泡,觀察是否在甲殼裙邊上有白斑狀的病變,結合流行情況可初步診斷。進一步診斷,可以裙邊接種到黴菌培養基中進行培養判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