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蟹稻田混養高產技術

魚蟹稻田混養高產技術是指一種稻田養殖魚蟹,應走自育自養的混養高產技術。

簡介,材料與方法,試驗材料,試驗方法,飼養管理技術,結果與分析,問題討論,

簡介

1996年我們在江蘇省建湖縣恆濟鄉東袁村進行稻田養殖魚蟹高產高效技術試驗。經過1年的試驗,我們取得了較好成績,現將試驗情況總結如下。

材料與方法

試驗材料

1.1.1 試驗田塊 靠近水源,無污染,排灌方便,面積16.1畝。田塊四周開挖2.5米,深1.2米的環溝,內青坎留3米,田間開挖“井”型魚道,魚道寬1.0米,深60厘米。田塊四角開挖一個4平方米的小塘,深1.5米。用開挖的泥土加固加高田埂,田埂寬1.5米,高60厘米。魚鱉溝面積2.7畝,占田塊總面積的16.8%。進排水口各用直徑為30厘米的水泥函洞製成,用40目聚乙烯網片過濾,進排水口分別設在田塊的西北角和東南角。
1.1.2 防逃設施 選擇抗氧化力強的鈣塑膠板,沿田埂四周圍欄,四角圍成弧形,埋入土下15厘米,地面向上50厘米,向內側面傾斜18°,兩塊板之間用細鐵絲接牢。進排水口用直徑30目鐵絲網封住,防止蟹逃跑及敵害侵入。
1.1.3 種苗 水稻品種來源於縣農科所提供的武育粳3號。魚種來源於恆濟鄉漁種場,幼蟹來源於沿河三江集團培育的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人工苗。

試驗方法

1.2.1 水稻試驗方法 水稻耕作前每畝施基肥20擔,6月12日插秧,栽插時施尿素3包,碳胺4包,複合肥3包。秧苗栽插前2天,對秧苗使用一次高效農藥,防止水稻病害傳播。採用大苗移栽寬行密插,適當增加溝塘邊的栽插密度,每畝約栽3萬穴,16萬株。追肥用尿素,每畝每次5公斤。8月12日每畝用100克殺蟲雙加三環素噴霧,防止水稻螟蟲病和稻飛虱。烤田三次,時間7天,10月16日收割。
1.2.2 水產試驗方法 (1)清塘消毒 6月7日插秧前每畝用生石灰75公斤乾塘消毒。 (2)苗种放養 秧苗栽插後第4天,投放魚種,次日投放蟹種。共投放魚種163公斤,平均規格150克/尾,幼蟹66公斤,平均規格7.0克/只(見表1)。

飼養管理技術

1.3.1 飼料投餵 放養後第二天開始餵料,前10天,飼料以豆餅為主,小麥、菜餅為輔,搭配些野雜魚、螺螄,10天后飼料以小麥、菜餅、螺螄為主,搭配些豆餅,後期增加投餵些豬血、豬肺。先投餵小麥、菜餅,1小時後投餵豆餅,並添加2‰的脫殼素,每隔10天,每100斤飼料中添加2克土黴素,飼料沿溝定點投喂,定期檢查吃食情況,增減投餵量。  1.3.2 調節水質 苗种放養1周后加注新水,前期稻田水位在5厘米左右。正常稻田間保持水深20厘米,平均每3—5天換水1次,高溫季節1—2天換水1次。換水時間在上午9—10時,每次換水量占原田水量1/3。每隔20天用生石灰一次全池潑灑,濃度為20PPM。  1.3.3 病害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防重於治,除潑灑生石灰外,每月用氯殺靈全池潑灑,濃度為0.6PPM,常巡田,防逃敵害,防病,防鈣塑板破損。  1.3.4 收穫 河蟹10月16日起捕,10月24日結束,方法是夜間照光徒手捕捉,白天放水捕撈相結合。11月3日乾塘捕魚。

結果與分析

2.1 試驗結果 試驗面積16.1畝,共收穫水稻8360公斤,魚741公斤,蟹416.2公斤,畝平均產稻519公斤,魚46公斤,蟹25.8公斤。魚成活率95%,蟹成活率53.4%。
2.2 效益分析 全年投餵豆餅510公斤,菜餅2500公斤,小麥3760公斤,青飼料300公斤,螺螄6000公斤,豬血200公斤,生石灰500公斤,氯殺靈4公斤。總成本44260元,其中飼料成本9960元,總產值84400元,畝平均產值5242元,純利2493元,投入產出比為1:1:1,是單一種糧的3.67倍。

問題討論

3.1 稻田養殖魚蟹,稻魚蟹互惠互利,切實可行。稻田田間有豐富的水、光、熱、溶氧等資源,適應魚蟹的生長發育;魚蟹能清除田間雜草,滋潤土壤,有利於水稻的生長發育,兩者共生互利,起到生態平衡的作用。
3.2 稻田養殖魚蟹,穩糧增效富民。稻田養殖魚蟹不僅獲得千斤糧,而且超利千元,效益是單一種糧的3.67倍,同時稻田養殖少用農藥,有利於產生無公害大米,可謂一舉三得。
3.3 定期用生石灰全池潑灑,不僅可改善水質,防治病害,又可增加水中鈣質,有利於河蟹的脫殼生長。
3.4 稻田養殖魚蟹,應走自育自養,降本增效之路。試驗中河蟹種苗成本占總成本的48.8%,如用大眼幼體進行自育自養,成活率按15%計算,2.16萬隻幼蟹只需大眼幼體0.9公斤,每公斤大眼幼體按8000元計算,加上其他成本每隻幼蟹只需0.5元,僅幼蟹種苗一項就可節約成本1.08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