鰩魚膽

鰩魚膽

鰩魚膽,中藥名。為鰩科動物孔鰩Raja porosa Günther、何氏鰩Raja hollandi Jordan et Richardson及近緣種的膽囊。孔鰩我國分布於渤海、黃海、東海。何氏鰩我國分布於東海、南海。具有散瘀止痛,解毒斂瘡之功效。常用於風濕性關節痛,跌打腫痛,瘡癤,潰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鰩魚膽
  • 別稱:鯆魚膽、勞子魚膽、老闆魚膽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魚綱
  • :鰩形目
  • :鰩科
  • :鰩屬
  • :孔鰩、何氏鰩及近緣種
  • 分布區域:孔鰩:渤海、黃海、東海;何氏鰩:東海、南海
  • 採收時間:隨時捕捉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一、採集加工,二、炮製方法,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膽囊。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散瘀止痛,解毒斂瘡。

主治

風濕性關節痛,跌打腫痛,瘡癤,潰瘍。

相關配伍

1、治風濕關節痛,跌打腫痛:(鰩魚)乾膽3-6g研末或鮮膽汁5-10滴,黃酒沖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2、治瘡癤潰瘍:(鰩魚)乾膽磨醋外塗患處。(《青島中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乾膽研末,3-6g;鮮膽汁,5-10滴。外用:適量,乾膽磨醋塗。

炮製

一、採集加工

捕殺後,取出膽囊,洗淨,鮮用或陰乾。

二、炮製方法

取鮮藥材,鮮用;或陰乾,研末。

形態特徵

1、孔鰩,又名老闆甫魚。體盤亞圓形。吻稍突出,吻軟骨前端癒合部比後端分離部約大2倍。尾較寬扁,尾上的結刺,雌體5行,雄體3行,每行結刺10-20餘個。眼小。背鰭2個,間隔短,腹鰭分裂頗深。頭後脊板上第1結刺前面正中具橢圓形或直條狀綜合粘液孔一群,有時呈“入”或“人”字形,上部連合,下部尚分離。腹面上腹腔後部兩側,各具粘液孔一群。
2、何氏鰩:又名絲魴、冬圭。體盤斜方形,後部圓形。體長一般為50cm左右。吻延長而鈍尖,吻長比眼徑大4-4.4倍,噴水孔寬約等於眼徑的1/2或稍大。鼻孔位於口前方,有口鼻溝與口相通。口淺弧形,頗大,上下頜牙顆粒狀,鋪石狀排列。體盤背面基本光滑,但在眼前方和上方環列著1行7-9枚的小刺;在眼後方、背部中央有少數小刺;在尾部背面有向後方傾斜的小刺4-5行。背鰭2個,位於尾的中部以後,胸鰭大,已與軀幹癒合成體盤。腹鰭分裂很深,前部分化成趾狀突出。尾鰭很小。體背淺褐色,體盤上散有眾多黑褐色斑點。呈圓形、卵圓形、塊狀或星芒狀。胸鰭後緣近腹鰭處有1個黑褐色多環層睛狀大斑,腹鰭背面及尾鰭基部也有黑褐色斑點。腹面灰褐色,具許多暗色細斑,每斑圍著1個粘液孔。

生長環境

1、孔鰩:棲息於較寒水性海區的海底。以蟹、蝦、端足類、小型甲殼動物,以及多毛類、貝類、小型魚類和頭足類動物為食。我國分布於渤海、黃海、東海。
2、何氏鰩:為暖水性底層魚類,主食貝類等軟體動物。我國分布於東海、南海。

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海洋生物》:“清熱燥濕。用於痢疾,脫肛,痔瘡等。”

附註

鰩類動物種類較多,已知功用相似的尚有:斑鰩,我國分布於黃海、東海和南海;美鰩,又名:史氏鰩,我國分布於渤海、黃海、東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