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嘴分水堤,是指形狀如魚嘴的分水堤,它昂頭於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 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魚嘴分水堤
- 出處:土木工程概論
魚嘴分水堤,是指形狀如魚嘴的分水堤,它昂頭於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 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魚嘴分水堤,是指形狀如魚嘴的分水堤,它昂頭於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 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魚嘴的存在意義,在於發揮分汊河流的分水...
魚嘴分水堤 “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它昂頭於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都江堰魚嘴分水原理:都江堰工程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三大工程構成(見...
魚嘴分水堤 “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位於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飛沙堰 “泄洪道”具有泄洪排沙的顯著功能,故又叫它“飛沙堰”。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組成部分之一,...
岷江幹流經都江堰首部樞紐,魚嘴分水堤將岷江水一分為二,左邊是內江,右邊是外江。分水堤一直延伸到離堆處,中間有兩處溢洪孔道,名叫飛沙堰和人字堤,當內江接納了超量洪水時,洪水就自動翻過這些孔道泄入外江,緊接是內江總進水口-寶瓶口。寶瓶口下取四大幹渠:蒲陽河、柏條河、走馬河、江安河。在外江,...
伏龍觀的觀景亭是縱觀都江堰渠首工程全貌的最佳位置。都江堰渠首工程,由渠首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引水道三項工程組成,採取“分流導江、築堰引水”的科學辦法,成為有機聯繫的整體。魚嘴分水堤 遠看,岷江之水天上來,它發源於松潘縣弓槓嶺,流經茂縣、汶川、都江堰、樂山等地,在宜賓市與金沙江匯合,...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創建時的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構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範圍已達40餘縣,灌溉...
魚嘴分水堤 飛沙堰溢洪道 人字堤 千斤堤 五珠沱 錢公堤 第二章設施 石人 石馬 石犀 鐵龜 鐵牛 鐵板 臥鐵 銅標 標準台 水則 榪槎 竹籠 第三章遺蹟 松茂古道 天闕門(天彭門)玉女房 玉壘關 馬超坪 湔氐村 觀江坡 鬥犀臺 羊灌田 花洲 青溪祠 利民台 疏江亭 慰農亭 西瞻堂 懷古亭 浮雲亭 觀瀾亭 ...
據史料記載,李冰當年在岷江彎道江心“壅江作堋”(作魚嘴分水堤從岷江引水,將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四六分水),“鑿離堆”(開鑿離堆山體,使內江灌區有一個堅固的、水量可控的引水口,後人稱“寶瓶口”),“低作堰”(在內江從離堆前轉彎的河床下建堰,後人稱“飛沙堰”,枯水季節攔水流入寶瓶口,保證灌溉...
《都江堰(中英日對照)》為你介紹了都江堰這項水利工程的各個工程系統,包括“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離堆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展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勞動智慧。今天的成都人部知道都江堰是成都繁榮的命脈。古今中外,凡到過都江堰跟前的人,無不嘆其恆久的生命力及造福人類的巨大功效。有人評價其為地球上最具...
分水堰兩側壘砌大卵石護堤,靠內江一側的叫內金剛堤,外江一側叫外金剛堤,也稱”金堤”。分水堰建成以後,內江灌溉的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水旱災了。以後,為了進一步控制流入寶瓶口的水量,在魚嘴分水堤的尾部,又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飛沙堰”溢洪道。飛沙堰也用竹籠裝卵石堆築,堰頂做到適宜的高度。當內江水位...
金馬河,古稱郝江、皂江、正南江、外水、南江、壽江。金馬河的名稱,見諸《蜀水考》:“流汶二江之源,其正派日金馬河”,又說:“江水東南流至溫江縣西為金馬河,即皂江正流也”。長江支流岷江幹流成都市段,屬幹流局部河段,具體講是指都江堰外江閘至新津區(原新津縣)岷江大橋的河段,即都江堰魚嘴分水後...
安瀾橋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橋,位於都江堰魚嘴分水堤之上,橫跨內外兩江,長500米。索橋在四川西部地區起源較早。安瀾索橋修建具體年代已不從所考,但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能笮”。 《水經注.江水》載“涪江有笮橋”,證明至少安瀾橋的修建,不會晚於修築都江堰的年代。“笮”意為竹索,這是川西古代索橋...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然連續使用,仍發揮巨大效益,是我國古代文明的偉大傑作,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為你介紹了都江堰這項水利工程的各個工程系統,包括“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離堆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展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勞動智慧。
這項工程主要有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構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灌溉面積已達40餘縣,1998年超過一千萬畝。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文物古蹟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
以臥鐵為標準的歲修淘灘之後,長約3000米的魚嘴分水堤。在旱澇時節分割內江、外江的岷江水量時,可以得心應手地演算“四與六的哲學”:春耕用水季節,內江進水六成,外江進水四成。而在夏秋洪水季節,內外江進水比例自動顛倒過來,內江進水四成,外江進水六成,這就是都江堰治水三字經中所說的“分四六,平潦旱...
通過測量、觀察和分析,他們初步認為:以犀牛背為“龍頭”的生根石群,相當於我國古代水利傑作都江堰的“魚嘴分水堤”,在分洪導流,保護城隍廟廟基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了印證這一結論,他們利用寒假和春節,聘請木工師傅協助製作1∶200城隍廟建築群木質模型,依據河道地形圖和現場觀測結果,先後完成了1∶200黃泥、水泥和...
《都江堰:兩個世紀的影像記錄》是2007年06月01日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都江堰坐落於成都附近。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這項工程主要有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構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