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在峰/提供
鯝魚宴傳說源於清代,在當地民間世代流傳至今。
鯝魚是學名,俗稱“麻泥鯝”。據說,過去豐縣城河裡產的麻泥鯝,肉嫩味美,在封建社會裡曾作為貢品,進貢給皇帝。因而豐縣城河裡的麻泥鯝很有名聲。
有一年,豐縣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農作物顆粒無收。百姓飢餓,急需官府撥款救助。一日,王縣令把李衛的族人李思久請至縣衙,共商救災大事。會後李思久趕赴北京,向兵部尚書兼直隸總督李衛陳述了豐縣的災情,並懇請皇帝下撥糧銀救助。雍正接奏後,立即派員攜帶糧銀趕赴豐縣賑災,救活了全縣的父老鄉親,當地沒有餓死一人。救災過後,李思久從京返鄉,在與豐縣令交談中,王縣令得知李衛大人不久返鄉,看望受災的父老鄉親,同時還想再吃一次家鄉的特產鯝魚。王縣令是南方人,不知道鯝為何物,就錯把鯝魚當成長江產的鱸魚了。李思久走後,王縣令立即派員,快馬加鞭去揚州買回鱸魚養在缸里,恭侯李大人的到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鯝魚宴
- 起源:清代
- 俗稱:麻泥鯝
- 口味:鮮美
安在峰/提供
鯝魚宴傳說源於清代,在當地民間世代流傳至今。
鯝魚是學名,俗稱“麻泥鯝”。據說,過去豐縣城河裡產的麻泥鯝,肉嫩味美,在封建社會裡曾作為貢品,進貢給皇帝。因而豐縣城河裡的麻泥鯝很有名聲。
有一年,豐縣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農作物顆粒無收。百姓飢餓,急需官府撥款救助。一日,王縣令把李衛的族人李思久請至縣衙,共商救災大事。會後李思久趕赴北京,向兵部尚書兼直隸總督李衛陳述了豐縣的災情,並懇請皇帝下撥糧銀救助。雍正接奏後,立即派員攜帶糧銀趕赴豐縣賑災,救活了全縣的父老鄉親,當地沒有餓死一人。救災過後,李思久從京返鄉,在與豐縣令交談中,王縣令得知李衛大人不久返鄉,看望受災的父老鄉親,同時還想再吃一次家鄉的特產鯝魚。王縣令是南方人,不知道鯝為何物,就錯把鯝魚當成長江產的鱸魚了。李思久走後,王縣令立即派員,快馬加鞭去揚州買回鱸魚養在缸里,恭侯李大人的到來。
一日李衛回到豐縣,王縣令特設所謂“鯝魚宴”招待之,並且有李思久作陪,席間,王縣令在簡單介紹買魚的經過後,並問道:“此魚味道如何”?李衛聽後知道,王縣令錯把鱸魚當成了鯝魚,並沒作正面回答,便吱唔過去。第二天李衛派人去豐縣買回來城河裡產的麻泥鯝,皆二三指長,肉嫩肥美,特設鯝魚宴回敬王縣令,席間,李衛笑著問王縣令:“此魚味道又如何”?王縣令立即連連點頭,稱讚道:此乃真正好魚!這時李衛才說,此魚真鯝魚也。接著他便講了一個歷史故事。
漢高祖劉邦,在長安稱帝後,把他的父親劉執嘉從豐城遷到長安新豐宮。據說劉邦因父親想念家鄉,特選派能工巧匠,把新豐宮建設得和豐縣城的大街小巷一模一樣,就是從豐縣城遷來的雞鴨也能各認識其家,但劉執嘉仍然不樂。劉邦問道:“又有老友下棋鬥雞為何不樂”?劉執嘉答曰:“梧桐樹上無鳳凰,杏花美酒無處嘗,城河裡沒有麻泥鯝,龍肝鳳髓也不香”。
王縣令聽後,深有感觸的說道:“吾居寶山不識寶,罪過!罪過!”
至今仍在當地民間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