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鮑元愷第一交響曲——紀念
- 第一樂章 :廣板
- 第二樂章 :急板 Ⅱ
- 第三樂章: 柔板 Ⅲ
曲目簡介,曲目結構,
曲目簡介
第一樂章 廣板 Ⅰ-Largo 14:16
第二樂章 急板 Ⅱ-Presto-Passacaglia-Presto 8:29
第三樂章 柔板 Ⅲ-Adagio 11:34
第四樂章 終曲 Ⅳ-Finale 14:53
這部交響曲,是在進入新世紀的時候,紀念中國人民在苦難動盪的20世紀,特別是在史無前例的“文革”災難中,為爭取國家富強昌盛和人民民主自由而歷經困苦英勇抗爭的英雄。交響曲按照傳統的交響曲結構,依慢——快——慢——快的順序分為四個樂章。四個樂章的基調分別是苦難——抗爭——思索——勝利,並在終曲末尾,留下了更深切的關於歷史教訓的思索,敲響了防止社會悲劇重演的警鐘。
曲目結構
第一交響曲動筆於2003年7月,完成於2004年4月。e小調。原曲無標題,因適逢鄧小平百年誕辰,由約稿方四川愛樂樂團定名為《人民的兒子》。2004年8月,由徐志廉指揮四川愛樂樂團、俞峰指揮深圳交響樂團先後在成都和深圳首演,同年由香港雨果公司以同一標題發行唱片(編號HRP7247-2)。這部作品展現的是,中國人民在苦難動盪的20世紀,特別是在史無前例的文革災難中,為爭取國家富強昌盛和人民民主自由而英勇抗爭,最終迎來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奮鬥歷程。其本質是一部力圖將史詩性、哲理性和抒情性融為一體,概括地展現正義同邪惡,人類同災難,進步同倒退,理想同現實抗爭的傳統題材交響曲,因此我在2005年將標題改為含義更為寬泛的“紀念”。全曲依悲壯的慢板——激昂的快板——深沉的慢板和輝煌的終曲分為四個樂章,在終曲的慢板尾聲,留下了發人深省的沉重思索,在未解的矛盾中以“警鐘長鳴”結束全曲。
在結構上,四個樂章貫穿同一個由連續下行的大二度和小三度音程組合的動機,並由這個動機和它的延伸、分裂、倒影、逆行、變奏,以及建立在這個旋律上的對題,衍生出各個樂章不同形象的主題。這個動機來自我2003年4月抗擊“非典”時期構思的一部未完成交響詩中象徵災難的樂句。
這部由單一主題構成的交響曲,繼承了歐洲交響樂以戲劇化結構表現社會重大社會題材和挖掘內心精神世界的藝術傳統,力求結構嚴謹,收放有度,避免情緒濫觴和具象描繪。我其後的交響曲作品,如第三《京劇》、第六《燕趙》的基本架構都源於這部作品。
第一樂章,慢板,變奏曲。引子是一個“邪惡動機”E—D—B,由它引申出的e小調沉悶壓抑的低音弦樂主題及其九個變奏組成第一樂章。其中,變奏一、二、三、四,和變奏七、八、九是原調上的“固定低音變奏曲”(Ostinato)。前四個變奏作為第一部分,情緒從悲傷,悲憤,到悲壯。變奏五、六,作為整個樂章的對比中部,則是遠關係調上的裝飾變奏,表現了人們在殘酷現實中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再現e小調的變奏七到變奏九,是痛定思痛的冥想和對理想世界的謳歌。樂章的最後,人們重新回到對“邪惡”的恐懼與抗爭。
第二樂章,活潑的快板,復三部曲式諧謔曲。核心動機E—D—B在這裡變為快速三拍子的激進腳步。在首尾兩部分,一往無前的節奏和頻繁轉換的調性展現出為理想而奮鬥的勃勃生機。儘管“邪惡”主題的鬼影還在不斷出現,但是它阻撓不了人們的前進步伐。中部是固定低音變奏曲“帕薩卡利亞”(Passacaglia),堅定穩健的主題由定音鼓在主調最遠關係的降B小調上,用3/4拍上跨小節依次遞增一拍(2/4—3/4—4/4—5/4—6/4—7/4)奏出。在主題上方節拍錯位的多重對題里,充滿吶喊和傾訴。
