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菊(Zinnia elegans Jacq.)學名百日菊,又名百日草、火氈花、魚尾菊、節節高和步步登高,菊科百日菊屬植物。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100厘米,葉寬卵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頭狀花序徑單生枝端,無中空肥厚的花序梗,舌狀花深紅色、玫瑰色、紫堇色或白色,舌片倒卵圓形,管狀花黃色或橙色,管狀花瘦果倒卵狀楔形,花期6-9月,果期7-10月。百日菊喜溫暖不耐寒,喜陽光怕酷暑,性強健耐乾旱、耐瘠薄忌連作。百日菊原產墨西哥,我國各地栽培很廣,有時成為野生。百日草花大色艷,開花旱,花期長,株型美觀,可按高矮分別用於花壇、花境、花帶,也常用於盆栽。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繁殖技術,栽培方法,病蟲害防治,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100厘米,被糙毛或長硬毛。葉寬卵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5-5厘米,基部稍心形抱莖,兩面粗糙,下面被密的短糙毛,基出三脈。頭狀花序徑5-6.5厘米,單生枝端,無中空肥厚的花序梗。總苞寬鐘狀;總苞片多層,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外層長約5毫米,內層長約10毫米,邊緣黑色。托片上端有延伸的附片;附片紫紅色,流蘇狀三角形。舌狀花深紅色、玫瑰色、紫堇色或白色,舌片倒卵圓形,先端2-3齒裂或全緣,上面被短毛,下面被長柔毛。管狀花黃色或橙色,長7-8毫米,先端裂片卵狀披針形,上面被黃褐色密茸毛。雌花瘦果倒卵圓形,長6-7毫米,寬4-5毫米,扁平,腹面正中和兩側邊緣各有1棱,頂端截形,基部狹窄,被密毛;管狀花瘦果倒卵狀楔形,長7-8毫米,寬3.5-4毫米,極扁,被疏毛,頂端有短齒。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百日菊喜溫暖、不耐寒、喜陽光、怕酷暑、性強健、耐乾旱、耐瘠薄、忌連作。根深莖硬不易倒伏。宜在肥沃深土層土壤中生長。生長期適溫15-30°C。
分布範圍
原產墨西哥,著名的觀賞植物,有單瓣、重瓣、卷葉、皺葉和各種不同顏色的園藝品種。在我國各地栽培很廣,有時成為野生。在雲南(西雙版納、蒙自等)、四川西南部有引種。
主要價值
百日草花大色艷,開花旱,花期長,株型美觀,可按高矮分別用於花壇、花境、花帶。也常用於盆栽。
栽培技術
繁殖技術
播種繁殖:播種前土壤和種子要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以防生長期出現病蟲害。播種在4月上旬至6月下旬均可,種子消毒用1%高錳酸鉀液浸種30分鐘,基質用腐葉土2份、河沙1份、泥炭2份、珍珠岩2份混合配製而成,可用0.05%高錳酸鉀或1000倍甲醛消毒,土壤可採用高溫熏蒸法,殺死其中的病菌、害蟲及草種。播前基質濕潤後點播,百日草為嫌光性花種,播種後須覆蓋一層蛭石。在21~23℃溫度時,3~5天即可發芽,發芽期不需要光照,發芽後苗床保持50%~60%的含水量,不能太濕,以免爛根或發生猝倒病。
扦插繁殖:扦插育苗不如播種苗整齊,可選擇長10厘米側芽進行扦插,一般5-7天生根,以後栽培管理與播種一樣,30-45天后即可出圃。
栽培方法
播種育苗:為了提早百日草的花期,可在3月末至4月初點播於溫室或溫床,種子萌發時溫度控制在10℃以上,4~5天可萌發,7天出苗。出苗後倒栽在經消毒的營養盆中,有2片真葉時倒栽上缽。經過倒栽的幼苗,株高10厘米時對其摘心,留2片真葉促進腋芽生長,株粗而苗壯。欲使植株低矮而開花,常在摘心後腋芽生長至3厘米時施以矮化劑,提高其觀賞價值。
栽培後的管理:百日草定植於花壇、花地後,適期澆水、施肥,滿足其不同時期的生長需要。同時,在生長過程中,再摘心1~2次,誘發側枝形成枝多花密的低矮株型。在花期,及時修剪去殘花敗葉,減少養分消耗而多抽花蕾,增強其觀賞力。
病蟲害防治
猝倒病:病菌主要借灌溉水和雨水傳播。氣溫過高、澆水不當都易促使猝倒病發生。防治方法:用多菌靈、百菌清、托布津等灌根,並作好排水工作。
白星病: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針尖大小白色小點,逐漸擴大,形成各種形狀病斑,直徑1~6毫米,病斑中央組織為灰色,邊緣紅褐色至紫紅色,在葉片正面的病斑上密生著許多黑色霉層,嚴重時,背面也有少量霉層。發病期7~9月,開花期發病較重。防治方法:噴灑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代森銨600~1000倍液,7~10天噴1次,連噴2~3次,可控制病害的發生。同時徹底清除有病的枯枝落葉,並深埋處理,減少侵染源。
地老虎:一般由帶蟲卵的堆肥傳播。防治方法:距百日草植株根部2厘米處挖一小洞,埋入敵百蟲2克左右,10天1個周期,連續用藥2個周期,嚴重時增加1個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