鰓

鰓是由咽部後端兩側發生而成的。多數水生動物的呼吸器官,用來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魚鰓主要生在頭部兩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鰓
  • 外文名:Gill
  • 拼音: sāi
  • 部首:魚
  • 部外筆畫:9
簡介,詳細字義,解釋,結構,功能,古籍解釋,

簡介

鰓 sāi
部首筆畫
部首:魚 部外筆畫:9 總筆畫:17
五筆86:QGLN 五筆98:QGLN 倉頡:NMWP
筆順編號:35251211251214544 四角號碼:2613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CC3

詳細字義

〈名〉 形聲。字從魚從思,思亦聲。“思”本義為“考慮糧食問題”,轉義為“與糧食有關”。“魚”和“思”聯合起來表示“魚頭上過濾食物的器官”。本義:魚頭上過濾食物的器官。
1. 魚類吸取水中氧氣的器官 [branchia;gill]。古人言鰓多指鰓蓋。如:鰓心;鰓葉;鰓裂;鰓蓋;鰓孔(魚鰓鰓絲)。
鰓 xǐ
基本字義
1. 古同“葸”,害怕。

解釋

(鰓)
sāi
鰓-(1)
ㄙㄞˉ

結構

魚鰓包括鰓耙鰓絲鰓弓三部分。其中鰓絲是鰓的主要部分,內部密布毛細血管。

功能

1、呼吸:這是主要功能,鰓絲表面布滿毛細血管,水中溶解氧在鰓小片處進行氣體交換,氧氣進入毛細血管並隨血液循環運往全身。
2、濾食:特別是浮游生物食性的魚類,水中的浮游生物通過鰓絲過濾,進入口腔進行攝食。例如鰱魚鱅魚是完全靠鰓來攝食的。
3、排泄,海水真骨魚類鰓中含有泌氯細胞,泌氯細胞可分泌氯化物,因此海水魚類可以生活在高鹽度的海水中;而淡水硬骨魚鰓可以吸收淡水中的氯化物,達到魚體水鹽平衡。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亥集中】【魚字部】鰓 ·康熙筆畫:0 ·部外筆畫:0
《廣韻》蘇來切《集韻》《韻會》桑才切,𠀤音顋。魚頰中骨也。《宋史·五行志》淳化三年,京師里老婦女,裝鏤魚鰓中骨,號魚媚子。
又《前漢·𠛬法志》鰓鰓常恐。《注》鰓音葸,懼貌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