第三樂章,柔板,復三部曲式。殘暴兇惡的第一樂章引子在這裡完整地以嚴格倒影的形式,變為充滿溫情的歌唱性旋律,唱出了苦難中人們對自由的憧憬和對歷史的反思。這裡,有蓬勃的朝氣,有堅定的自信,更有冷靜的思索。最後的連線段把這個樂章引入到終曲的引子。
第四樂章是帶有慢板引子和慢板尾聲的快板奏鳴曲式。核心動機E—D—B在這裡成為歡快的主部主題,由這個動機分裂出來的步伐堅定的副部主題經過多重複對位的展開,成為一曲豪邁的勝利凱歌。在巨大的尾聲里,“邪惡”原型主題和倒影旋律相對置,形成一段錯綜複雜的慢板。最後,樂隊在全奏的高潮中戛然中斷,在鐘聲奏出的副部主題中結束全曲。
在結構上,四個樂章貫穿同一個由連續下行的大二度和小三度音程組合的動機,並由這個動機和它的延伸、分裂、倒影、逆行、變奏,以及建立在這個旋律上的對題,衍生出各個樂章不同形象的主題。這個動機來自我2003年4月抗擊“非典”時期構思的一部未完成交響詩中象徵災難的樂句。
這部由單一主題構成的交響曲,繼承了歐洲交響樂以戲劇化結構表現社會重大社會題材和挖掘內心精神世界的藝術傳統,力求結構嚴謹,收放有度,避免情緒濫觴和具象描繪。我其後的交響曲作品,如第三《京劇》、第六《燕趙》的基本架構都源於這部作品。
第一樂章,慢板,變奏曲。引子是一個“邪惡動機”E—D—B,由它引申出的e小調沉悶壓抑的低音弦樂主題及其九個變奏組成第一樂章。其中,變奏一、二、三、四,和變奏七、八、九是原調上的“固定低音變奏曲”(Ostinato)。前四個變奏作為第一部分,情緒從悲傷,悲憤,到悲壯。變奏五、六,作為整個樂章的對比中部,則是遠關係調上的裝飾變奏,表現了人們在殘酷現實中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再現e小調的變奏七到變奏九,是痛定思痛的冥想和對理想世界的謳歌。樂章的最後,人們重新回到對“邪惡”的恐懼與抗爭。
第二樂章,活潑的快板,復三部曲式諧謔曲。核心動機E—D—B在這裡變為快速三拍子的激進腳步。在首尾兩部分,一往無前的節奏和頻繁轉換的調性展現出為理想而奮鬥的勃勃生機。儘管“邪惡”主題的鬼影還在不斷出現,但是它阻撓不了人們的前進步伐。中部是固定低音變奏曲“帕薩卡利亞”(Passacaglia),堅定穩健的主題由定音鼓在主調最遠關係的降B小調上,用3/4拍上跨小節依次遞增一拍(2/4—3/4—4/4—5/4—6/4—7/4)奏出。在主題上方節拍錯位的多重對題里,充滿吶喊和傾訴。
第三樂章,柔板,復三部曲式。殘暴兇惡的第一樂章引子在這裡完整地以嚴格倒影的形式,變為充滿溫情的歌唱性旋律,唱出了苦難中人們對自由的憧憬和對歷史的反思。這裡,有蓬勃的朝氣,有堅定的自信,更有冷靜的思索。最後的連線段把這個樂章引入到終曲的引子。
第四樂章是帶有慢板引子和慢板尾聲的快板奏鳴曲式。核心動機E—D—B在這裡成為歡快的主部主題,由這個動機分裂出來的步伐堅定的副部主題經過多重複對位的展開,成為一曲豪邁的勝利凱歌。在巨大的尾聲里,“邪惡”原型主題和倒影旋律相對置,形成一段錯綜複雜的慢板。最後,樂隊在全奏的高潮中戛然中斷,在鐘聲奏出的副部主題中結束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