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克沁鎮

魯克沁鎮

魯克沁鎮位於新疆吐魯番市鄯善縣城西45公里,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吐魯番十二木卡姆藝術的發源地、吐魯番郡王府遺址所在地。在清代曾一度成為吐魯番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2016年12月7日,魯克沁鎮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魯克沁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新疆吐魯番市鄯善縣
  • 電話區號:0995
  • 郵政區碼:838206
  • 地理位置:西距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市300多公里,緊鄰312國道,交通便捷。
  • 面積:137平方公里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氣候
  • 著名景點:郡王府
  • 車牌代碼:新K
  • 特產:葡萄;哈密瓜;石榴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歷史沿革,兩漢時代,東晉南北朝,唐代,行政區劃,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歷史文化,文物遺蹟,王府所在地,王府台,民間藝術,城鎮政策,旅遊景點,地方特產,哈密瓜,石榴,

歷史沿革

兩漢時代

魯克沁鎮是絲綢之路的要驛,在漢晉時為屯囚要地。漢稱柳中,這是漢文地名,從東漢關寵駐柳中後史籍中就屢有記載。東漢安莽帝延光二年夏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班房率領馳刑士500人,屯田柳中。長史行使西漢都護的職責,是東漢駐西域的最高行政長官。長史府設柳中,班勇屯墾、軍事並舉,開始收復西域失地。
魯克沁鎮魯克沁鎮

東晉南北朝

公元327年,奠都在河西地區的張俊前涼王朝,在吐魯番盆地設立了高昌郡。魯克沁綠洲因有堅實的農業生產基礎,加之屯田士卒的功業,設為田地縣。北魏宣武帝二年(501)實行郡、縣、城制,將田地縣(魯克沁)升為郡。

唐代

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唐朝命吏部尚書侯郡集為交河道大總管,率兵1萬多攻占田地城,繼而平定高昌,高昌叛亂平定後改設為西昌州,旋改為西州,田地郡為柳中縣。

行政區劃

魯克沁鎮轄9個村委會:闊納夏村、三個橋村、吐格曼博依村、托萬買里村、阿曼夏村、賽爾克甫村、迪汗蘇村、英夏買里村、沙坎村。

自然環境

魯克沁鎮屬於火焰山以南氣候區,該區(簡稱山南)由於三面環山,只有西部與吐魯番市相接,海拔100——500米,地勢低下閉塞,造成增溫迅速,散熱不易。春季升溫快,春來早,但有回寒;夏季高溫炎熱,時間長達60天;秋季短,降溫迅速;冬季寒冷期短,風小雪稀。該區熱量極為豐富,日照充足,降水極少,氣候異常燥熱。是當地典型的火洲氣候。唐代詩人岑參所說的“赤焰燒虜雲,炎氛蒸塞空”,清人肖雄說每年“自四底始,日光如火,風吹如炮烙”,“火風一過,毛髮欲焦”描寫的就是魯克沁炎熱的氣候特點。 由於這種典型的大陸乾旱荒漠氣候,使魯克沁成為栽培葡萄、哈密瓜的最佳地區。
魯克沁鎮魯克沁鎮

經濟發展

魯克沁鎮位於吐魯番盆地東沿,火焰山南麓,全鎮總面積137平方公里,耕地6.5萬畝,人口32630人,其中:維吾爾族占88%,漢族占10%,其它少數民族占2%;設有9個行政村,1個牧業隊,9所學校,14個站所;有黨(總)支部29個,黨員946人。已創建達標“五個好”行政村黨支部7個,“四個好”站所10個,“五個好”學校黨支部8個;2007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36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674億元,二、三產業1.686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851.1元,實現人均增收546元。古絲綢之路上著名的柳中城就坐落在魯克沁鎮。它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著名古城。自古以來,柳中城曾以柳色掩映而聞名,以致有“綠柳城廓”之稱,曾有“城廓日日柳年年,火焰山下楊柳春”的詩句歌吟柳色。
魯克沁鎮魯克沁鎮

