魿魚(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魿魚,中藥材名。本品為鯉科動物鯪的肉。拉丁動物名:Cirrhina molitorella (cuviee et Valenciennes)。採收和儲藏:每年除生殖季節外均可捕撈,捕得後,去鱗、鰓、內臟,洗淨,鮮用。功能主治為:清熱利水除濕。主治膀胱結;水臌;黃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魿魚
  • 漢語名稱:Ling Yu
  • 別名:雪魿、土魿魚、魿公。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生產區域,藥材性狀,注意事項,特別說明,

來源

本品為鯉科動物鯪的肉。拉動物名:Cirrhina molitorella (cuviee et Valenciennes)。採收和儲藏:每年除生殖季節外均可捕撈,捕得後,去鱗、鰓、內臟,洗淨,鮮用。

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清熱利水除濕。主治膀胱結;水臌;黃疸。

形態特徵

鯪,體梭形,側扁,腹部圓,無腹棱。背部在背鰭前方稍隆起。頭短,吻圓鈍,吻長略大於眼徑。眼側位,眼間寬,口下位,較小,弧形,上下頜角質化。須2對,吻須較粗壯,頜須較小。上頜之外有上唇和吻皮,上唇邊緣呈細波狀,唇後溝中斷。下頜外有下唇,唇邊緣有多數乳頭狀突起。下咽齒3行。鱗中等大,側線鱗38(7-8\5-6-V)42。背鰭4,12-13,無硬刺,其起點至尾鰭基的距離,大於至吻端的距離。臀鰭3,5。尾鰭深分叉,體上部深灰色,腹部銀白,在體側胸鰭基部之後上方有8-9個鱗片的基部為黑色,聚在一起成為1個長菱形斑塊。幼魚尾鰭基部有一黑色斑點。

生產區域

我國珠江水系、海南、台灣、韓江、閩江、瀾滄江及元江均有分布。

藥材性狀

棲息於江河湖泊中多活動於水的中下層,特別是南方水溫較高的水體內。以植物為主要食料。

注意事項

內服:煮食,適量。

特別說明

本詞條僅用於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於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