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體設施
該院辦學條件良好,能夠滿足日常教學工作需要。教學用房建築面積5800平米。設有電鋼教室3個、多媒體教室4個、MIDI教室1個、排練廳1個、舞蹈教室2個、普通教室4個、器樂排練室3個,學生琴房85間、教師教學琴房42間,樂器307件、鋼琴132架、電鋼36台、手風琴52架、電腦73台。教學儀器設備總價值580.5萬元。
經過近20年的建設與發展,該院為社會培養輸送各類全日制畢業生近2000人。現已成為辦學特色鮮明、教學條件較完善、師資隊伍較強、教學質量較高、在全省有一定影響的學院。
辦學思想
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全面落實教學中心地位
指導思想
該院堅持以
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音樂教育發展規律。堅持“育人是根本,質量是生命,院風是靈魂,教學是中心,教師是關鍵”的辦學理念,以創特色、爭一流為目標,以服務地方教育事業、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宗旨,突出教學工作中心地位,注重內涵發展與提高;堅持以教師教育為特色,教師教育、非教師教育並舉;優先辦好本科教育,積極爭取發展研究生教育;堅持以學生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大學生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培養適應基礎教育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德才兼備、基礎寬厚、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套用型高素質音樂人才。
教學中心地位
該院始終堅持教學工作中心地位,把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的改革以及現代音樂教育技術的開發與套用作為教學工作的重點,大力推進教學改革,牢固確立了本科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
一是黨政領導齊抓共管教學工作。定期召開學院黨政聯席會議,研究決策教學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由院長負責全面落實,做到統一領導,分工負責;二是健全組織保證教學工作。成立了音樂學、音樂表演教學部,協助院長做好教育見習、教育實習、試卷審核、聽課查課等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三是完善制度保障教學工作。建立和完善了《聽課查課制度》、《教學質量監控制度》等20多項教學管理制度,並落實到位,保證了教學工作的順利完成。四是引入競爭機制激發教學工作。實行了“師生雙選”制和“教師授課報表制”,有效地增強了教師的責任意識,遏制了隨意調課現象。五是倡導科學研究促進教學工作。在教師中大力倡導“以科研促教學、結合教學搞科研”的思想,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六是強化教學管理服務教學工作。倡導教學管理人員提高服務意識,加大了課堂教學管理和教案規範力度,使教學工作進一步規範化和科學化。
教育理念
堅持引進與培養並重,強化師資隊伍保障教學工作
師資是立學之本,該院堅持“引進與培養”並重的原則,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2000年以來,先後引進教師24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碩士研究生10人。在積極引進人才的同時,鼓勵支持青年教師在職攻讀學位和外出進修學習,現有9名青年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2名教師分別在福建師大、美國舊金山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在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的同時,該院還注重師德建設,引導教師德才兼備、德藝雙馨。一是思想教育,引導教師自覺愛崗敬業、教書育人; 二是制度規範,制訂了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教學工作要求,通過制度規範教學工作;三是典型教育,及時宣傳教師身邊的先進典型,使教師趕有榜樣,學有方向;四是獎罰分明,促進教學工作。廣大教師能夠遵守學校教學工作規範,完成教學任務,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評為校級優秀教師4人,先進個人5人,師德標兵1人,煙臺市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1人,山東省優秀藝術教育工作者2人,校級教學優秀獎獲得者4人,山東省大學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2人。
該院師資隊伍結構較合理,有效保證了教學質量。專任教師5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人,占26%;講師27人,占50%;助教13人,占24%。碩士13人,占24%;學士42人,占76%。40歲以下33人,占60%;40歲以上50歲以下15人,占26%;50歲以上7人,占14%。碩士生導師6人。