歷史文化

古鎮,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人文景觀豐富多彩,民族風情濃郁。全鎮現有16處歷史文化古蹟, 其中柳中城遺址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哈尼力克買的力斯清真寺為新疆第二大清真寺,再加上鱗次櫛比的葡萄園、清水環繞的坎爾井,香甜甘美的哈密瓜,獨具特色的經濟林,優越的自然環境條件,使魯克沁鎮成為吐魯番旅遊東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魯克沁漢代為柳中城,唐為柳中縣。公元前一世紀,西漢王朝在輪台城牆西域都護府時,曾一度在此屯田。公元123年,東漢西域長史府設定於此,西域長史班勇曾率五百兵士進駐柳中城屯墾戍邊。 柳中城在歷史上所處地位相當重要。它是唐代西州(高昌)的東大門,是絲綢之路必經重鎮,
城牆周圍還遺留有許多文物古蹟。在內城南端,現存有漢城牆,長30米,高20餘米;在內城正西,有清代吐魯番郡王額敏和卓的郡王府遺蹟,大約建於1758年,當地人稱王爺台。台長五十七米,寬四十米,高二十米,全是用黃粘土夯築而成。

文物遺蹟

城周還遺留著許多文物古蹟。在內城正西有清代乾隆年間吐魯番郡王額敏和卓的郡王府遺址(當地都稱王爺台),大約建於1775年(乾隆四十年)。台基長57米,寬40米,高12米;全系黃粘土夯築起來的,土質非常堅硬,台上建有一座三層宏偉宮殿,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築式樣,大殿是飛檐立柱,雕樑畫棟,粉宮畫邸,珠簾繡幕,堪稱金碧輝煌。上到最高一層眺望,近可以看到魯克沁全景,遠可以看到吐魯番勝金口一帶。在城東北隅沙坎兒戈壁灘上,有一塊古墓群,墓塋還一堆堆清晰可辨。
魯克沁鎮魯克沁鎮
城東阿曼夏(南渠)南灘也有古墓地,挖掘出土的文物有馬鞍、刀劍、木工用具、各種陶器、木器等。城附近的德杭蘇(北渠)有郡王花園建築遺址,當年曾是奇花異卉,清香四溢,山石草木,水塘亭榭,供郡王玩賞的風景勝地。城東北20華里的斯爾克甫山口,是古代佛教勝地,原來有—座高大的佛塔,呈四方形,高達十餘米,四面方格內都塑有大小佛像,千姿百態,有鬼斧神工的奇觀。—條溪水從山口流出,穿行在峰巒幽谷之中,曲折宛轉流向農業灌區去。在十五世紀前,這裡的佛教建築才漸漸廢棄。

王府所在地

9世紀中葉以後,屬高昌回鶻王國。高昌回鶻王國滅亡以後,這裡成了察合台後王的世襲領地。宋代《宋史·高昌傳》王延德記行里,對此地名譯寫有六種、魯克塵、柳城、魯克察克、魯克齊穆等十多個。明朝,公元1414年,員外郎陳誠、中官李達等出使西域到赤亭(今鄯善七克台),並在魯陳(今魯克沁)住四日,返回後在《使西域記》中贊魯克沁“魯陳……廣植葡萄、桃杏……甜瓜、葫蘆之履帶”。《西域番國志》中贊魯克沁“善釀葡萄酒”。清雍正年間,魯克沁成為西域抗拒準葛爾分裂勢力的橋頭堡,魯克沁維吾爾首領額敏和卓反對割劇分裂,維護中華版圖統一有功,被清朝廷封授郡王,魯克沁,這處花果飄香的美好樂園,一度就是額敏和卓王府所在地,成了當年吐魯番綠洲上最主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額敏和卓被乾隆皇帝封為郡王后,魯克沁成為傳位9位王爺的王府所在地。

