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起豹,字文蔚,號愛山。安徽六安州(今六安市)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生。父親鮑友信,以進士身份,任雲南昭通鎮守備。因平獨坪鄉的暴亂,血戰捐軀,朝廷準入忠昭祠,賞雲騎尉世襲。其父犧牲時,鮑起豹才8歲。其母以恃代怙,教子成人。史稱鮑起豹“生而奇偉,唯謹問學,思立功名”。
基本介紹
- 本名:鮑起豹
- 別稱:愛山
- 字號:文蔚
- 所處時代:晚清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安徽六安州
- 出生時間: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
- 去世時間:1858
生平功績,社會評價,
生平功績
嘉慶十七年(1812),19歲的鮑起豹開始襲雲騎尉世職,初任江寧、狼山,後任六安、上海等處守府,皆以卓越的才幹“見重於上游”。道光四年(1824),補崇明騎營守備。以累捕海盜功,升為游擊。道光十二年(1832),擢太湖協副將,署蘇松鎮。這時,英國艦船馳入我國內海,覬覦我國大陸,經常肆擾生事,鮑起豹奉命,“單舟往諭,懾以天威,夷服而懼輒退去”。這時海上糧幫水手聚眾生事,販鹽大梟又乘機掀起紛爭,大有激變之勢。鮑起豹又奉命前往彈壓。他用招撫安慰勸解之策,不殺一人而事解。此間道光皇帝曾三次召見鮑起豹,每次他都呈以卓越的保疆之策,甚達聖懷。道光十五年(1835),鮑起豹升任瓊州鎮總兵。瓊州臨海萬里,漁船商賈蜂屯,毒梟蟻雜其間。毒梟們為獲暴利,竟相互勾結,煽動矇騙民眾,憑藉港汊、山林的優勢,圖謀反叛。鮑起豹審時度勢,“運心法以出奇兵,親揮勁旅”而破之,“元兇授首,黎患貼然”,從而保我邊陲無虞。不久,九龍島的海盜石十六等人,劫龍門協印,聚艘數百,分路騷擾高廉、雷周、瓊州海邊,造成商船罷行。鮑起豹接到報告,親率兵勇剿之,賊敗走海洋,鮑起豹領兵一直追到越南國界的洋面,生禽石十六等頭目4人,餘下160餘人盡被擊斃,賊船隻槍械全部繳獲。余匪投誠者甚眾。數年後,文昌縣教匪數萬,舉旗謀反。鮑起豹派精明強幹的兵勇,潛入其中,探悉詳情,出其不意,拿獲賊首3人,焚其名冊,散其脅從,從此,民賴以安。於是直到今天,六安南鄉還盛傳著鮑起豹在瓊州的許多壯舉。如說:鮑起豹初任瓊州,當地士民因不知他有無能耐,而並不信任。一些土豪劣紳和心懷叵測的人,更是未把他放在眼裡。鮑起豹看在眼裡,想在心裡,一天他領眾兵勇來到教場,跑馬比武,圍觀者人山人海。鮑起豹叫十來個兵勇抬來一個大石磙放在教場中央。這時只見他躍馬揚鞭,圍著石磙,越跑越快,賽如飛箭。突然他一鞭子下來,把石磙打得像陀螺一樣,在地上站了起來,還轉了三轉。這時,成千上萬名圍觀者無不驚異萬狀。鮑起豹“鞭打石磙轉陀螺”的故事傳開後,幾乎像聖旨一樣,使得瓊州各界人士無不敬畏信服。
鮑起豹起瓊州的第十三年,即道光二十七年(1847),因母喪歸來服孝。瓊州八營官兵及民眾無法拘留,即為鮑公樹《去思碑》一座,頌其功德。鮑起豹在瓊州期間對其下屬一有功績,便給獎勵;凡有才幹,便給保薦提拔。他的下級吳元猷、黃開廣、黃兵、吳全美等人,就是在他保舉下,才官至提鎮的。
鹹豐元年(1851),鮑起豹服孝期滿,奉旨回京,先後五次向鹹豐帝面呈保疆衛民之策。鹹豐帝誥封他為振威將軍,特簡雲南提督。就在鮑起豹赴任途中,因太平軍攻打湖南,清軍戰事吃緊,朝廷又調他去湖南任提督。這時,太平軍攻打長沙,並用大炮轟開城牆,形成幾個缺口。鮑起豹冒著槍林彈雨,拚死抵抗81天,使得長沙城池未失。正在長沙城處於搖搖欲墜之時,長沙外圍一支清軍被太平軍圍困,其首領某公派人進城向鮑起豹求援。鮑的部下說:“你是朝廷封疆大員,不可擅離職守。”後來,這支清軍戰敗,湖南巡撫張亮基因與鮑起豹有隔閡,乘機上札,參他見死不救。結果,鮑起豹被解職。鮑的部下不服,誓向巡撫討個公道,鮑起豹不允。部下又集結於城隍廟外,欲殺該巡撫以雪憤。鮑起豹即拔劍而言曰:“爾等如此,是陷我於不義也,我請絕命於爾眾前。”部下聞言,相向而哭。這天半夜,一青衣持燈引路,鮑起豹步入撫署,交罷印鑑,說:“我去矣,此後事君等善為之。”該巡撫羞愧不出一語。鮑起豹卻談笑自若,毫不介意而歸,至黎明前,即由提督府登舟而去。天亮後,部下來府請安,鮑起豹少子香甫先生說:“家父有小恙。”直到十日後,他才以實情相告。眾部下皆如痛失愛父慈母一般,怏怏不已。許多人為此掛冠而去。這已是鹹豐四年(1854)的事了。
社會評價
鮑起豹去官後,凡在他工作過的地方,都有人為他樹碑立傳,彰揚他的功績,一致稱讚他“局量寬宏,大度清操,老成練達,有光明磊落之概,兼精明幹濟之才”。並稱他在為官期間,清廉自守無苟取。凡部下有送禮的,一概婉言謝絕,故官兵無不敬服;而當地方有災難者,必盡施以銀。一旦知道某家有急難,不待上門求援,他就主動厚資之。因而,史料稱他身上的口袋、家中的箱子,從無隔年的余財。鹹豐八年(1858)夏天,64歲的鮑起豹偕次子開禧去表哥加摯友、已退休的貴州道台沈巢生寓所暫住,每天晨夕,與沈君樽酒言歡,縱論國事。兩個月後的一天,鮑起豹突然無疾而逝。沈君這之治喪停殯,待其長子開源趕到,與開禧二人扶櫬而歸,窀穸故里。
後人作贊聯曰:
懲反叛,追窮寇,誓保邊陲;
駕單舟,驅夷艦,揚我國威。
又曰:
鞭石磙,飛陀螺,英雄豪氣如西楚項羽;
捐私銀,賑窮黎,慈悲愛民賽南海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