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峙塘社區

鰲峙塘社區

鰲峙塘社區,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位於東城街道北部,距東城中心約9千米,東連京山村,南接余屋村,西連東岸坊村,北臨東江,面積為1.35平方千米。2015年末,鰲峙塘社區戶籍人口1056人。

明朝,鰲峙塘社區屬東莞縣文順鄉。1999年,屬鰲峙塘行政村。2003年,屬東城街道鰲峙塘社區。

2015年,鰲峙塘社區經營以五金、塑膠行業為主,有企業約60家,村集體經濟收入1454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銀行存款利息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鰲峙塘社區
  • 行政區類別:居民社區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
  • 地理位置東城街道北部
  • 面積:1.35 km
  • 電話區號:0769
  • 郵政編碼:523900
  • 人口數量:1056 人(截至2015年末戶籍人口)
  • 車牌代碼:粵S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著名人物,地方特產,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明朝,鰲峙塘社區屬東莞縣文順鄉。
清朝,屬於缺口司。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屬第七區榴花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第五區榴花鄉。
1958年,屬附城人民公社凹峽大隊。
1983年,屬附城區鰲峙塘鄉。
1987年,屬東莞市附城街道鰲峙塘管理區。
1999年,屬鰲峙塘行政村。
2003年,屬東城街道鰲峙塘社區。

行政區劃

鰲峙塘社區為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轄社區,行政區劃代碼為441900003008。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鰲峙塘社區,位於東城街道北部,距東城中心約9千米,東連京山村,南接余屋村,西連東岸坊村,北臨東江,面積為1.35平方千米。
鰲峙塘社區

地形地貌

鰲峙塘社區地處沿江地帶,平均海拔較低,村內有獅嶺山,海拔約150米。

自然資源

鰲峙塘社區有紅石、河沙、鈾礦、煤礦等自然資源。

人口

鰲峙塘社區世居村民主要姓氏為徐姓。2015年末,鰲峙塘社區戶籍人口1056人,其中男526人,女530人;80歲以上37人,最年長者103歲(女)。外來暫住人口42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300人。

經濟

鰲峙塘社區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植花生、甘蔗、番薯、木薯等糧食作物,還盛產塘魚、番石榴。1986年引進第一家玩具廠。2015年,經營以五金、塑膠行業為主,有企業約60家,村集體經濟收入1454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銀行存款利息等。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5年末,鰲峙塘社區有鰲峙塘幼稚園1個(園內有幼兒、教職工共約220人)。

文體事業

2015年末,鰲峙塘社區有籃球場1個、休閒廣場2個、公園4座、老人活動中心1個、農家書屋和電子閱覽室1個(2015年藏書約3000冊)。

基礎設施

1963年,鰲峙塘社區通電,1986年通自來水,1987年通電話,20世紀90年代通網際網路,2000年初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

交通運輸

鰲峙塘社區有省道莞龍路、鄉道許仙岩路經過。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鰲峙塘社區始建於唐末宋初,徐氏五世祖攜帶家眷南遷移民至此聚居而立村,稱作鼓鎮村。後因村東面有座鰲山拔地而起,與村南面的獅山、古寺相對峙,山下有一口大魚塘,村立於塘邊,故改名為“鰲峙塘”。
  • 本地方言
鰲峙塘社區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東城話。
  • 傳統民居
鰲峙塘社區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存約30座,空置。主要為青磚、紅磚瓦房,建於清末、民國時期,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代表性民居徐景唐將軍故居,又稱耕餘書室,始建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坐東南朝西北,二層西洋風格建築,紅磚混凝土結構,石米批盪,面寬10.33米,進深28.12米,高12米,占地面積約290平方米,正面設柱廊,中間愛奧尼亞式立柱,二層兩側有陽台,為東莞市不可移動保護文物。
  • 宗祠
徐氏宗祠,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由徐兆魁倡議並捐資修建,分別於清代、1930年、2003年重修。宗祠坐西南向東北,五開間四進深合院式布局,面闊20.98米,進深42.22米,占地面積約886平方米。磚木結構,青磚牆體,紅砂岩勒腳,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硬山頂,人字封火山牆,灰塑龍舟脊上立鰲魚,轆筒灰瓦,綠琉璃瓦當、滴水剪邊。首進前廊四根花崗岩與山牆承重,外側設欄桿,正脊陶塑有“民國十九年石灣吳寶玉造”題跡,門內牆鑲嵌碑刻“徐氏宗祠重修碑”,詳細記載祠堂始建及重修經過及意義;二進為單間歇山頂牌坊,坊額正面後面均刻“南州正脈”四字。祠堂前檐立柱、二三架梁為混凝土結構。
  • 碑刻
鰲峙塘社區代表性碑刻是修鰲峙塘圍堤記碑。位於村東路口東江大道南側路邊亭內。原碑於1948年8月立於修東江堤碑亭內,碑寬73厘米,高136厘米,厚22厘米,底座27厘米,占地面積約1平方米。
  • 歷史事件
民國十九年(1930年)5月6日,莞龍路竣工通車,途經鰲峙塘。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颱風暴雨齊襲,東江暴漲,造成30年一遇的巨災,鰲峙塘村損失嚴重,時年全村動員修東江堤。
1962年,鰲峙塘發生逃港高潮,男女各有30多人逃到香港。
1966年6月,發生特大洪水,整個村被洪水淹沒,一涌排灌站受到破壞造成嚴重損失。
1968年4月,暴雨夾雹襲擊鰲峙塘。
1976年,農村大辦公企業,以彈簧製造為主的集體公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1977年,鰲峙塘村從峽口大隊分出,成立鰲峙塘大隊,時年對鰲峙塘段大堤進行加固、加高。
1978年,成立鰲峙塘村第一個曲藝社,豐富村民生活。
1980年,改革開放實行分田到戶,引進港商入村辦廠。
1986年,投資十多萬元在村建成自來水廠。1987年,引進第一家廠商一高玩具廠。
1990年,籌建老人文化娛樂中心,得到香港同胞、外商、民眾捐贈20多萬元。
1993年,管理區自籌資金,自辦、自建鰲峙塘莞申冷凍食品有限公司,活躍了經濟並解決部分村民就業問題。
1995年,興建鰲峙塘國小,得到廠商、香港同胞、民眾捐贈支持,為鰲峙塘自建的第一所國小。
1999年,撤管理區改村,成立第一屆村委會。

著名人物

徐兆魁(1550—1635年),歷任明朝監察御史、刑部尚書等職,曾鄉居十餘年,造福桑梓。著有《疏草》《誠求錄》《留余堂文集》《未焚草》《寄思居集》等著作。
徐景唐(1895—1967年),曾任國民政府廣東省府委員、民政廳廳長、國民黨第十二集團軍副總司令等職。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日軍投降,奉命赴汕頭主持受降。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曾在香港倡捐8萬元港幣給家鄉修築東江堤,並建涼亭一座。
鰲峙塘社區
徐景唐

地方特產

鰲峙塘社區有塘魚、番石榴、龍眼、荔枝等特色農產品,有糖環、硬餅、松糕、艾角、麻胡、糯米粉團等特色食品。

榮譽稱號

2009年12月,鰲峙塘社區被廣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廣東省衛生村”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