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者
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
九韶》以為樂,具
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
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字詞注釋
魯:古國名,在今山東西南部。
魯侯:魯國國君。
魯郊:魯國的郊外。
昔:從前、過去。
御:用車子迎接。
觴(shāng):古代的飲酒器,這裡用作動詞。此指敬酒。
廟:祖廟。
太牢:指古代帝王或諸侯祭祀社稷時豬、牛、羊三牲齊全的供品。
以為:用來作為。
眩(xuàn)視:眼睛發花
臠(luán):切碎的肉塊。
己養:供養自己的方法
止:停止,棲息。
鳥養:餵養鳥的方法。
太牢:有牛羊豬三牲的筵席。
譯文
從前,有一隻海鳥停留在
魯國國都的郊外,魯王迎接它並在宗廟裡給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興,準備牛、羊、豬的肉作為它的食物。海鳥於是雙目昏花,心情悲傷,不敢吃一塊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后就死了。
魯國國君的這種做法,就是用供養自己的辦法養鳥,不是用豢養鳥的辦法養鳥。
評點
一篇寓言往往有多種寓意,越是優秀的寓言,涵蓋面可能越大,寓意可能越深刻。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呢?有的人讀了這篇寓言,
淺嘗輒止,就會率爾回答:是諷刺那些不以正確的養鳥的方法養鳥,而用供養自己的方法養鳥的國君。這種回答沒有錯,但總覺得不深刻、不全面、沒有與有關養鳥的大背景,即環境與歷史聯繫起來考察。
這篇寓言本來是一篇歷史故事:《國語·魯語》中有記載:“海鳥曰愛居,止於魯東門之外,
臧文仲使國人祭之。”受到了魯國的賢人
展禽的批評,認為臧文仲是無故加典,非政之宜。
莊子把養鳥的主人公改成魯侯,增加了魯侯用
九韶的樂章和豬、牛、羊三牲盛宴養鳥的情節。這些養鳥的具體情節,在奴隸制全盛時代,也許是本該如此的,但在臧文仲時代,就是 “無故加典,非政之宜”,使莊嚴的
祀典成為愚蠢而可笑的了。
人與人,人與物,差異很大。你認為最好的,人家可能覺得不好,甚至可能覺得最差。以己度人,有時是錯誤的;
主觀臆斷,往往導致事情失敗。魯侯養鳥,過於人性化,把鳥當成人,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深層寓意
那么,這篇寓言的深層寓意是什麼呢?這篇寓言的深層寓意在於啟發人們不管做什麼,都要努力掌握事物的規律性,絕對不能想怎么乾,就怎么乾,絲毫也不顧及工作對象和研究對象的具體情況,它們有些什麼特點,有些什麼規律。如果我們的工作對象是生物(動物或植物,如這篇寓言故事中的海鳥),還要進一步了解它們的個性,與同類或不同類的事物,有哪些相同之點和不同之點,它是怎樣適應它長期生活的環境的,到了新的環境,該怎樣幫助它適應新的環境。如果對於事物的特點和個性以及它過去生活的環境,一點也不了解,就盲目地去想當然地按照自己的意願和習慣,就不可能把事物處理好。《魯侯養鳥》寓言故事中,魯侯的失敗,就是一個非常深刻的教訓。
最好的寓言往往包含最深層的寓意,也就是具有深刻哲思的寓意。根據當代國家最權威的辭書《辭典》的解釋,簡明地說:哲學是關於自然界、社會和人類思維及其發展的最一般的規律的學問,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是文明生活的靈魂。可以這樣概括地說:中國自然界、社會和人類思維及其發展的最一般的學問是
儒道互補,儒道互補的精神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精華,是中華文明的活的靈魂(當然,我們儒道互補中可能滲透和揉入的渣滓是要排除的)。
春秋戰國時期,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老子和
莊子,“無為”和“道法自然”是
道家學派的兩個最主要的思想。“無為”不是沒有作為,而是在了解事物、事件的紮實基礎上順其自然,不要妄為;“道法自然”就是“道” 以自然為最高的、最根本的法則,自然不單指自然界,而是兼指自然如此,自然而然。如果這篇寓言故事中的魯侯在海鳥的問題上,採取“無為”即“不妄為”的態度,不違反海鳥的習性,不把海鳥迎到魯國宗廟來款待和供養,而是遵循鳥的習性,讓它回歸自然,回歸大海,把它送到海邊,選一個比較開闊又比較安靜的環境,把它放到無邊無際的天空和海域中去,那它絕不會不吃不喝,兩眼
昏眩,心裡悲傷,熬過了整整三天才死去的。
這篇寓言故事,只是魯侯養鳥的某些具體內容,故事中的魯侯,是一個魯莽愚蠢的國君,按他養鳥的辦法是絕對養不好鳥的。莊子寫這篇寓言的寓意,絕不在於揭露魯侯的無知和荒謬。這篇寓言最深層寓意,是通過魯侯不是“以鳥養養鳥”,而是“以己養養鳥”的失敗教訓啟發人們養鳥要順乎自然,充分掌握養鳥的特點和規律,才能養好鳥。由養鳥要順乎自然,推而廣之,治民也要順乎自然,治理老百姓要掌握老百姓的迫切要求和特點、習慣,老百姓被治理得豐衣足食了,反而認為“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這是道家治民的最大成功,也是這篇寓言的最深層的寓意。
這篇寓言之所以成功,在藝術手法上是莊子對表達寓意有關的細節的功力之深,用筆之勤,如寓言中魯侯養鳥的方法、食物以至樂章,都寫得非常莊重、詳盡、具體,把魯侯的愚蠢荒謬、無知反襯得非常突出;魯侯採取的這些方法、食物以至樂章,不但不能使海鳥感動,反而直接促使海鳥死亡,那就是莊子筆下的海鳥“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我們說這隻鳥是死在愚蠢、荒謬、無知的魯侯之手,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後世影響
我們從
莊子的寓言中,可以學習到的東西很多。莊子這篇寓言之所以成功、方法之一就是突出重點,在細節上也不放鬆,尤其當這一細節與表達寓意有關時,尤其是這樣,在這種時候,莊子下筆如有神,功夫加深,用筆加勤,
一字千鈞,使寓言的寓意表達得淋漓盡致。
作者簡介
莊子(約前369-前286),即
