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堯語言學文集:衰年變法叢稿

魯國堯語言學文集:衰年變法叢稿

《衰年變法叢稿:魯國堯語言學文集》是著名語言學家魯國堯近 年所撰論文的結集, 他師法前賢,“老當益壯,衰年變法;志當益堅,自 主 創新”。《衰年變法叢稿:魯國堯語言學文集》諸文皆是精心之作, 廣及語言學、古人類學、美學、接受學、歷史學、文 學、文獻學、西洋比較法諸學科。他提倡“新札記體 ”,身體力行。諸 篇文辭雋永,文采斐然。

基本介紹

  • 書名:魯國堯語言學文集:衰年變法叢稿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頁數:520頁
  • 開本:32
  • 品牌:上海辭書出版社
  • 作者:魯國堯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257112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魯國堯語言學文集:衰年變法叢稿》為魯國堯先生所撰論文的精選集。較為鮮明地代表了作者浸淫語言文字學數十年的成就與感想。其中文章大概分為以下四類:一是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稿;二是論述其他語言學人的評介文章;三是為其他語言學著作所作的序言類文章;四是作者極富個性的“札記體”文章。無論是發言還是序言、評介或是札記,都可窺見作者的文采,感受到作者深厚的語言學功力,對當今語言學人來講,此書不可不讀

作者簡介

魯國堯,男,1937年生,江蘇泰州人。現為南京大學退休教授、杭州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審、中國音韻學會顧問。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音韻學,兼及方言史、詞學。發表論文約百篇,著有《魯國堯自選集》、《魯國堯語言學論文集》、《語言學文集:考證、義理、辭章》等,另有譯作數種

圖書目錄

衰年變法,我的追求——自序
七八十年前陳寅恪的“老話”和當今中國語言學人的“新話”——在“中國語言學發展之路——繼承、開拓、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的總結髮言
一個語言學人的“觀戰”與“臆說”——關於中國古人類學家對基於分子生物學的“出自非洲說”的詰難(附吳新智院士賜教語)
語言學與美學的會通:讀木華《海賦》
語言學和接受學
“接受‘丁學’”、“‘溱’之qin音”、“丁聲樹謎題”——為紀念丁聲樹先生百歲誕辰而作
愚魯廬學思脞錄:“智者高本漢”,接受學與“高本漢接受史”——為《劉堅先生誕辰75周年紀念刊》而作
中古漢語研究與“決破羅網”——在第四屆中古漢語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式上的講辭
首屆漢語音韻學青年學者國際學術研討會賀辭
論“歷史文獻考證法”與“歷史比較法”的結合——兼議漢語研究中的“犬馬鬼魅法則”
鄭成功兩至南京考
人文大家周祖謨先生的學術成就
詩經音系陰聲韻具輔音韻尾說的思考(附“‘孔子六指’之喻”)
學則須疑:反切緣於佛經漢譯說
中國音韻學的切韻圖與西洋音系學(Phonology)的“最小析異對”(minimal pair)
四聲、三十六字母、《廣韻》韻目今讀表
《四聲、三十六字母、(廣韻)韻目今瀆表》再申釋
讀議郝爾格·裴特生《十九世紀歐洲語言學史》
郝爾格·裴特生《十九世紀歐洲語言學史》校訂本後記
語言研究“問思”錄
學術札記九則
錢江學思錄——為慶賀祝鴻熹學長八秩壽辰而作
愚魯廬學思脞錄:讀錢锺書文、諧趣文字一束——為祝賀柯蔚南教授七秩壽辰而作
響度問題:漢語兩例
欽仰·緬懷——《鮑明煒語言學文集》讀後感
兀兀十二載,巍巍成大功——讀《敦煌經部文獻合集》韻學之屬
精益求精,臻於勝境——喜讀《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
江山語言學叢書總序
《漢聲》序
《中外語言學史的對比與研究》序
“異軍蒼頭突起”——序譚世寶《悉曇學與漢字音學新論》
又登泰山記——序劉曉南《音韻學讀本》
這是一本原始創新的書——序劉曉南《宋代四川語音研究》
“特立”之著——序李無未教授《日本漢語音韻學史》
重文章,更應重道德——序蔡夢麒《(說文解字)字音注釋研究》
有價值有水平的專書——序徐朝東《蔣藏本(唐韻)研究》
天道酬勤——序王為民《上古漢語元音音位研究》
目錄,治學的金鑰匙——序張渭毅《1900—2006年上半年國內中古漢語語音論著目錄》
《1900—2003年中古漢語語音論著目錄》跋
“異軍突起”之著、“囊括”性之著——序喬全生《晉方言語音史研究》
“本事書”——序陳立中、余頌輝《太白方言會話語料集萃》
《先秦儒家修辭要論》序
萬久富《文史語言研究叢稿》序
隆重紀念《廣韻》頒行千年,堅持自主創新開拓奮進——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討論會暨漢語音韻學第十屆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辭
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討論會暨漢語音韻學第十一屆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辭
妄言十條——在《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編纂出版學術討論會上的發言
古詩文吟誦·我學習古詩文吟誦的經歷
“敬惜紙”
“數字競賽”危害性必須重視、“核心期刊”硬規定亟需廢除
跟館——在南京大學第四屆讀書節頒獎儀式上的發言

