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大學言語矯治與語言康復研究中心下設言語評估與訓練室、語言評估與訓練室、認知評估與訓練室、語康實驗室、多功能訓練室和社會語言學實驗室等6個功能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東大學言語矯治與語言康復研究中心
- 外文名:Speech therapy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of Ludong University
- 主管部門:魯東大學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人才培養,
研究方向
(1)語言發育遲緩、聽障、智障、自閉症等各類特殊兒童語障評估、言語矯治與語言康復訓練;(2)成人語障人群暫時性言語功能損傷矯治與康復;(3)專業用嗓人群的嗓音美容服務;(4)語障兒童語料庫支持服務;(5)特殊人群言語矯治與語言康復規劃制定。
發展歷史
魯東大學“言語矯治與語言康復研究中心”於2017年8月正式建立,是以科研、教學為主,集科研、教學、社會服務為一體、產學研結合的開放性校級學術平台。“語康中心”附屬文學院,同時向全校其他院系開放,開展共享課程建設和科研協同創新。
科研條件
魯東大學言語矯治與語言康復研究中心用房近200平米,設備總值350萬元,其中精密實驗設備包括ERP腦電儀、眼動儀、美國 COGNI“言語認知訓練系統”、言語矯治和語言康複評估與訓練系列設備、齶位儀、鼻音麥克風等。
科研成就
魯東大學言語矯治與語言康復研究中心重點培養漢語言專業語康方向的本科生和漢語言文字學專業語康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已開設理論與實踐系列課程,包括《兒童語言康復的理論與實踐》《兒童語言康復學》《言語矯治》等,其中《言語矯治》2019年被評為山東省先進課程,並獲得推薦申報國家先進課程。
重點致力於語障人群的語言能力和語言康復研究,包括針對各類語障兒童的語障評估、言語矯治與語言康復教育研究等,尤其關注兒童語言障礙和語言能力發展,成果主要集中於自閉症、智障、聽障、視障等特殊兒童的語言及語言康復研究、心理研究,中國手語研究等。自中心正式建立以來,中心核心成員主持教育部項目5項,其他省部級項目7項,出版專著3部,在當代語言學、心理科學、心理學報、From Minimal Contrast to Meaning Construct. Frontiers in Chinese Linguistics, vol 9(Springer)等雜誌、論文集中發表了語康專題論文。
結合語言康復研究與服務人才的培養,“語康中心”立足社區、面向全社會開展語言發育遲緩、聽障、智障、自閉症及其他語障人群的言語矯治與語言康復服務。共有語言治療師6人。與上海泰億格康復服務有限公司、煙臺市特殊教育學校、煙臺市芝罘區培智學校、煙臺山醫院等單位建立了合作基地關係,以確保漢語言專業學生見習和實習需求。
同時組建了以大學生為主體的“蘭桂枝”語康志願者服務團隊,實施公益康復服務。團隊獲2018“創青春”國賽金獎、2019“挑戰杯”省賽特等獎等大學生創新創業、科技作品比賽獎項共4項。2018年“蘭桂枝”語康團隊被評為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全國優秀團隊,2019評為省優秀示範志願者團隊。
深入的語康公益服務,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中國教育報(《“蘭桂枝”不會落下每一個天使》,2018.12.17)、網易新聞、山東教育電視台、大眾網、齊魯網、膠東線上等媒體均曾對團隊進行了專題報導。
人才培養
現有研究人員10人(包括3名兼職研究人員),專業背景包括語言學、心理學和特殊教育學,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博士7人、碩士3人。中心負責人李海英為中殘康復協會語言障礙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殘聯語言障礙專業委員會“語言治療師職業能力發展學組”成員、中國言語聽覺康復科學與ICF套用研究院“言語康復技能認證”評審專家。核心成員朱瀟在中國手語研究領域、張巧明和劉璐在眼動儀套用研究領域發展,成為領域青年專家;中心核心成員姜仁濤副、張文峰、周曉波則在漢字規範化、漢字認知、漢字教育等領域卓有建樹,形成了顯著研究優勢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