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8月,西北史地學會何士驥先生對魚化寨遺址進行了首次調查。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西北文物研究室對魚化寨遺址再次進行了調查。
195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陝西調查發掘隊對魚化寨遺址作了進一步調查了解。
20世紀80年代,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對魚化寨遺址進行了調查。
2002年10月—2005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組織考古隊對魚化寨遺址進行了全面勘探和重點發掘。
遺址特點
魚化寨遺址,面積約7500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4米,以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存的半坡類型聚落遺址為主。魚化寨遺址聚落平面形態為圓形,呈向心式聚落居址。其中房址107座、灶址29座。房址的建築方式有半地穴式和地面式兩種,以地面式為主;平面形狀以方形和長方形居多,也有圓形、橢圓形及個別不規則形;房址面積多為30平方米左右;居住面多為黃土加工的硬面;門以北向最多,大多數房址內有灶,平面形狀多為圓形或方形。灰坑186座,大多分布在房址附近,以圓形或方形袋狀為主,筒狀、鍋底狀較少;部分灰坑有加工痕跡。窯址1座,為橫穴式陶窯,由窯室、火膛、火道、操作間組成。墓葬134座,全部分布在居住區,與同期的房址、灰坑混合分布。其中土坑墓12座,墓坑均為長方形豎穴,規模較小,葬式均為單人仰身直肢葬,頭向大多朝西,隨葬品較為豐富。瓮棺葬122座,墓坑以圓形鍋底狀和筒狀最為常見,單人葬最多,葬具數量不一,有1件、2件和多件,以2件葬具者為主,主要是瓮缽組合。防禦壕溝2條,規模相近,年代基本相同,平面上呈內外兩重分布。
文物遺存
魚化寨遺址的文物遺存主要為日用陶器,也有少量的圓陶片、陶銼、陶球、石斧、石錛、石鏟、石鑿、石球、石磨棒、骨錐、骨笄、骨針、骨鏃、蚌刀、角飾等生產工具與裝飾品。陶器中夾砂陶居多,泥質陶略少;陶色以橘紅陶及紅褐陶為主,另外有少量灰陶、黑陶及橙黃陶;除素麵外,紋飾以繩紋最多,其次為黑色彩繪,還有弦紋、戳印紋、指甲紋、劃紋、席紋、附加堆紋等;彩陶數量較少,彩繪圖案有魚紋、三角紋、寬頻紋、弧線紋、圓點紋、鳥紋、網紋等;陶器製法均為手制,泥條盤築痕跡明顯,部分器物可見慢輪修整痕跡。器形主要有瓶、盆、罐、缽、瓮、壺、盂、甑、杯等,以罐、缽、盆、瓶、瓮數量最多。還有大量的炭化粟、炭化黍,少量的炭化稻米、稻穀基盤。
研究價值
魚化寨遺址的發掘,豐富了渭河流域史前遺存的內涵,為進一步研究渭河流域史前遺存的分期提供了重要線索。
保護措施
1956年8月6日,魚化寨遺址被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2年,撤銷第一批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魚化寨遺址。
2008年9月16日,魚化寨遺址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3月5日,魚化寨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魚化寨遺址的保護範圍東至西安外事學院(北校區)鍋爐房,西至學院圍牆,南至操場邊緣,北至目前學生宿舍樓。建控地帶由保護範圍向四周各外延50米。
旅遊信息
魚化寨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魚化寨街道魚化寨村西北側河西岸的二級台地。
陝西省西安市內乘坐捷運3號線,魚化寨站下車,步行前往;或乘坐833路公交、839路公交、837路公交、711路公交,舊機動車交易市場站下車,步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