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迦堪布·喜繞尼瑪(?-?)蒙古族,甘肅省永登縣連城鎮人,第一世魯迦堪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迦堪布·喜繞尼瑪
- 國籍:中國
- 民族:蒙古族
- 出生地:甘肅省永登縣連城鎮
甘肅省永登縣連城鎮的魯土司出身蒙古,信仰藏傳佛教。魯土司的始祖脫歡,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孫,曾任平章政事。明朝滅元朝時,脫歡隨元順帝北逃未果,遂投降明朝,被封為連城土司。明朝永樂年間,第三代土司因為作戰有功,獲賜魯姓,由此始稱“魯土司”。該土司系統共傳19世,22代,達558年,直到1932年“改土歸流”才告終。連城魯土司轄區包括今永登縣連城、民樂、大有、七山、通遠、紅城、城關、龍泉以及蘭州市紅古區河嘴、平安、天祝藏族自治縣的古城等鄉鎮,轄區面積大約9000餘平方公里。
《清史稿·甘肅土司傳》及《重續魯氏家譜》載,魯土司的墓葬區分布於上享堂、下享堂、西享堂。上享堂位於連城鎮北二里水磨溝口的享堂東山上,葬有始祖脫歡以下十世以及第十五世以後的諸土司,此地即今東大寺的所在地。第一世班禪堪布喜繞尼瑪便是第五世魯土司的第三子,在獲五世班禪羅桑意希賞封之前,又稱“魯迦堪布”。
五世班禪羅桑意希賞封喜繞尼瑪為“班禪堪布”,準予轉世。明朝萬曆年間,喜繞尼瑪創建了東大寺。
魯土司家族全面改宗格魯派便始於17世紀初“魯家喇嘛”(lukyavblama)喜繞尼瑪(sherabnvima)建立東大寺之時。明朝末期,“魯家喇嘛”喜繞尼瑪遊歷後藏向格魯派的班禪學經,因精通大小五明而獲五世班禪器重,被封為“班禪堪布”(banclaenmkhanpo)。學成後,喜繞尼瑪回到湟北,於土羊年(乙未,1619年)建“大通大寺”(tethungdgongchen)。《安多政教史》以及蒲文成的《甘青藏傳佛教寺院》天祝藏族自治縣妙因寺節,認為乙未年為1619年。該寺也稱“推桑木達傑林”(thosbsamdarrgyasgling,其中thosbsam意為“聞思”,dairgyas意為“繁榮、發達、興盛、昌隆”,gling意為“洲”,合起來意為“聞思興盛洲”)。因位於連城妙因寺以東,故名東大寺。魯嘉夏仲(lukyavzhabsdrung,其中zhabsdrung意為“尊前、足下、閣下”。此人即魯家喇嘛喜繞尼瑪)及其兄弟魯土司等聘請前世袞卓(kungr01)出任該寺堪布,制定寺規,此後按格魯派的做法開始活佛轉世,魯土司家族屬寺大多以宗親子弟任寺主或堪布。由此可推斷,經第一世“班禪堪布”喜繞尼瑪的推動,魯土司家族屬寺開始改信格魯派,並且波及連城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