序言

衰年變法,我的追求
——自序
回憶十七八年前,當我臨近花甲之時,心潮起伏難平。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的少年、青年、壯年、中年都逝去了,時光,竟這般度過了!然而老之漸臨,現實必須面對!六十歲後,該如何過?是悠遊度日,聊以卒歲?還是繼續在學術的前沿堅守、推進?這時,我讀到了英國散文家WilliamHazlitt(威廉·黑茲利特,1778—1830)在Onthefeelingofimmortalityinyouth(《青年人的永不衰老之感》)的一段文字:
Onehalfoftimeindeedisflown-theotherhalfremainsinstoreforuswithallitscountlesstreasures;forthereisnolinedrawn,andweseenolimittoourhopesandwishes.
有如醍醐灌頂,心智洞明。豈能因為老之已至而逡巡卻步?應該振作,應該奮進!我經常默背這些名句,咀嚼體味再三,我就試著用中國傳統詩體翻譯:
韶光半逝固堪哀,
另半輝煌待我來。
二者何曾存畛界?
前程憧憬自心開。
“前程”,“前程”,我的“前程”為何?
當年朱德熙老師的話,曾久久地刺痛了我的心,那就是先生在《紀念王力先生九十誕辰文集序》所說的“回過頭看五十年代以來培養的學生,其中雖然也不乏傑出者,但總的看來,失之於陋”。這是我這一代學人的痛,豈止如此?是國家之痛,民族之痛!六十年前,我是“陋”者之一。懷著憂憤的心情思考我的“前程”?能在花甲之年以後,將“陋”這頂帽子扔到太平洋里?
這時,我讀報,“陋”隘的我原先毫不知曉的前輩大畫家齊白石、黃賓虹兩位先生“衰年變法”的動人事跡,如“佛光”一樣照亮了我的心靈。白石老人(1864—1957)的話何等激動人心:“余作畫數十年,未稱己意。從此決定大變,不欲人知;即餓死京華,公等勿憐。乃余或可自問快心事也。”“獲觀黃癭瓢畫冊,始知余畫猶過於形似,無超凡之趣。決定從今大變。人慾罵之,余勿聽也;人慾譽之,余勿喜也。”我反覆吟誦白石老人的詩句:“掃除凡格實難能,十載關門始變更。老把精神苦拋棄,功夫深淺心自明。”黃賓虹(1865—1955)早年的特色是乾筆淡墨、疏淡清逸為特色,其畫被稱為“白賓虹”;八十歲後形成了“黑、密、厚、重”的畫風,其濃墨山水畫,層層深厚,氣勢磅礴,極具震撼的力量,將中國山水畫的境界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被譽稱為“黑賓虹”。黃賓虹先生的名言:“作山水應得山川的要領和奧秘,徒事臨摹,便會事事依人作嫁,自為畫者之末學。”切中時弊,何等的擲地有聲!
我發誓願,踏著前輩的足印,走“衰年變法”之路!
陳寅恪先生的遺教於我啟迪實多:“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統,有所創穫者,必須一方面吸收輸入外來之學說,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種相反而適相成之態度,……二千年吾民族與他民族思想接觸史之所昭示者也。”人,應該有使命感,有責任心,有抱負,有追求。不揣譾陋,我志亦欲在治學領域、思想、理論、方法等方面“有所創穫”,“成一家言”。於是我提出了“不崇洋,不排外”的治學方針,提出了“治學十二字訣”:“義理,考據,辭章;堅實,會通,創新。”以此激勵自己,指引自己。
2012年12月15日我作短文《回顧五載》,此文頗可代表我衰年變法的心理狀態與治學歷程,故迻錄於下:
回顧以往歲月,小結以抒懷述志,前賢曾為之。陳寅恪先生名文《贈蔣秉南序》的警句:“默念平生固未嘗侮食自矜、曲學阿世,似可告慰友朋。”(堯按,“侮食自矜”四字的解自謂得之)不才如我,值退休五年之際,試仿之:“默念五載固未嘗隳志跟風,悠遊度日,似可告慰友朋。”
前賢齊白石、黃賓虹兩位大畫家“衰年變法”,於我心有戚戚焉。退休後自勵之辭:“老當益壯,衰年變法;志當益堅,自主創新。”
不佞四十餘年在語言學裡“討生活”,然常思朱德熙先生當今學人病在“陋”之訓誡,故在近年發憤“越雷池”數步,五年來涉足古人類學、哲學、美學(哲學重要分支)、思想史、接受學、史學、文學、文獻學、西洋比較法等學科,拜讀了陳寅恪、錢锺書、鐘叔河、馮友蘭、何兆武、張世英、朱光潛、吳新智、郝爾格·裴特生等中外諸賢的若干論著,因而視野較前頗為開闊,思考較前頗為深刻,近日翻檢所為諸文,自謂因堅持自主創新,不願拾人余唾之方針,賴諸友朋之教之助,遂有不少收穫,不覺愉悅生心,而撰此短文。
近年不佞受聘於杭州師範大學,自謂“幸處稷下學宮”,授課、講學、晉京參加國家社科基金評審等,兼得以游心騁目,循志依趣,讀書作文,故有所得,而且匪鮮。自我評估:論數,則自應生慚;論質,則不遑多讓。
本集是我近年所撰論文的結集,除了語言學外,也廣及思想史、美學、接受學、古人類學、歷史學、文學、文獻學、西洋比較法等學科。
感於“札記體”式微,為存亡繼絕,我提倡“新札記體”,身體力行,本集中收錄數篇。
若干篇“讀後感”和“序言”都含有我的學術思想和學術主張。
集末短文數篇,或亦可觀。
白石老人“變法”,十年成大功。鄙陋如我,雖逾十載,而創穫微微,相較有天壤之別,但是我的“變法”之路,走定了,“成敗利鈍,非所計也”。
走自己的路,走出自己的路。
為創新型中國語言學屹立世界而貢獻綿薄之力。
本集諸文的思想淵源和學術淵源,端賴中外先賢的教導、啟迪,在此謹表示我的“感恩”心情。
本集的若干篇文章能夠撰作、發表,我感謝幾十位師友賜教賜助。
本集能夠出版,我感謝杭州師範大學。
於武林寓所2013年11月22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