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大學濱海生態研究院

魯東大學濱海生態研究院(The Institute of Coastal Ecology,Ludong University)於2016年3月獲山東省機構編制委員會批覆(魯編辦[2016]12號),2016年4月正式成立(魯大校發[2016]21號),為魯東大學主要涉海研究機構之一。
魯東大學濱海生態研究院現有教授6人,副教授1人,包括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山東省傑青1人,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首席1人。團隊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濱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科技支撐戰略需求,重點開展濱海生態過程與生態修復、濱海主要污染物治理與調控技術、濱海水土資源高效利用、濱海區域信息集成與綜合管理等領域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創新研究。
魯東大學濱海生態研究院研究對象主要為濱海濕地、濱海農田、濱海城市及近海海域,共設定五個研究方向,具體包括:
(1)濱海濕地生態過程與生物地球化學
主要開展典型濱海濕地生態過程特徵與機制、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的脆弱性特徵與適應機制,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以及濱海濕地生態過程對全球和區域變化及人類活動的回響研究,為我國濱海地區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系統調控提供科學依據。
1) 濱海濕地生源元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2) 陸海交匯下物質遷移與轉化關鍵過程;
3)濱海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保育與最佳化管理;
4) 濱海濕地退化過程、生態修復與濱海鹽鹼地生態綠化。
(2)陸海相互作用下的濱海區域演化與地質地貌過程
主要開展濱海區域地質、地貌演化過程及其驅動機制、海岸動力過程與岸線淤蝕規律與泥沙輸運的關係、海岸整治規劃及典型生態工程生態修復,為濱海及近海可持續發展與利用提供依據。
1) 河口海岸演化與地質、地貌過程;
2)海岸動力過程與泥沙輸運
3) 海岸整治與典型濱海工程生態修復
(3)濱海農田水土資源高效利用
主要面向國家糧食安全,針對濱海區域土壤鹽漬化及土壤污染問題,主要開展濱海鹽漬土改良,濱海農田水循環過程與水資源高效利用,濱海農田地力恢復與提升技術,農田污染過程與修復等相關研究,為保障濱海區域農產品產量及質量提供支撐。
1)濱海農田水氣耦合高效灌溉設備與技術;
2)濱海丘陵坡地農田水鹽肥運移過程與高效利用;
3)鹽鹼農田根區環境修復與高效調控;
4)濱海農田主要污染物污染過程與修復。
(4)濱海水土污染控制與修復
針對濱海農田、濕地近海及河流等系統典型污染物,開展氮、磷、重金屬及有機污染物的污染過程、場地修復技術及污染控制途徑研究,研發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技術,保障濱海區域水土環境安全。
1) 濱海水體複合污染協同修複方法和關鍵技術;
2) 近海典型污染物的環境健康效應;
3) 濱海農田典型污染物污染過程與場地修復研究;
(5)濱海生態工程
針對我國北方濱海區域主要工程包括礦山開發、石油開採、規模化濱海農田、近海/近岸養殖工程及圍填海工程等所帶來的生態問題,研發受損濱海生態系統修復技術,建立濱海生態過程資料庫,為區域生態-經濟協調發展提供科學依據與技術支持。
1)濱海城市化過程關鍵信息技術與生態-經濟綜合調控管理;
2)濱海生態過程資料庫與模型研究及套用;
3)濱海生態工程(礦山恢復、農田水利、濕地修復、土地整理、海岸整治、城市化等)與技術。
2016年度,魯東大學濱海生態研究院濱海生態研究團隊獲得了山東省教育廳的“山東省高等學校優勢學科人才團隊培育計畫”支持,同時獲得了魯東大學“一流學科支持計畫”支持,本年度又成功獲得“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子課題2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1項,2017年獲得“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課題1項,建成了“十三五”高校重點實驗室“濱海濕地生態修復與保育重點實驗室”。
2016年魯東大學濱海生態研究院在濱海濕地生態過程與退化濕地生態修復,濱海農田水土資源高效利用和濱海水污染控制與修復三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其中濱海濕地微生物及生源元素關鍵過程研究成果發表在影響因子5.0以上的學術期刊上,水氣耦合高效灌溉技術研發與套用成果在河南、山東、河北、安徽省等地得到示範套用,核心技術被CCTV-7農廣天地欄目專題播出,並被澳大利亞中央昆士蘭大學專題報導。2016年該成果分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一等獎。
魯東大學濱海生態研究院2016年共發表相關學術論文15篇,其中SCI論文11篇,SCSD論文4篇;發表在Nature子刊2篇(影響因子大於5),II區以上論文3篇,出版專著1部,授權專利5項,獲得省部級獎勵2項。
魯東大學濱海生態研究院新建實驗室面積超過420m,,已購置儀器設備700多萬元,包括TOC儀、連續流動分析儀、氣相色譜、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