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山王氏

鰲山王氏

鰲山王氏,膠州十大家族之一。始祖王真 ,一說湖北麻城人,一說安徽望江人。明初,王真隨燕王朱棣征戰,以靖難之功授山東世襲指揮使司指揮使 ,世守即墨鰲山衛,晚年隨子王興定居膠州張耀屯,死後葬在張耀屯村南。這支王姓宗族人丁興旺,名人輩出,其後裔遍布在膠州和膠南城鄉,人稱“鰲山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鰲山王氏
  • 外文名:Aoshanwangshi
  • 屬 於:膠州十大家族之一
  • 始 祖:王 真
鰲山王氏簡介,鰲山王氏來源,

鰲山王氏簡介

膠州歷史上,王氏家族也是名門望族,是膠州十大家族之一。膠州王氏中,人丁最為興旺的是鰲山王氏。據介紹,鰲山王氏家族始祖王真 ,一說湖北麻城縣人,一說安徽望江人。明初,王真隨燕王朱棣征戰,以靖難之功授山東世襲指揮使司指揮使 ,世守即墨鰲山衛,晚年隨子王興定居膠州張耀屯,死後葬在張耀屯村南。這支王姓宗族人丁興旺,名人輩出,其後裔遍布在膠州和膠南城鄉,人稱“鰲山王”。
膠州王氏繁衍到二十三世
據鰲山王氏二十世後人,今年80歲的王朴成老人介紹,膠州王氏現已繁衍到二十三世,名人輩出 ,分布廣泛,在膠州市內,除了市區 ,主要集中在周臣屯村、張耀屯村、葛埠嶺、小溝底 、永安屯、安家村、大村、王家莊等。“除了膠州,在即墨、青島市區也有不少。”王朴成老人說。
據《鰲山王氏世系譜》記載,始祖王真,字德一。明初,王真隨燕王朱棣征戰,以靖難之功授山東世襲指揮使司指揮使,世守即墨鰲山衛,晚年隨兒子王興定居膠州張耀屯,死後便葬在張耀屯村南,王興死後葬在周臣屯。由於始祖王真有功名,世代因此受益,做官經商人才輩出,人丁興旺,對膠州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都形成深遠影響,成就了後來的王氏家族。
據了解,鰲山王氏族譜十分詳細,最近一次修訂成冊是在2006年,為上下兩部,記載了從始祖王真到現在膠州第二十二世後人的情況。當談及何以家譜如此詳盡的時候,王朴成老人說,“這多虧了周臣屯的王順誠。”原來,在那個破舊立新的時代,很多家譜都被毀壞,當時年輕的王順誠急中生智,將家譜用塑膠袋包了放在盒子裡,在牆上挖了個洞,將盒子放進去,後在牆的表面刷上厚厚的一層泥。通過此辦法,家譜得以順利保存下來,這也是膠州鰲山王氏現在僅存的一本老譜。
“以仁為本,詩禮傳家”為家風
據王朴成老人介紹,鰲山王氏家風為“以仁為本,詩禮傳家”。重視仁義,又喜讀書知禮儀,王氏家族曾出了不少人物,做官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經商的誠信經營樂善好施。
十世王垓,清康熙年間的名臣。自幼勤奮好學,順治六年考中進士,做過戶部行人之類的小官。康熙二年,曾作為康熙皇帝的使者,出使冊封琉球王國,名滿海內。康熙皇帝削藩時,王垓負責供應清兵的錢糧,苦心籌劃,確保前線軍隊的後勤供應,得到康熙皇帝的讚許。後因政績顯著被提拔為分巡寧紹,當時海寇時常騷擾東南沿海,王垓嚴肅軍紀,積極防務,民賴以安。
十三世王亘,字邃古,議敘翰林院孔目,清末慈善家。王亘年少時家境貧寒,於是棄儒業而從商,後來因氈業起家,成為膠州城有名的商人。樂善好施,常常接濟窮苦人家。又自籌資金修路修橋等,古膠城內安樂橋、雲溪橋、廣濟橋、響堂大路等皆為其獨資修建,因家裡排行五,因此被古膠城人稱“王五善人”。
十三世王曜,字星含,與其兄王亘同樣行善事,曾捐巨資修城牆、設義塾供窮苦人家孩子上學等,因排行第六被稱為“王六善人”。
清代著名惜陰堂的前世今生
古膠州城曾有內城、外城兩部分。人們習慣上把外城叫做“圍子”,把內城叫做“城”。內城占地面積小,除了縣衙之外,住的都是有身份、有影響力的望族大戶。在內城西門裡南側就住著王家。
清代曾出了一位有名的大地主王星五。王星五自幼發奮讀書,準備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但不幸的是剛成年父親就去世,家道中落,王星五無力繼續讀書,只好輟學經商。他從事糧食買賣,擅長經營之道,生意不斷擴大 ,經過幾十年的積累,置有土地80頃(每頃合今216畝),房產二百餘間,致富後他給自己的住宅取了一個富有儒學風格的堂號“惜陰堂”。
王星五家大業大,可惜老來無子,只好過繼近親的侄子。剛開始過繼來一個叫王方格的近親,但王方格遊手好閒,不思進取,無心也無能力管理家業。王星五覺得王方格不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因此解除過繼關係,重新選了一個遠親的侄子王聖格。王聖格並沒有辜負嗣父的厚望,協助王星五經營產業,管理家政,不斷擴大已有基業。王聖格之子王至勛是一名貢生,他發揚惜陰堂樂善好施的家風,熱心公共事業,曾被推舉為地方自治保衛團體領袖,為此獲膠州知縣德林“急公好義”匾。
辛亥革命後,王至勛的思想日漸開放,送兒子王克捷留學英、德。王克捷曾在1918年赴濟南讀書,接觸了“五四”新文化、新思想,並有機會接觸中國早期革命者,與早期領導人王盡美、鄧恩銘熟悉。王克捷的子女都出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在父親的帶領下,兄妹五人都擺脫王氏舊家族的羈絆,走向新生活,兩人在清華大學畢業後成為知名教授,其他人或醫或工,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工作著。
文/圖記者 劉靜

鰲山王氏來源

鰲山王氏應該來自安徽望江——佩山王氏。
佩山王氏,又稱琅琊王氏安徽望江世芬堂,屬於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琅琊王氏大宗派,是新安王氏的直接分支。肇遷始祖王震,行顯五,號華青,系唐檢校兵部尚書,新安王氏始祖王璧之十五世孫,於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由江西鄱陽湖瓦片壩遷居望江城北祈雨山。震公娶曹氏,生四子:永富、永貴、永盛、永昌。永富遷居黃梅潭,永貴遷居佩山麓,永盛遷居武昌渡口,永昌遷居螢火沖。自此四大房人丁蕃衍,瓜瓞綿延,其中:二房永貴公後裔尤多,分居佩山之東、西、南、北,外姓人稱之為“佩山王氏”。至今已有六百四十多年歷史。
根據明代老譜的記載:王震的玄孫叫王勝,行伍出身,因作戰有功,敕封世襲永平府撫寧衛指揮同知。其子王真襲爵,後調任山東鰲山衛指揮同知,明永樂十八年,“殲妖婦唐賽兒眾於諸城”。其曾孫王漢於明正德十二年回鄉祭祖。老譜記載到此。編者在按語中說:“此後音問未通,山川悠阻,不敢妄有增減,故所錄止此,以志風雨相思、飲食必祝之意云爾!”
鰲山王氏,你們的根在安徽望江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