該院教師教學科研水平較高。2002年,邵桂蘭教授的論文《試論音樂存在的生命形式及其同構關係》獲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張旭東教授的論文《高師聲樂科考試方案與教學體系研究》獲山東省第三屆藝術教育優秀成果一等獎;王瑞年教授的專著《五線譜首調視唱》獲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3年,李彬教授的專著《新概念五線譜首調視唱教程》獲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4年,邵桂蘭教授的論文《論音樂表演中的解釋學美學》獲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5年,邵桂蘭教授的論文《音樂心理學及其方法論的再探討》、崔學榮副教授的論文《音樂教育創新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獲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6年,邵桂蘭教授論文《音樂心理學及其方法論的再探討》獲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年以來,教師先後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二、三等獎各1項;承擔省、校級科研課題48項,發表學術論文143篇,出版專著與教材12部。獲各類科研、表演獎134項,其中全國二等獎2項,省級一等獎9項,二等獎27項,三等獎30項。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為教學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
教學建設
加強專業課程建設,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該院依託優勢學科加強專業建設,1988年開設音樂學專業,目標是培養適應基礎教育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德才兼備、基礎寬厚、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音樂教育工作者。2002年,根據學院發展和社會需求,該院開設了音樂表演專業,目標是培養適應基礎教育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德才兼備、基礎寬厚、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從事音樂表演與研究的專門人才。該院專業設定與重點學科相匹配,其中音樂學專業現列為學校重點學科培養計畫。
2006年,該院根據學校的要求及人才市場的需求,進行了招生制度改革,實行了大類招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專業學習與選擇的平台。為此,該院制訂了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新方案加大了實踐教學和教育創新能力,旨在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根據新方案,重新修訂了教學計畫和課程體系,做到科學、合理、完善。課程嚴格按教育部規定設定,使用教育部推薦教材。
課程建設
為改變過去那種片面強調專業技術技能的教育觀念,我們根據新的培養方案,堅持加強基礎、最佳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原則,不斷完善以學分制為改革方向的課程體系,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現有省級重點學科1個,校級優質課程5門,音樂學和音樂表演專業所有課程均達到合格課程。大力倡導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成效顯著,90%的理論課採用多媒體授課,教師普遍使用自製課件,自製課件曾在全國音樂課件製作大賽中獲二、三等獎。
教學管理
強化教學管理,實現教學工作的規範化、科學化
隊伍建設
該院重視教學管理隊伍建設,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到教學管理中,堅持為學生服務、為教師服務、為教學服務。現有專職管理人員3人,他們素質高,懂管理,服務意識強,熟悉音樂教學管理規律,具有一定的管理研究能力。管理人員中承擔省級課題2項,校級課題1項,發表管理文章5篇,先後有3人評為學校先進管理工作者。教務辦公室2名專職管理人員都具有碩士學位。
根據該院實際,主要分兩條途徑加強教學管理。一是學院黨總支、行政負責人聯合組成教學工作委員會,定期研究教學工作,加強對全院教學工作的巨觀領導。二是由分管院長、教學部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學幹事等組成的教學管理隊伍,負責日常教學管理。
教學質量監控
該院重視教學質量的監控,建立健全了較科學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一是健全了制度體系,制定完善了聽課查課制度、上課填單制度等20多項教學管理制度,對教學工作起到了良好質量監控作用;二是建立了以院學生會學習部牽頭,有各班學習委員和學生代表組成的學生教學信息員隊伍體系,定期召開學生信息員座談會,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三是以教學部為主體成立了聽課與查課小組,加強教學的規範化管理;四是組織好學生網上評教活動,及時向教師反饋信息;五是根據音樂教學的特點,重點加強了課堂教學、期末考試、畢業論文環節的管理,做到獎罰分明,措施到位,逐步形成了完善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培養人才
突出優勢特色,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複合型人才
強化優勢學科
強化優勢學科,推動學生對音樂基本理論的學習
該院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優勢與特色學科----省級重點學科“藝術美學”(音樂美學方向)。“藝術美學”是該院與美術學院聯合申報,2004年10月被山東省文化廳審批通過的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首批省級重點學科,其中“音樂美學”方向在山東省高校本科教學中處領先地位。該學科師資力量較強,有教授2名,副教授5名,6人具有碩士學位。學科帶頭人邵桂蘭教授為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專家、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優秀藝術教育工作者、優秀碩士生導師。培養的研究生有2名考入名牌大學的博士生。教學科研成果豐碩,發表專業論文300餘篇、新華文摘轉載8篇、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轉載40餘篇,獲山東省政府社會科學一、二、三等獎7項,獲省廳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33項。承擔主持省廳級立項課題9項。該學科在全省具有一定的優勢和特色,優勢學科和名師效應,推動了學生對音樂理論的學習與掌握。
