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俊林

鮑俊林

鮑俊林,安徽樅陽人,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博士、南京大學地理學博士後,曾任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專職助理研究員,現任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海岸生態與人地關係、歷史自然地理、區域歷史地理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以及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創計畫重大項目,在Climatic Change、Land Use Policy、Sustainability Science等期刊發表SCI、SSCI及CSSCI論文2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氣候變化與江蘇海岸的歷史適應研究》《15-20世紀江蘇海岸鹽作地理與人地關係變遷》;獲評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獎、譚其驤禹貢基金優秀歷史地理青年論著獎、復旦大學十佳研究生輔導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鮑俊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安徽樅陽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南京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歷史地理學
  • 學術代表作:《15-20世紀江蘇海岸鹽作地理與人地關係變遷》
    《氣候變化與江蘇海岸的歷史適應研究》
  • 主要成就:歷史環境變遷與人地關係
  • 任職院校: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學術成果,出版圖書,榮譽獎項,

研究方向

海岸生態與人地關係、歷史自然地理、區域歷史地理研究

學術成果

科研項目:
[1]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多源數據融合的近300年長江口灘涂圍墾演變及圩田化研究(42371232),2024-2027,在研。
[2] 主持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計畫(人文社科)重大項目,上海歷史氣候變化適應格局的差異化過程及發展機制研究(2021-01-07-00-07-E00123),2021-2025,在研。
[3] 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兩千年來中國重大災害性氣候事件與社會應對機制研究(22&ZD223),2022-2025,在研。
[4] 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7-20世紀長江三角洲海岸帶環境變遷史料的蒐集、整理與研究(20&ZD231),2020-2025,在研。
[5]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氣候變化與蘇滬海岸傳統適應研究(18BZS156),2018-2022,結題。
[6]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項目,10世紀以來江蘇海岸開發的時空變化及驅動分析(17YJC770001),2017-2019,結題。
[7] 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6-20世紀江蘇沿海盪地開發的時空特徵及環境適應 (2015M581764),2015-2016,結題。
[8] 主持江蘇省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15世紀以來江蘇海岸帶管理變遷研究(2013CB956500),2014-2016,結題。
[9] 參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橫向課題“志丹苑遺址區域古代水系重建”,子項目“吳淞江水系變遷與海岸區域人類水利系統回響”,2017-2018,結題。
學術論文:
[1] 鮑俊林. 近千年江蘇海陸變遷與灘涂鹽作的動態回響. 江蘇地方志,2023,(06):10-14.
[2] 鮑俊林. 灶河與潮溝:明清蘇北中部潮灘水系的演變. 歷史地理研究(第四輯),2023年6月。
[3] Bao Junlin, Gao Shu. Wetland utilization and adaptation practice of a coastal megacity: A case study of Chongming Island, Shanghai, China. Frontiers in Environment Science, 2021, 9: 627963.
[4] 鮑俊林. 中國古代海鹽生產技術的發展階段及地方差異. 鹽業史研究, 2021, (03): 3-14.
[5] Bao Junlin, Gao Shu, Ge Jianxiong. Coastal engineering evolution in low-lying areas and adaptation practice since the eleventh centur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Climatic Change, 2020, 162:799-817.
[6] 鮑俊林, 高抒. 沙島浮生—明清崇明島的傳統開發與長江口水環境. 史林, 2020, (03):81-92.
[7] 鮑俊林. 傳統技術、生態知識與環境適應—以明清時期淮南鹽作為例. 歷史地理研究, 2020, (02):38-51.
[8] Bao Junlin, Gao Shu, Ge Jianxiong. Centr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Coastal management patternchanges since the late 19th centur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Marine Policy, 2019, 109:103705.
[9] Bao Junlin, Gao Shu, Ge Jianxiong. Salt and wetland: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landscape, land use changes and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on the central Jiangsu coast, China, 1450-1900. Wetlands,2019, 39(05):1089-1102.
[10] Bao Junlin, Gao Shu, Ge Jianxiong. Dynamic land use and its policy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economic changes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Jiangsu coast (1750–2015).Land Use Policy, 2019, 82:169-180.
[11] 鮑俊林, 高抒. 13世紀以來中國海洋鹽業動態演化及驅動因素. 地理科學, 2019, (04):596-605.
[12] Liu Cunli, Zhang Zhenke, Zhang Xingqi, Ren Hang, Liu Binglin, Bao Junlin, Zhang Xiaoxiang. Coastal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idal flat ecosystem conservation along the coast of Jiangsu Province,China. Journal of Coastal Conservation, 2019, 23(4):857-867.
[13] 戰慶,王昕,丁佳榮,鮑俊林,王張華,史玉金,曾正強.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閘遺址古水系恢復.上海國土資源, 2019,40(02):80-85.
