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介亭雜文》是魯迅的一本雜文集。本書收集魯迅1934年所作雜文三十六篇,包括《關於中國的兩三件事》《拿來主義》《“以眼還眼”》《說“面子”》等。“且介”即取“租界”二字各一半而成,意喻中國的主權只剩下一半。這些雜文不僅技巧圓熟,論證豐富,而且作者對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也大都經過融會貫通,遵循雜感的特點結合在具體的內容里。
基本介紹
- 書名:魯迅自編文集:且介亭雜文
- 類型:文學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4743808
- 作者:魯迅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頁數:187頁
- 開本:32
- 品牌:鳳凰壹力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嚴格按照魯迅生前自選版本編選,版本權威
魯迅經典雜文集,“租界”半取,抒強烈愛國情懷,這些雜文技巧圓熟,論證豐富,對國民黨賣國投降政策揭露深刻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拿來主義》
魯迅經典雜文集,“租界”半取,抒強烈愛國情懷,這些雜文技巧圓熟,論證豐富,對國民黨賣國投降政策揭露深刻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拿來主義》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堪稱現代中國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其主要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閒集》、《二心集》、《而已集》、《墳》等。
圖書目錄
序言
一九三四年
關於中國的兩三件事
答國際文學社問
《草鞋腳》小引
論“舊形式的採用”
連環圖畫瑣談
儒術
《看圖識字》
拿來主義
隔膜
《木刻紀程》小引
難行和不信
買《國小大全》記
韋素園墓記
憶韋素園君
憶劉半農君
答曹聚仁先生信
從孩子的照相說起
門外文談
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
中國語文的新生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以眼還眼”
說“面子”
運命
臉譜臆測
隨便翻翻
拿破崙與隋那
答《戲》周刊編者信
寄《戲》周刊編者信
中國文壇上的鬼魅
關於新文字
病後雜談
病後雜談之餘
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
《集外集》序
阿金
論俗人應避雅人
附記
一九三四年
關於中國的兩三件事
答國際文學社問
《草鞋腳》小引
論“舊形式的採用”
連環圖畫瑣談
儒術
《看圖識字》
拿來主義
隔膜
《木刻紀程》小引
難行和不信
買《國小大全》記
韋素園墓記
憶韋素園君
憶劉半農君
答曹聚仁先生信
從孩子的照相說起
門外文談
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
中國語文的新生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以眼還眼”
說“面子”
運命
臉譜臆測
隨便翻翻
拿破崙與隋那
答《戲》周刊編者信
寄《戲》周刊編者信
中國文壇上的鬼魅
關於新文字
病後雜談
病後雜談之餘
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
《集外集》序
阿金
論俗人應避雅人
附記
序言
近幾年來,所謂“雜文”的產生,比先前多,也比先前更受著攻擊。例如自稱“詩人”邵洵美,前“第三種人”施蟄存和杜衡即蘇汶,還不到一知半解程度的大學生林希雋之流,就都和雜文有切骨之仇,給了種種罪狀的。然而沒有效,作者多起來,讀者也多起來了。
其實“雜文”也不是現在的新貨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類,都有類可歸,如果編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體,各種都夾在一處,於是成了“雜”。分類有益於揣摩文章,編年有利於明白時勢,倘要知人論世,是非看編年的文集不可的,現在新作的古人年譜的流行,即證明著已經有許多人省悟了此中的訊息。況且現在是多么切迫的時候,作者的任務,是在對於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是感應的神經,是攻守的手足。潛心於他的鴻篇巨製,為未來的文化構想,固然是狠好的,但為現在抗爭,卻也正是為現在和未來的戰鬥的作者,因為失掉了現在,也就沒有了未來。
戰鬥一定有傾向。這就是邵施杜林之流的大敵,其實他們所憎惡的是內容,雖然披了文藝的法衣,裡面卻包藏著“死之說教者”,和生存不能兩立。
這一本集子和《花邊文學》,是我在去年一年中,在官民的明明暗暗,軟軟硬硬的圍剿“雜文”的筆和刀下的結集,凡是寫下來的,全在這裡面。當然不敢說是詩史,其中有著時代的眉目,也決不是英雄們的八寶箱,一朝打開,便見光輝燦爛。我只在深夜的街頭擺著一個地攤,所有的無非幾個小釘,幾個瓦碟,但也希望,並且相信有些人會從中尋出合於他的用處的東西。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三十日,記於上海之且介亭。
其實“雜文”也不是現在的新貨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類,都有類可歸,如果編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體,各種都夾在一處,於是成了“雜”。分類有益於揣摩文章,編年有利於明白時勢,倘要知人論世,是非看編年的文集不可的,現在新作的古人年譜的流行,即證明著已經有許多人省悟了此中的訊息。況且現在是多么切迫的時候,作者的任務,是在對於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是感應的神經,是攻守的手足。潛心於他的鴻篇巨製,為未來的文化構想,固然是狠好的,但為現在抗爭,卻也正是為現在和未來的戰鬥的作者,因為失掉了現在,也就沒有了未來。
戰鬥一定有傾向。這就是邵施杜林之流的大敵,其實他們所憎惡的是內容,雖然披了文藝的法衣,裡面卻包藏著“死之說教者”,和生存不能兩立。
這一本集子和《花邊文學》,是我在去年一年中,在官民的明明暗暗,軟軟硬硬的圍剿“雜文”的筆和刀下的結集,凡是寫下來的,全在這裡面。當然不敢說是詩史,其中有著時代的眉目,也決不是英雄們的八寶箱,一朝打開,便見光輝燦爛。我只在深夜的街頭擺著一個地攤,所有的無非幾個小釘,幾個瓦碟,但也希望,並且相信有些人會從中尋出合於他的用處的東西。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三十日,記於上海之且介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