鰹鳥的近親鸕鶿

在我國很多地方,人們稱鸕鶿為鳥鬼,以形容這種鳥不像鰹鳥那樣傻,而有著高超的捕魚本領。在我國,很早就有人開始馴養鸕鶿,並用它們捕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鸕鶿
  • 類型:水鳥
  • 用途:捕魚
  • 水下停留時間:達30~40秒,甚至70秒
  • 捕魚武器:聽覺器官
  • 羽毛防水性:差
在南方水鄉,漁民外出捕魚時常帶上馴化好的鸕鶿。鸕鶿整齊地站在船頭,各自脖子上都被戴上一個脖套。當漁民發現魚時,他們一聲哨響,鸕鶿便紛紛躍入水中捕魚。由於帶著脖套,鸕鶿捕到魚卻無法吞咽下去,它們只好叼著魚返回船邊。主人把魚奪下後,鸕鶿又再次下潛去捕魚。在遇到大魚時,幾隻鸕鶿會合力捕捉。它們有的啄魚眼,有的咬魚尾、有的叼魚鰭,配合得非常默契。待捕魚結束後,主人摘下鸕鶿的脖套,把準備好的小魚賞給它們吃。這種捕魚方式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效。所以,用鸕鶿捕魚曾盛極一時。杜甫曾寫過這樣的詩句:“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這種捕魚方法當時之流行由此可見一斑。當然,這種古老的捕魚方法只能滿足自給自足的小生產經濟,在近代已很少採用。實際上,過多的鸕鶿會給漁業生產造成很大的危害。據統計,野生的鸕鶿每天至少要吃掉400克的魚。在荷蘭,有一群鸕鶿在一個夏季就吃掉5000噸魚。
鰹鳥的近親鸕鶿鰹鳥的近親鸕鶿
鸕鶿的捕魚本領之高早已被人所熟知。近幾十年來,科學家們又發現鸕鶿在河水非常混濁時也能輕鬆自如地追蹤魚群。在河水混濁不堪時,視覺很難發揮作用。那么,鸕鶿是怎樣在混濁的河水中找到魚群的呢?原來鸕鶿的聽覺非常發達。在自然界中,有些盲眼鸕鶿依靠它們那發達的聽覺器官追捕魚群。此外,大群的鸕鶿一起圍捕魚群。也大大提高它們捕魚的效率。
大多數水鳥的尾脂腺能分泌油脂,它們把油脂塗在羽毛上來防水。鸕鶿缺少尾脂腺,它們的羽毛防水性差,身體很容易被水浸濕。所以不能長時間地潛水、游泳。在每次捕魚後,鸕鶿要
鰹鳥的近親鸕鶿站在岸邊曬太陽,待羽毛晾乾之後,它們才回到水中捕魚。鸕鶿每次潛水,能游出很遠,在水下停留的時間達30~40秒,有時甚至長達70秒,而且通常都有所收穫。
鰹鳥的近親鸕鶿鰹鳥的近親鸕鶿
自《生物百科知識》 鰹鳥的近親鸕鶿

鰹鳥的近親鸕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