鱇(鱇)

鱇(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又叫鮟鱇,一種食肉魚類,一般生活在100米以下的水域,以小於它的魚為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鱇
  • 別名:鮟鱇
  • 硬骨魚類
  • :鮟鱇(ānkāng)目
簡介,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種群分布,

簡介

硬骨魚類,鮟鱇(ānkāng)目、鱇科,為世界性魚類,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種類多樣:大者可達1—1.5米。我國有三種,—種叫黃鮟鱇,另一種是黑鮟鱇,還有一種新發現的叫孫鮟鱇。大嘴巴里長著兩排堅硬的牙齒,相貌十分醜陋,一般體長40~60厘米、體重300~800克。前者下頜齒多2行。口內白色,前端有皮膚皺褶伸出去,臂鰭條8~11根;後者下頜齒多3行,口內有黑白圓形斑紋,臂鰭條6~7根,鮟鱇魚擅於偽裝難以察覺,身軀向後細尖成柱形。頭大,由上往下看,體柔軟、無鱗,背面褐色,像有柄煎鍋一樣。背鰭最前面的刺伸長像釣竿樣子,前端有皮膚皺褶伸出去,看起來很像魚餌,頭特別大而平扁,口寬大,腹鰭短小,尾鰭圓截形鮟鱇魚有兩個背鰭,第一背鰭與一般魚不同,由5~6根獨立分離的鰭棘組成。鮟鱇利用此餌狀物搖晃,引誘獵物,再大口一口吞下去。胸鰭很發達,可以像腳一樣在海底移動。

外形特徵

鮟鱇魚的體前半部平扁呈圓盤形,尾部柱形,一般體長40~60厘米、體重300~800克,生活在溫帶的海底下,鮟鱇一般底棲,靜伏于海底或緩慢活動,鮟鱇魚的胃口很大,它生長在黑暗的大海深處,身軀向後細尖成柱形,兩隻眼睛生在頭頂上,一張血盆大口長得象身體一樣寬,鮟鱇魚屬硬骨魚類,嘴巴邊緣長著一排尖端向內的利齒;腹鰭長在喉頭。

棲息環境

一般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深海水域。

生活習性

鮟鱇一般底棲,靜伏於海底或緩慢活動。主要以各種小型魚類或幼魚為食,也吃各種無脊椎動物和海鳥。

種群分布

2012年8月,科學家們在美國加州海岸外的深海中拍攝到一種罕見的鮟鱇魚品種,這一種類極其罕見,截至2012年只觀察到7條個體,因此科學家們仍然對其知之甚少。這種名為“Chaunacops coloratus”的品種是直到2002年才有首次正式記載的。這種魚可以“行走”,還會在生長過程中改變顏色。此次觀察到的這條魚生活在水下大約1.1萬英尺(約合3353米)的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