王府台

當地人將王府稱為“王府台”,王府內城外邸占地20畝,磚石土木結構,黃黏土夯築的台基高15米,台上建築分三層,全高約45米,有大小房屋100餘間。王府始建於明萬曆八年(1508),民國21年(1932)馬世明作亂中被燒毀,現殘存著黃黏土基址。清光緒28年(1902),鄯善建縣時,魯克沁有土城一座,周圍約2里余,只開東西門,無南北門。城內有一條街,通街頂蓋有涼棚,街兩旁開設有旅店餐館和小攤位,夏秋瓜果堆滿街頭。出了西門是郡王府的花園,花叢簇擁著王宮。那時魯克沁居民約有2000戶,6000多人。清光緒28年(1902),鄯善建縣後,在魯克沁設定南梁台、北梁台。民國22年(1933),改設第二區(包括達朗坎、吐峪溝、洋海等地)。民國33年(1944),改設和平鎮。民國36年(1947),再改為柳中鎮。共和國初期於1950年成立第三區,1958年成立政社合一的衛星人民公社,1964年改稱為東方紅人民公社,1978年以地名命名為魯克沁人民公社,1984年成立魯克沁鎮,鎮政府駐地巴扎村(魯克沁鎮——自然村)。
隨著歷史發展的變化,雖然魯克沁綠洲在歷史發展長河中的軍事地位逐漸消失,但其經濟地位不減當年,魯克沁鎮已成為鄯善城鎮發展的次中心;火焰山南麓“三鄉一鎮”的經濟發展中心,更值一提的是在村落記憶體在的高峻、森嚴的城垣遺蹟,城垣中出土的文物帶給人們的精神滿足和文化享受是不可低估的。

民間藝術

魯克沁鎮是吐魯番十二木卡姆藝術的發源地,吐魯番木卡姆指的就是魯克沁木卡姆,其歷史淵源可追溯至高昌樂以遠時期。魯克沁木卡姆具有濃郁鮮明的地域特色,在樂律、樂調、結構形式等方面與已出版發行的《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均有差異。因此,1996年經專家對魯克沁木卡姆的挖掘整理,出版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吐魯番木卡姆》一書。魯克沁木卡姆最顯著的特點是“無鼓不歌,無鼓不舞,鼓變樂變,樂變舞變”。正因為如此,魯克沁已成為新疆維吾爾族藝術家體驗生活的首選之地。它的這一顯著特點,對新疆舞台上的觀代民族歌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魯克沁十二木卡姆,以豐富優美的旋律、深邃生動的唱詞、載歌載舞的熱烈氣氛而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2000年,以表演魯克沁木卡姆而聞名的吐爾遜?司馬義等四位民間木卡姆大師,應邀赴英國皇家劇院演出,獨特的樂器,流暢的音樂,受到伊麗沙白女王的高度好評。十二木卡姆已申報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疆第一個十二木卡姆藝術傳承中心已建在了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魯克沁鎮,古老的魯克沁繼續傳承和演繹著她獨具魅力的音符,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
魯克沁鎮魯克沁鎮
“木卡姆”一詞來源於阿拉伯文,原意為“最高位置”,轉義為“大型套曲”。魯克沁木卡姆最顯著的特徵是“無鼓不歌、無鼓不舞、鼓變樂變、樂變舞變”。在清代,魯克沁郡王府經常組織木卡姆演唱會。魯克沁木卡姆共有11部,各部名稱分別為:拉克木卡姆、且比亞特木卡姆、木夏吾萊克木卡姆、恰爾尕木卡姆、潘吉尕木卡姆、烏夏克木卡姆、納瓦木卡姆、薩巴木卡姆、依拉克木卡姆、巴雅特木卡姆和多郎木卡姆。木卡姆的每個曲牌都可單獨演唱。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城鎮政策

