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丘山

690年,武則天稱帝功唐為周,因此她非常忌諱”唐”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魚丘山
  • 來源:魚丘縣的土山
  • 特徵:形狀像魚
  • 起名年代:924年
名稱由來,歷程,民間傳說,

名稱由來

於693年(武周長壽二年)改高唐縣為崇武縣,崇拜武則天嘛!中宗李顯復唐後,於705年(神龍元年)復名高唐縣;908年(後梁開平二年),皇帝朱溫,又名朱晃,因“晃”與“唐”同韻,改高唐縣為“魚丘”縣。到924年,後唐替代了後梁,才恢復高唐縣名,改稱“魚丘”縣,是因城東有土山,形狀像魚,稱魚邱,故縣借山名稱魚丘縣。

歷程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魚丘山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消失了。直到2002年,縣政府投資1300萬人民幣深挖、疏浚東南湖,將44萬立方米廢渣、棄土按設計在湖之東南畔堆積成連亘的五個土山丘,最高者為21.7米。其勢東高較陡,西坡較緩,宛若剛從湖中跳出的幾條鯉魚,恰成史記的恢復。2005年又在最大的兩座土上修建了挑角仿古亭,給這魚丘山增添了秀氣和靈氣。

民間傳說

如逢盛夏的過午,西方雨過天欲晴,東方積雲正行雨,東半天必然出現弓頂頭上、兩端插天際的氣勢磅礴的彩虹,絕像東開的天之龍門。此時再看龍門之下的魚丘:雨後植被一新,丘之間輪廓相界分明,極似幾條弓腰展鰭神情自信的大鯉魚,正欲離地而飛,躍向“龍門”。
逢遇此景,人們便齊聚魚丘之西,邊觀邊大喊大叫曰:“鯉魚跳龍門了!”“這是飛黃騰達、官運亨通的象徵。”不管口中說什麼,不論心裡何期盼,均為主觀遐想。只有眼觀的實景是客觀的,真實的,無比的美麗動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