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創作背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創作背景
魯迅是新木刻運動的導師。早在二十年代末,他就與柔石等以“朝花社”的名義向中國介紹西方近代木刻。1931年,他支持第一個木刻組織《一八藝社》,寫了《一八藝社習作展覽會小引》,組織了“木刻講習班”。從1932年到1936年,他通過友人購買了大量外國進步木刻作品,和全國許多木刻組織、青年家保持聯繫,從思想、藝術、資料各方面給予關懷、指導和扶持。1936年10月19日,魯迅病逝於上海,全國青年木刻家無不悲痛萬分。他們鐫刻了一張張魯迅像,並決心沿著魯迅所開拓的“為人生而藝術”的現實主義道路,把中國的新木刻運動推向一個新高潮。此幀《魯迅遺容》,刻於魯迅逝世的當年,是在木口上,以尖細銳利的小三角刀精雕細刻而成的。
作品賞析
魯迅安詳地躺下了,柔和的光線照在他的臉上。在深溟的背景上,木刻家又雕出送葬的行列,人群緩緩地跟著汽車,標語和旗幟也沉重地低垂著……畫面右邊,出現了一排木刻雕刀,象徵著這位偉大的文學家也是新木刻運動的提倡者。魯迅形象都是用排刀依素描轉折關係雕刻的,很有節奏感,很和諧,似乎可以感到作者的情感。
作者簡介
黃新波(1916年—1980年),原名黃裕祥,筆名一工,廣東台山人。1933年赴上海,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左翼中國美術家聯盟,並與劉峴組織未名木刻社,在魯迅先生指導下從事新興木刻運動。1936年發起成立上海木刻工作者協會,並參與舉辦第二屆全國木刻流動展覽;出版了第一本木刻作品集《路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