魟亞目

魟亞目

魟亞目,尾刺有劇毒,人被刺後反映強烈,重者會有生命危險,故在生產上和生活中應注意安全。類是拖網中常見種類,有一定生產意義,有些種類肉味較鮮,有一定經濟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魟亞目
  • 拉丁學名:Dasyatoidei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軟骨魚綱
  • 亞綱:板鰓亞綱 
  • :鱝形目
  • 亞目:魟亞目
形態特徵,分類介紹,六鰓魟科,扁魟科,魟科,燕魟科,

形態特徵

體平扁,體盤斜方形或菱形,一般吻稍突出,僅少數種類有背鰭尾鰭,通常有尾刺。本亞目的種屬數為該目之首。我國記有4科8屬23種。4科的主要分類依據為:鰓孔數,有無尾鰭和背鰭,尾長與體盤寬之比。為底層魚類,常伏于海底沙中,尾露在沙外,當敵害接近時,可用尾刺進行攻擊或防禦。

分類介紹

六鰓魟科

僅1屬5種:比氏六鰓魟Hexatrygon bickelli、短設慨臘吻六鰓魟Hexatrygon brevirostra、長吻六鰓魟Hexatrygon longirostra、台灣六鰓魟Hexatrygon taiwanensis、楊氏六鰓魟Hexatrygon yangi。體盤長大於體盤寬,吻部延長、扁薄且近乎透明,六對鰓裂位於腹位。前鼻瓣較短,因此,左右鼻瓣無法連成口蓋戀企肯凳。眼後方有大型噴水孔,口裂平直,無口鼻溝,口底無乳突。牙齒細小,呈鋪石狀員埋欠排列,皮膚光滑,沒有盾鱗,但尾部的棘邊緣為堅硬的鋸齒狀,背鰭及腹鰭均有鰭輻軟骨支撐。尾部短,尾匙姜戒鰭狹長。產非洲南部沿海、中國的南海煮船辣烏、東海南部和台灣海峽的深海。深海底棲中小型魚類,習性和分類有待研究。

扁魟科

有3屬30種。有尾鰭,並有發達的角質鰭條,尾長短於體盤長。我國產2屬,即扁魟屬Urolophus(有2種)和巨尾魟屬Urotrygon(僅1種),後者分布在較深海區,一般在200~400米。較少見。

魟科

有6屬約50種。身體扁平菱形或扁圓盤形。頭部與軀幹癒合。胸鰭前部不分化為吻鰭或頭鰭,背鰭單個或缺。尾較細長,似長鞭,尾上常具鋸齒狀長棘。由尾刺、外包皮膜和皮膜中的毒腺構成毒器,能刺傷人。尾細長如鞭,常有1~3枚尾刺,有毒,背鰭常消失。平時伏於水底或埋於泥沙中。食物以軟體動物和甲殼類為主,有時也吃小魚。也能用胸鰭作較快的遊動,遷地覓食。大多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有些在夏秋季節洄游到照勸淚高緯度海區,某些種類亦進入淡水。我國有3屬:沙粒魟屬Urogymnus只有1種,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我國只見於南海;條尾魟屬Taeniura分布與前同,約有4種,我國有2種,產南海和台灣;魟屬Dasyatis世界性分鑽朵布,約30餘種,我國有10餘種,常見有尖嘴魟Dasyatis zugei、赤魟Dasyatis akajei、中國魟Dasyatis sinensis等。

燕魟科

僅2屬11種。體盤寬比長約大2倍多,尾細小。燕魟屬包括10種Gymnura,無背鰭,我國產3種,常見如日本燕魟Gymnura japonica、雙斑燕魟Gymnura bimaculata、花尾燕魟Gymnura poecilura;鳶魟屬Aetoplatea僅1種,即條尾鳶魟Aetoplatea zonura,具1背鰭,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我國見於南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