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種

魚種

魚苗經過短時間的培養,體長達到3到13厘米之間的幼魚稱為魚種,又分為小規格魚種,中規格魚種,大規格魚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魚種
  • 外文名:無
  • 定義:3到13厘米之間的幼魚
  • 範疇:生物學
選配技術,越冬管理,

選配技術

選好魚種是培育優質育苗的基礎。冬春時節是選配魚種的好季節,選配魚種要注意以下技術要點:
魚齡:魚類成熟的年齡大致是:鯉魚2年,鰱魚3年,草魚5~6年,青魚6~7年,鯽魚1年。雌雄魚的性成熟年齡差異較大,—般雄魚比雌魚的性成熟期大約要提早1年。
體重:雌魚第一次性成熟的體重:鯉魚1公斤,白鰱4~6公斤,草魚6~7公斤,青魚12~16公斤,鯽魚0.2公斤左右。雄魚性成熟時的體重一般均小於雌魚性成熟的體重。
性比:魚種雌雄搭配的性比以1:1~l:1.5為宜。要根據種苗的數量確定魚種的選配群體。
定性:魚種雌雄的鑑別主要根據副性徵來判斷。如:雄草魚胸鰭前數根鰭條的末端有追星,胸鰭較狹長,超過胸鰭基部到腹鰭基部間距的一半,腹部鱗片較小而尖;而雌草魚無追星,胸部鰭條較短,腹部鱗片大而圓。雄鯉(鯽)魚胸腹部鰭條、鰓蓋上有追星且手摸有粗糙感,而雌魚則相反。雄白鰱胸緒前數根鰭條有櫛齒,而雌魚無櫛齒或櫛齒較少,其行列也比雄魚短。雄鱅魚的胸鰭前幾根鰭條有刀齒,而雌魚無刀齒。青魚雄性的胸鰭比雌魚大且長。
體質:選擇的魚種在保證親本具有該品種的典型特徵特性、親緣關係較遠的基礎上,同時還要求種魚體形健壯、肥滿、色艷、無傷、無病蟲害、生命力旺盛等。

越冬管理

  1. 注意加水、換水 為了保證魚種順利越冬,應注意調節水質。越冬前將池水加到最高水位,一般不應低於2米,平時根據水質情況注意加水,並注意測量水溫,當發現池水溫度較低,外源水溫高於池水時,要排出部分池水,加入適量新水,以提高池水溫度,延緩結冰時間,促進魚種的生長。  2.堅持合理投飼,保證營養供給 傳統的養殖方法是越冬期不投飼,這樣魚種往往會因體內營養消耗太大又得不到及時補充而死亡。為了保證魚種順利越冬,應堅持合理投飼,以保證營養的供應。一般只要魚種吃食就應投餵飼料,在晴暖的天氣,可1~3天投餵一次,日投餵量為魚體重的1%~2%即可。封冰後,可在冰洞口投放少量精料,以利於魚兒及時攝食。
  2. 追肥肥水 冬季追肥不僅利於浮游植物的繁殖,增加溶氧,而且能適當起到增溫保溫的作用,因而魚種池在冬季應注意施加追肥。追肥以有機肥為佳,一般每15~20天施一次,每次每畝可施發酵好的牛、豬糞100~200公斤,也可根據水質的情況靈活掌握。
  3. 防病治病 冬季魚種最常見的病是水霉病,多是在並塘或魚种放養時魚體受傷或因水位低而凍傷引起。因此,要儘量避免魚體受傷,並塘、放養時操作認真細緻,放養前用3%~5%的食鹽水浸洗魚體10~15分鐘;注意保持水位,嚴防水位過低而凍傷魚種。一旦發生該病,可全池潑灑40%的甲醛溶液,使池水濃度達0.5×10-6。也可按每畝水面用煙稈10公斤、食鹽5~7公斤熬水10~20公斤進行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潑2~3天。另外,魚種在冬季還易患口絲蟲病、車輪蟲病、斜管蟲病、豎鱗病等,平時應注意觀察,發現魚病,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治療。
  4. 加強其他各項管理 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會有長短不同的封冰期,為了保證魚種順利越冬,在封冰期還應做好以下工作:
打冰洞:打冰洞可利於觀察魚種的活動情況和水質的好壞,也利於增加水中溶氧量等。每畝水面可打0.5平方米的冰洞3~4個。
掃積雪:封冰後,冰面若有積雪或其他污物,會影響透光性,影響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影響溶氧的產生。因而在封冰後應及時將冰上積雪、污物清除。
測溶氧,防毒害:可每隔10天測量一下水體的溶氧量、氨氮含量,以及亞硝酸鹽、硫化氫等的含量,發現水質不好,要及時換水或採取其他措施改善水質。
總之,在魚種越冬期間,應加強各方面的管理,以期提高其成活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