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地區的災荒變亂與地方應對

魯西地區的災荒變亂與地方應對

《魯西地區的災荒變亂與地方應對》是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慶華。本書是根據筆者的博士學位論文《災荒、變亂與地方應對——以魯西為中心的觀察(1855-1937)》經過進一步的修改而成的。

基本介紹

  • 書名:魯西地區的災荒變亂與地方應對
  • ISBN:9787533321543
  • 出版社:齊魯書社
  • 開本:32
  • 平裝:165頁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 條形碼:9787533321543
  • 尺寸:20x14x2cm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李慶華,1969年生,山東鄆城人。1991年畢業於聊城師範學院歷史系,同年任教於菏澤師專歷史系,2002年以同等學力獲得山東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學位,2003年晉升副教授。2004-2007年就讀於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山東建築大學法政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社會史研究與教學工作,先後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內容簡介

山東西部地區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起源地,早在遠古時代,這裡就有人類生息繁衍。魯西文明源遠流長,“作為區域文明而論,魯西文明是龍山文化加三代文化加齊魯文化加運河文化而構成”,其中前三個文化期,魯西“都處於中國文化中心區域”。

目錄

緒論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二、問題和對話
三、相關學術史回顧
四、研究方法、學術價值、主要創新點
五、資料及運用
第一章 京杭大運河與魯西沿岸城市
一、京杭大運河與魯西商品流通
二、京杭大運河與魯西城市
第二章 黃河、運河水患和其它災害
第一節 黃河水災與地理環境
一、黃河決溢
二、黃河水災與地理環境變化
第二節 運河變遷及其後果
一、運河失治與城市、工商、交通業
二、運河和沿岸農業及地理環境的關係
第三節 其他氣象災害
一、各地氣象災害概況
二、災況舉例
三、災害特點
第三章 國家對魯西的策略和重新定位
第一節 國家對黃河、運河治理策略的改變
一、明朝和清前期對黃河、運河治理的重視
二、黃河、運河治理策略轉變原因
三、治理策略轉變的表現
四、國家策略轉變與地方社會
第二節 地方的賦役負擔
一、晚清賦役徵調之弊端
二、民國時期的苛捐雜稅
三、田賦附加之濫征
第四章 士紳和民眾的自救
第一節 士紳、社區精英
第二節 地方士紳防災救災的舉措
一、修築堤壩
二、賑濟災民
三、組織移民
四、紳民衝突
第三節 民眾的對策
一、生活方式的調整
二、遷徙逃亡
三、自私自保
四、作物種植與農民的生存倫理
五、宗教崇拜與心靈安慰
第五章 晚清民國時期的兵燹匪患
第一節 兵燹
一、戰爭災害
二、兵燹之禍
三、兵燹與社會經濟
第二節 匪患
一、“土匪”定義
二、土匪成因
三、土匪概況
四、土匪危害
第六章 精英和民眾對變亂的反應
第一節 士紳與社會控制
一、回響清廷諭令,組建團練
二、修築圩寨
三、調解鄰里糾紛
四、對地方官員的制約
五、應酬軍事攤派
六、保護鄉里
第二節 士紳與國家、士紳與士紳間的矛盾與緊張
一、官紳衝突
二、紳紳之間、官紳之間的緊張關係:以長槍會為例
第三節 士紳對外來衝擊的反應
一、捍衛儒家道統地位
二、維護傳統禮俗
三、維護士紳地位和尊嚴
四、官紳關係
第四節 弱者的武器:民眾的反抗
一、饑荒與農民起義
二、土匪“個體”
三、“義民隊”與“社會土匪”
四、民眾自衛組織——槍會
第七章 地方重建:菏澤縣政建設實驗縣的個案
第一節 實驗縣設立條件
第二節 縣政建設
一、晚清至民國前期菏澤縣政概況
二、縣政改革
第三節 鄉政改革
一、市民學校和鄉農學校的設立
二、鄉農學校活動內容
三、鄉農學校性質
第四節 實驗縣建設事業
第五節 “菏澤模式”及其推廣
第六節 實驗縣的結束及其地位
一、實驗縣的結束
二、實驗縣地位及評價
第八章 地方近代化的考察
第一節 危局之下的工商業
一、工業企業生產經營狀況
二、企業特點
三、虧損原因
四、大型士紳企業的破產
第二節 對地方現代性的追求
一、士紳與地方近代化
二、發展新式教育
三、穩定社會秩序
結語地方應對機制及特點
一、組織性和自發性並立
二、傳統性和現代性交織
三、治標不易,治本更難
參考文獻
一、史料
二、著作
三、論文
四、英文著述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