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名 鮑魚側耳, 春至秋季生小果榕(Ficus microcarpus)等樹幹的枯死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鮑魚側耳
- 拉丁學名:Pleurotus abalonus Han, K. M. Chen et S. Cheng
- 別稱:鮑魚菇
- 界:真菌界
- 目:傘菌目
- 科:側耳科
- 屬:側耳屬
- 分布區域:福建、台灣等
介紹,製作材料,做法,
介紹
中文學名 鮑魚側耳![鮑魚側耳 鮑魚側耳](/img/a/282/cGcq5SN3YDZ2MTY0EmM3cjM0YTOkFmZyUjYkB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鮑魚側耳 鮑魚側耳](/img/1/563/cGcq5yN3IWZyIzY2UzMyQDN1ITOiZmY0MmMjN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鮑魚側耳 鮑魚側耳](/img/a/282/cGcq5SN3YDZ2MTY0EmM3cjM0YTOkFmZyUjYkB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鮑魚側耳 鮑魚側耳](/img/1/563/cGcq5yN3IWZyIzY2UzMyQDN1ITOiZmY0MmMjN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形態特徵 子實體中等至大型。菌蓋扇形或半圓形,中央稍凹,直徑5-24cm,暗灰色至污褐色。菌蓋表面有剛毛狀囊體,近圓柱形或近棍棒狀。菌褶延生,有橫脈,寬,奶油色,有時呈現明顯的灰黑色邊緣。菌柄偏生,長5-8cm,粗1-3cm,白色或淺灰白色,內實,質地緻密。褶緣囊體棍棒狀或近柱形,淺褐色。有褶側囊體。擔子四小梗。孢子印奶油白色。孢子無色,光滑,長橢圓形,10.5-13.5×3.8-5μm。
生態習性 春至秋季生小果榕(Ficus microcarpus)等樹幹的枯死處。
經濟用途 可食用,菌肉肥厚,台灣及大陸一些地區大面積人工栽培生產。有人認為此種等於泡囊側耳(P. cystidiosus),但也有人認為明顯有別,有待進一步研究。
食用方法推薦:
製作材料
主料:鮑魚菇200克,豬裡脊肉150克
輔料:核桃100克
調料:鹽3克,胡椒粉1克,大蔥4克,姜4克,醬油5克,澱粉(豌豆)5克,辣椒油1克,香油1克,植物油30克
做法
1.鮑魚菇洗淨後瀝乾水分,一切為二。
2.核桃仁用沸水燙透、去皮,用植物油慢慢炸至酥脆,撈出備用。
3.蔥切段;姜切小片;豬裡脊肉洗淨後切成薄片,與鹽、胡椒粉、澱粉及少許水攪拌均勻。
4.用另一個小碗放醬油、辣椒油、胡椒粉、澱粉、香油、少許水混合均勻。
5.鍋內放植物油燒至五分熱,將豬裡脊肉片快炒至七成熟盛起備用;鍋中再放適量植物油,先把鮑魚菇煸炒至有香味,再放入蔥段、薑片炒透。
6.將豬裡脊肉片、核桃仁倒入,澆淋在步驟4已經混合均勻的小碗裡,煸炒幾下以可裝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