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舒

魯舒

魯舒隸屬於濟寧泗水縣濟河街道,位於泗水縣城東南方向,濟河中游。

魯舒村分為下窪和後村兩個部分,轄7個大隊。村大隊駐後村北頭。下窪多為張姓,後村多為李姓和楊姓。

魯舒村地勢東南、西北高,中部低,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溫13.4℃,無霜期180—220天,常年降水量平均755毫米。主要地點有魯舒火車站,泗水鎮第三中學(現為東郊國小幼稚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魯舒
  • 外文名稱:Lu  Shu
  • 別名:魯夫
  • 行政區類別: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濟河街道辦事處
  • 所屬地區:中國
  • 政府駐地:村北頭
  • 電話區號:0537
  • 郵政區碼:273200
  • 方言:泗水方言
  • 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氣候區
  • 著名景點:明明家桃園舊址
  • 火車站:魯舒火車站
  • 車牌代碼:魯H
魯舒村,魯舒交通,鐵路,公路,魯舒村獲得獎項,魯舒村文化,

魯舒村

歷史悠久,建於明代萬曆年間。
從山東省文物局獲悉,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濟河街道辦事處魯舒村新發現一處碑刻群,對研究當地歷史沿革及風俗習慣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經調查清理,共發現記事碑4通,墓碑1通、龍紋浮雕1通,年代最早的是立於清康熙三十八年的“重修三聖堂碑記”,該碑長1.80米,寬0.60米,厚0.23米,詳載了當年重修三聖堂事宜,目前該碑保存較好。最晚的立於民國三十三年,碑題為“清例贈登仕郎精一張君墓表”,碑文小字詳細記述其生平,碑長1.56米,寬0.65米,厚0.20米。保存最為完好、最典型的是一塊帶有龍紋浮雕的石刻,該碑長1.75米,寬0.60米,厚0.18米,其上浮雕一龍,氣勢磅礴,威武雄壯,具體年代用途不詳。另有清乾隆五年立“泗水縣任氏宗派圖記”碑,長1.80米,寬0.77米,厚0.15米,邊緣淺刻勾連圖案。清光緒年間所立“重修通濟石橋碑記”,長1.90米,寬0.67米,厚0.25米。 在一村莊內發現眾多碑刻,在該縣也尚屬首次,目前,文物部門已對碑刻群實施了有效保護。

魯舒交通

鐵路

魯舒火車站位於山東省泗水縣魯舒村下窪東南方向,建於1982年。隸
魯舒火車站魯舒火車站
屬濟南鐵路局濟南鐵路分局管轄。現為三等站。離兗州站61公里,離日照站255公里,隸屬濟南鐵路局濟南鐵路分局管轄。現為四等站。客運:火車提提後已取消客運;不辦理行李、包裹託運。貨運:主要職責變為為中聯水泥(原大宇水泥廠)提供中轉。

公路

現正在修建的泗水南外環從村中穿過,預計2016年底正式通車使用。(2016年4月)

魯舒村獲得獎項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為破除城鎮化“千城一面”、“千村一面”怪圈,為弘揚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城鎮村落文化內涵,彰顯山東民俗文化魅力,近日,山東省公布了第一批“鄉村記憶”工程文化遺產名單。
據悉,我省從2014年起在全省實施“鄉村記憶”工程,以留住齊魯特色鄉愁,傳承地方歷史文化命脈。“‘鄉村記憶’工程是‘記得住鄉愁’、‘留得鄉情’的載體工程。其顯而易見的效果就是保住地方歷史傳承下來的文化命脈。”山東省文物局局長謝治秀介紹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風景多有共通之處,但文化卻獨一無二。以鄉土建築為例,海草房代表了膠東半島;土樓是福建的特色;而窯洞則是陝北的代言。隨著歷史傳承、承載著地方文化的標誌性符號,一旦被破壞,就無法彌補。“鄉村記憶”工程在現有鄉村層面,撤村並社區和城鎮都有因地制宜的具體規劃。
據了解,“鄉村記憶”工程的重點,是根據不同地區傳統文化資源情況及現實條件,在文化遺產和傳統鄉土建築富集、保存基礎條件較好、文化底蘊深厚的鄉村和社區,因地制宜,不建設新的場館,尊重和保持農村文化的現狀,充分利用當地現有的設施,建設民俗生態博物館、社區博物館、鄉村博物館,收集和展覽富有地域特色、活態文化特色和集體記憶的文化遺產,包括鄉土建築、街區遺產、農業遺產、農業生產勞作工藝、服飾、民間風俗禮儀、節慶習俗等,實現對文化遺產的整體性和真實性保護。目前從全省遴選了第一批“鄉村記憶”工程文化遺產300個,其中鄉鎮7個、村落(街區)171個、民居66個、博物館(傳習所)56個。
濟寧市(6個)
濟寧市泗水縣濟河街道魯舒村傳統民居
濟寧市泗水縣濟河街道五里廟村蘇家大院
濟寧市泗水縣金莊鎮喬家村傳統民居
濟寧市泗水縣金莊鎮西岩店村喬氏莊園
濟寧市梁山縣拳鋪鎮拳北村傳統民居
濟寧市梁山縣水泊街道張坊村張氏家祠

魯舒村文化

著名學者張L淺談魯舒村文化習俗,魯舒村整體被劃分為兩個地方,下窪和後村。
前村和後村相比,前村要好,所以南邊的喊北邊的是後村的,南邊的就默認為前村。要優於後村。
上窪和下窪,上窪要比下窪好,所以北邊的喊南邊的是下窪的,自己默認上窪。同樣優於下窪。
所以就出現了內斂和諧的一幕,一個村被分為了前後不搭調的後村和下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