強化實踐環節
強化實踐環節,夯實學生基本理論基礎與基本技能訓練
多年來,該院非常重視實踐教學,把學生創新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全面強化專業能力的實踐教學平台,使學生的教學與表演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現已形成了以舞台實踐為主體,教育實習和專業實習為重點,教育見習和專業見習為特色,社會實踐為補充的實踐教學體系。主要表現在:
一是領導重視,管理規範。
重視實踐教學是該院的優良傳統,幾屆領導班子都非常重視實踐教學,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到微格教學的落實;從組織大型演出,到舉辦個人音樂會,不僅院領導都認真策劃,積極參與,而且有專人分管、專人負責。做到了大型演出有方案,舞台實踐有計畫。
二是體系完善,措施得力。
該院的實踐教學已形成了完整體系,並納入學分管理。包括:1.舞台實踐,即規定學生每學期必須舉行專場音樂會,教師要進行指導,時間為一周,計1個學分;2.專業實習,即組織表演專業的學生到文藝團體進行為期一周的實習;3.專業見習,即在第6學期組織學生到北京、上海、西安、天津等地的重點音樂院校觀摩一周;4.教育見習,即組織畢業班的學生到中國小看課一周;5.教育實習,即根據學校要求,按照“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有目的、有計畫地組織畢業班學生搞好六個周的教育實習;6.社會實踐,即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到農村、廠礦、部隊、企業等單位結合專業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三是創新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作為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內容,這是該院實踐教學的一個顯著特點。多年來,該院倡導學生從改編作品入手,提高創新能力,再通過各種比賽,為學生創設展示作品的平台,以此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利用專業優勢積極開展為地方服務活動,為學生搭建提高能力的舞台。近三年為學校及煙臺市、駐煙部隊、有關縣市區、農村等不同行業文藝演出30多場,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擴大了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是基地落實,建設規範。
先後建立了教學實踐基地23處。
學風建設
加強學風建設,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該院把學風建設作為教學管理和成才教育的重要內容來抓,堅持嚴謹治學,從嚴管理,以完善規章制度為保障,以學風建設活動為載體,以專業創新活動為動力,以名師講學為激勵,積極推進學風建設。先後建立健全了《學生素質綜合測評辦法》等項管理制度,開展了踐行“器雅音和、莊慎樂學”院訓系列活動和大學生專業創新活動,定期聘請知名專家來院講學和作學術報告,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
學生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教育與培養
該院注重對學生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較強,深得用人單位好評。在山東省首屆音樂院系師生基本功大賽中,該院學生在以音樂基本理論為主要內容的全能比賽中,獲得團體總分第二的好成績。在音樂技能方面,該院學生也有較強實力,1995年該院在全國高師院校中較早地開設了數字音樂課程、建立了數字音樂實驗室,帶動了學生音樂基本技能的全面提高。近幾年,該院學生在各種比賽中頻頻獲獎。2001年,趙一蓉獲大學生藝術歌曲演唱比賽專業組山東省一等獎(第一名)、全國三等獎;鐘斌斌獲山東省第一屆舞蹈電視大賽一等獎;2003年,葉青參加中央電視台獨唱節目錄製,並在中央電視台《新視聽》欄目播出;2005年,於江波獲山東省第二屆管樂比賽專業大學薩克斯管組一等獎;2007年,陳堂春獲山東省第二屆青少年舞蹈比賽青年組一等獎。學生民樂隊、管樂隊、電聲樂隊、舞蹈隊、合唱隊等經常參加省、市的比賽和重大演出活動。如APEC博覽會開幕式、外商外貿活動、歷屆煙臺市春節晚會等,均受到社會各界好評,為學校爭得了榮譽。自2001年以來,學生先後獲獎138項,其中國家級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省級一等獎7項,二等獎30項,三等獎32項。先後獲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省級、校級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畢業生的社會聲譽較高
該院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畢業生的社會聲譽較好。他們有的在教育戰線中表現突出,獲國家、省級榮譽稱號。96屆畢業生王延華獲“山東省中國小音樂教師五項全能比賽一等獎”;威海實驗中學王靜獲“山東省中國小音樂教學評比第一名”,萊州一中桑熙美獲音樂教學省級一等獎、全國三等獎;有的在新聞界嶄露頭角,2001屆畢業生趙偉獲中央電視台2004年第9期《挑戰主持人》冠軍,先後獲得山東省“十佳魅力主播”,連續三年獲山東省電視主持“牡丹獎”一等獎;有的成為單位領導幹部,有的成為知名企業家。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績,為學校爭得了榮譽,為社會做出了貢獻。近三年,該院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達76%,招生生源充足,第一志願錄取率100%,用人單位對該院畢業生的滿意率達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