大力抓好教育事業。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兩基”教育繼續鞏固提高;加大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鎮中心小心新教學樓開始動工,鎮二中校舍已經完工投入使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狠抓教師隊伍建設,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認真做好迎接地區“兩基”教育檢查驗收工作,完成輟學生復學39人。
全面推進農村文化體育事業。堅持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積極扶持和培育以十二木卡姆為主體的民間藝術,積極組織文藝演出活動,為各族民眾提供文明健康的精神食糧;引進國債資金40萬元,完成文化站基礎設施建設,經常性地組織木卡姆藝術演練活動,使這一燦爛的民族藝術之花綻放新光芒;重視體育事業的發展,順利完成了吐魯番首屆農牧民運動會的組織承辦任務,經過精心組織挑選,我鎮71名運動員一舉奪得了運動會7大項中的6個第一及綜合總成績第一名,進一步推動了我鎮的體育事業。
農村醫療衛生事業邁上新台階。認真開展以“預防為主,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的醫院管理年活動,加強軟硬體建設,投資191.5萬元,完成了中心醫院建房、供水、供暖、排污等基礎設施建設,服務功能更加完善,同時,狠抓醫德醫風建設,解決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抓好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工作,全年徵收合作醫療基金52萬元,參加人數23000人,參加率95%,農牧民民眾基本醫療得到保障。

旅遊景點

魯克沁鎮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文物景點的保護、管理和開發,非常注重建築與歷史、文化、民俗以及自然的和諧統一,為突出文化發展的個性化和特色,充分發掘和利用十二木卡姆藝術文化這一優勢,鎮黨委、政府通過多方籌資,於2006年9月建成面積1500平方米的全疆第一個木卡姆傳承中心。整體建築立足於魯克沁郡王夏府的基本風格,在造型上,獨出心裁,別有新意,尤其是44根高大的立柱,線條流暢,雕刻精細,色彩絢麗,圖案秀美。前廳為600平方米的涼棚,由4排11根高8.5米的白色立柱構成;後廳為半地下室的上下兩層,共900平方米,內精外拙,古樸自然,保留了吐魯番民居黃黏土建築的風貌和特點。中國第一個木卡姆傳承中心——新疆吐魯番木卡姆傳承中心在魯克沁鎮落成,使魯克沁鎮的文化建設迅速駛入了快車道,進入了投入最多,建設最快的時期,文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把魯克沁鎮的文化事業帶入了一個新的高度,弘揚了獨具特色的古鎮文化,逐步形成十二木卡姆藝術文化品牌,為魯克沁鎮建設文化強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地方特產

哈密瓜

魯克沁是新疆哈密瓜的真正故鄉。魯克沁的哈密瓜遠銷全國各地和港、澳、台及東南亞國家,成為無可代替的支柱產業,也使魯克沁贏得了“中國哈密瓜之鄉”的美譽。魯克沁的葡萄同樣久負盛名,種類繁多、品質優良,並因成熟快、糖度高、上市早而暢銷各地,享譽全國,經久不衰。
魯克沁鎮各族人民認真貫徹黨的強國富民政策,緊緊把握西部大開發良好機遇,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充分依託市場,發揮資源優勢,在政策、信息和技術等方面努力搞好指導、協調和服務工作,積極調動各族民眾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全力加快全面建設小康鄉鎮的步伐,努力創建一座現代商貿旅遊文明小康鄉鎮。

石榴

石榴pomegranate(Punicaceae)屬石榴科、石榴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喜乾燥、溫暖和光照,要求年平均氣溫10℃以上,好栽易活,分櫱能力強,枝條易生根,石榴因不耐寒,冬季需土埋越冬。魯克沁鎮在鄯善縣石榴種植面積較大,約在2500畝,結果面積1400畝,畝均產量350公斤,每公斤售價約在8-10元左右,由於魯克沁鎮特殊的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使石榴果實品質優良,甘甜爽口,果實含糖量高,石榴個頭大、汁多味美吸引了很多批發商上門來訂購。每年石榴剛一成熟就被搶購一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