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大玉璧是1977年山東曲阜魯國故城乙組52號墓出土的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國大玉璧
- 出土地點:山東曲阜魯國故城乙組52號墓
- 出土時間:1977年
- 館藏地點:山東博物館
魯國大玉璧是1977年山東曲阜魯國故城乙組52號墓出土的文物。
魯國大玉璧是1977年山東曲阜魯國故城乙組52號墓出土的文物。魯國大玉璧 大玉璧,戰國,外徑32.8厘米、孔徑11.6厘米、厚0.6厘米。玉料呈青碧色,玉質晶瑩溫潤,半透明,油脂光澤。玉璧肉部內、外緣各有一周廓,肉兩面紋...
《夜讀拾得錄(九十八)·送璧與返璧》一文中,衛國的右宰谷臣招待魯國大夫郈成之,“陳樂而不樂”,“酒酣而送之以璧”,正是說明谷臣將遇到凶事,或有不測。在當時,璧可作葬禮之器。送璧傳遞了將有凶訊。受璧者,心中便明白了。古之圓玉,有璧、瑗、環、玦四種,這四種圓玉,在人事處理上作用不同...
曲阜魯國故城出土的魯國大玉璧,為研究戰國時期琢玉工藝提供了非常典型的實物資料。曲阜魯國故城是周代重要的都城遺址之一,也是中國國內一個貫串兩周始終的國都,考古發現兩類不同的墓葬(土著居民墓葬和周移民墓葬)長期共存於一個都城之內,曲阜魯國故城的歷史延續之長久、歷史遺存豐富,在周代同類都城遺址中顯得尤為...
谷紋玻璃璧 谷紋玻璃璧,漢代文物,甘肅靜寧縣出土。該器物直徑13.8厘米。呈淡綠色,穀粒狀圓點均勻分布於璧面。製作玻璃的技術是從兩河流域經中亞傳入甘肅的,平涼、天水等地出土了戰國時期的鉛鋇玻璃珠。靜寧漢墓出土的玻璃璧,完全是漢文化流行的樣式,表明漢王朝已掌握了較大玻璃器的製作技術。
魯城拱璧 魯城拱璧,魯國大玉璧。曲阜市魯國故城戰國墓出土。青玉質,肉上紋飾分三層:內外兩層飾雙尾龍紋,內層紋飾三組,外層紋飾五組,均以綯紋豎欄相隔;中層飾榖紋。三層之間均以綯紋圓欄相隔。周徑32.8厘米,孔徑11.6厘米。是迄今發現的戰國時期最大的玉璧。現藏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收錄山東博物館16件鎮館之寶,集中體現了山東齊魯大地的古老文化的面貌:新石器時代的陶器有蛋殼黑陶杯、紅陶獸形壺,堪稱山東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發達的縮影,尤其蛋殼黑陶杯更是巔峰之作;亞醜鉞是商人勢力東漸的證物;魯國大玉璧出土於曲阜魯故城,體現出魯國重禮的習俗;頌簋出土於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