[14] Bao Junlin, Gao Shu.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land use pattern changes of the Old Huanghe River delta, eastern China, in the sixteenth to twentieth centuries. Sustainability Science,2016,11:695-709.
[15] Bao Junlin, Gao Shu. Traditional coastal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land use changes during the 16-20th centuries, Jiangsu Province, China.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016, 124:10-21.
[16] 鮑俊林. 明清兩淮鹽場“移亭就鹵”與淮鹽興衰研究. 中國經濟史研究, 2016, 123 (01):114-124.
[17] 鮑俊林. 試論明清蘇北“海勢東遷”與淮鹽興衰. 清史研究, 2016, (03):97-107.(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明清史》2016年10期)
[18] 鮑俊林, 高抒. 蘇北捍海堰與“范公堤”考異.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2015, 30 (04): 22-30.
[19] 鮑俊林. 略論鹽作環境變遷之“變”與“不變”—以明清江蘇淮南鹽場為中心. 鹽業史研究, 2014, (01): 20-27.
[20] 鮑俊林. 晚清淮鹽興衰的歷史地理分析. 歷史地理, 2013, 28 (02): 166-184.
[21] 鮑俊林. 再議黃河奪淮與江蘇兩淮鹽業興衰—與凌申先生商榷. 鹽業史研究, 2013, (03): 39-46.
學術專著:
[1] 鮑俊林:《氣候變化與江蘇海岸歷史適應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21年9月。(“復旦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先鋒計畫”重點培育項目、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重大攻關研究項目成果,入選百道網圖書評選《久旱盼甘霖:氣候與災變主題書單》,鹽城市濕地和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中心採納、展示。)
[2] 鮑俊林:《15-20世紀江蘇海岸鹽作地理與人地關係變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8月。(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復旦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第五屆譚其驤禹貢基金優秀青年歷史地理著作獎,《中國國家地理》2022年第一期引述。)
學術會議:
[1] 2023年12月20日,“學科交叉融合論壇——多學科視角下的人地關係研究”,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報告:近千年江蘇海陸變遷與人類活動的動態回響。
[2] 2023年7月28-31日,全國人文地理學大會,中國地理學會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蘭州,西北師大,報告:16—20世紀江蘇沿海土地利用變化與政策回響。
[3] 2023年6月16-18日,首屆人類世科學大會,中國地質學會人類世研究分會,西安,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報告:近千年人類圍墾與蘇滬海塗環境演變初探。
[4] 2023年6月10-11日,第8屆HGIS沙龍·歷史地理信息系統與數字人文新探索,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報告:蘇滬沿海灘涂歷史圍墾數據的整理。
[5] 2023年4月16-18日“氣候環境變化與人類文明演化”會議,中國地理學會環境變化與環境考古專業委員會,昆明,雲南大學,報告:近千年江蘇海岸生態環境演變與人類適應特徵。
[6] 2022年11月,首屆世界地理大會,華東師範大學(線上),報告:上海市濱海濕地開發演變與氣候變化適應策略。
[7] 2022年10月,第八屆“海洋文明”學術研討會——海洋文明與三角洲社會變遷,上海師範大學(線上),報告:清代長江口南岸的潮灘開發。
[8] 2022年8月,首屆中國近代史青年論壇,上海大學(線上),報告:從鹽場到圩田—清代長江口南岸潮灘的農業化。
[9] 2022年6月,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學術研討會,復旦大學(線上),報告:清代長江口南岸潮灘水系的演變。
[10] 2021年9月,2021年地理模型與地理信息分析學術年會,東北師範大學,報告:沿海低地傳統開發遺蹟調查與數據整理——以東台、大豐、崇明為中心。
[11] 2021年7月,多尺度、多時空與多樣性——2021年中國歷史地理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復旦大學,報告:沿海特大城市邊緣濕地變遷及其適應戰略——以上海崇明東部為中心。
[12] 2020年12月,小冰期極端氣候及社會影響學術討論會暨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小冰期以來東亞季風區極端氣候變化及機制研究”年會,復旦大學,報告:中國東部沿海歷史潮災與海堤系統的回響。
[13] 2020年11月,“全球變化下的人新世海岸”學術研討會,南京大學,報告:低地海岸歷史海堤系統的演變及適應格局——以江蘇沿海為例。
[14] 2020年10月,第六屆HGIS沙龍,雲南大學,報告:長江三角洲地區環境變遷數據集成初想。
[15] 2019年7月,第三屆世界環境史大會,巴西聖卡特琳娜州立大學[3rd World Congress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Florianopolis, Brazil, University of Federal De Santa Catarina, 22-26 July 2019.Oral presentation: Traditional coastal defence evolution, low-lying area development and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on the Jiangsu coast, China ]
[16] 2019年5月,中國地理學會(華東地區)學術年會,寧波大學,報告:崇明島灘涂資源開發及土地利用變遷。
[17] 2018年8月,中國地理學大會,陝西師範大學,報告:氣候變化與傳統適應研究進展。
[18] 2018年8月,中國歷史地理學年會,中國人民大學,報告:明清崇明島開發變遷與環境。
[19] 2018年7月,第17屆國際歷史地理學家會議,波蘭華沙大學[ Th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Historical Geographers, Warsaw University, Poland, 14-22 July 2018. Oral presentation: Traditional sea salt industry, coastal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changes in historical periods ]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鮑俊林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6年8月1日
《15-20世紀江蘇海岸鹽作地理與人地關係變遷/復旦博學文庫》一書分為12個章節,圍繞明清時期江蘇海岸鹽作活動時空分布變化,探索海岸自然過程、社會經濟過程與政治過程的互動關係,刻畫明清江蘇海岸人地系統構成要素運動基本規律、內部遷移變化與區域特徵,總結歷史時期海岸人地關係變遷。通過歷史文獻與現代...

榮譽獎項

[1] 復旦大學“十佳研究生輔導員”(2023年)
[2] 首屆人類世科學大會“優秀青年口頭報告獎”(2023年)
[3] 第五屆譚其驤禹貢基金優秀青年歷史地理著作獎(《15-20世紀江蘇海岸鹽作地理與人地關係變遷》,三等獎,2021年)
[4] 上海市2015年度研究生優秀成果(博士學位論文)獎勵
[5] 復旦大學2014年度優秀博士畢業生
[6] 復旦大學第五屆“學術之星”(2014)
[7] 第三屆“禹貢”歷史地理學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2013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