莊周,中國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字子休(一作子沐),漢族,戰國中期
宋國蒙(蒙又稱蕭蒙或小蒙,一說為今安徽蒙城,另說為今
河南商丘)人。做過宋國地方漆園吏。莊子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原系楚國公族,楚莊王后裔,後因亂遷至宋國,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之一。與道家始祖
老子並稱為“
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代表作品為《莊子》,名篇有《
逍遙遊》、《
齊物論》等,莊子主張“
天人合一”和“
清靜無為”。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
皈依於老子的哲學。
莊子曾做過漆園吏,生活貧窮困頓,卻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對於莊子在
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為重視,在唐開元二十五年莊子被
詔號為“
南華真人”,後人即稱之為“南華真人”,被道教隱宗
妙真道奉為開宗祖師,視其為
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莊子》一書也被稱為《
南華真經》。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後世文學有深遠影響。
作品簡介
《
莊子》一書反映了莊子的哲學思想與人生觀。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等諸多方面。其思想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全生保身,逍遙無為。全生保身是道家學說的中心問題,莊子對此作了系統的論述。他認為,人既不能表現得有用,又不能表現得完全無用,要“處乎
材與不材之間”。更重要的是,要追求精神自由——逍遙無為。逍遙無為,是全生保身的最好形式或最高境界。
與道為一。道是道家學說,也是莊子哲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莊子認為:道是世界的本原,是大地萬物的
本根,道沒有具體的規定性,亦無差別對立。要實現精神上的絕對自由即“得道”,有兩條基本途徑:一是
相對主義的認識的方法,即“
齊物”的方法;一是
直覺主義的體驗的方法,即“體道”的方法。“齊物”就是發現並取消事物或概念之間的差別和對立,這種方法使人在精神上從貴賤、壽夭、生死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進入無差別對待的自由世界。“體道”就是按照一定的修煉程式,不用語言和概念,以達到與道為一的直覺體驗。把人生不可避的磨難變成磨礪意志的時遇,積極無為,自強自愛,體悟大道,煩惱和痛苦也只是水中月、鏡上痕,體道路上的過程罷了。這種方法可以擺脫哀樂情緒的干擾,捨棄日常世界,以求得精神的解脫與超越。
無為而治。莊子明確否定現實的社會政治制度以及虛假文化生活,他嚮往遠古的至德之世,在政治上主張
不干涉主義和提高個人素質修養,實行無為而治。莊子反對當時社會上實行的仁義禮樂等社會道德與政治制度,認為這些都是罪惡與禍害的根源。他用“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來說明“仁義”已經成了統治者竊取國家權力的手段。莊子認為,隨著社會政治制度和文化的發展,人類社會的不平等及爭鬥也會隨之產生和激化,社會政治制度和文化的發展也並不意味著人類社會是按照必然上升的進程前進。他認為自然的本性是最完善的,如果人為地加以改變,便會損害事物的本性,造成不幸和痛苦。統治者應任隨社會的自然發展的良性要求,不要加以人為的治理;
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可以說是最早的一種
無政府主義思想。
莊子的散文哲學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我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學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了我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莊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其超常的想像和變幻莫測的寓言故事,構成了莊子特有的奇特的想像世界,“意出塵外,怪生筆端。”(
劉熙載《藝概·文概》)莊周著有《
莊子》(被道教奉為《
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非常高研究價值。魯迅先生說過:“其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漢文學史綱要》)名篇有《
逍遙遊》、《
齊物論》、《
養生主》等,《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
《史記》用精練的幾行字介紹了莊子,說他著書十餘萬言,來辨明老子的主張的。
莊子的文章結構,很奇特。看起來並不嚴密,常常突兀而來,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變化無端,有時似乎不相關,任意跳蕩起落,但思想卻能一線貫穿。句式也富於變化,或順或倒,或長或短,更加之辭彙豐富,描寫細緻,又常常不規則地押韻,顯得極富表現力,極有獨創性。
莊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渾飛越,想像的奇特豐富,情致的滋潤曠達,給人以超凡脫俗與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獨樹一幟,他的文章體制已脫離
語錄體形式,標誌著先秦散文已經發展到成熟的階段,可以說,《
莊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