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露苓

魏露苓

魏露苓,女,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專業,碩士學位,後於暨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為華南農業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從事科學技術史、農業史的研究。參與《中國農業通史 隋唐五代卷》等多項部、省、廳的科研課題。發表論文40多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露苓
  • 國籍中國
  • 畢業院校:暨南大學歷史系博士
  • 職業:教師
  • 主要成就:為科學技術史做貢獻
  • 出生地:四川內江
  • 代表作品:中國古代蘭譜研究
  • 職稱:教授
簡介,論文,出版圖書,著作,

簡介

魏露苓,女,四川內江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專業碩士,暨南大學歷史系博士,為華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農史研究室教授。主要從事科學技術史的研究。參與《中國農業通史·隋唐五代卷》等多項部、省、廳的科研課題。發表論文40多篇。
魏露苓
魏露苓

論文

1.中國古代蘭譜研究
2.談中印兩國的“茶緣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魏露苓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2年8月
《洋犁初耕漢家田》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魏露苓。

著作

華南農業大學農史研究室魏露苓教授專著《洋犁初耕漢家田——晚清西方農業科技的認識、傳入與推廣》,於2012年7月由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正式出版。書作者長期從事科學技術史研究和教學工作。該書是她的心學之作。作者在職攻博,畢業論文就是關於晚清中國人對西方近代化農業的認識、引進與推廣方面的內容。畢業論文寫成於2006年。此後,在此基礎上又經若干年的琢磨增補,最終推出專著。《洋犁初耕漢家田——晚清西方農業科技的認識、傳入與推廣》全書共有35萬字,分5章,分別論述晚清使臣對西方近代化農業科技的認識與思考;晚清使臣所介紹的西方農業管理機構、農業政策與農業教育;西方農業科技著作的翻譯與認識;西方近代化農業科技在晚清的傳入與推廣;西方近代化農業科技在晚清農林諸業的實踐。作者在該書的撰寫上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查閱多種文獻,包括古籍、清末譯著、方誌、晚清赴歐美人士的出行日記、晚清農林試驗場試驗報告、晚清報紙,另有大量中、外專家的相關研究論著。在充分占有文獻的基礎上,以翔實的史料、足夠的證據展示了晚清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被迫打開之後,中國人接受西方近代化農業科技的艱難歷程,探索了困難重重和效果有限的原因,為研究晚清農業史和中外科技交流史做了頗為紮實的工作。
摘要 本書研究鴉片戰爭後至清亡這段時間內中國人認識、翻譯引進的西方近代農業科技的主要內容和傳播推廣西方近代農業科技的主要方式與活動。所用文獻以清末外交官遊記、清末譯成中文的西方近代農業專著、清末農林試驗場的試驗報告、清末發行的農學報和部分其他報紙,以及少量方誌等文獻為主。本書介紹清末出使歐美、日本的外交使臣在出使國親眼見到的近代化農業科技成果,包括近代化的農業機械、林、牧、漁、園藝、絲、茶業和氣象水利以及近代化的農業教育和農業管理機構。對清末譯成中文的主要農書中和清末相關報刊中介紹的近代農業科技也作了總結,本書分析了包括以近代植物學為基礎的作物栽培技術,以近代昆蟲學、真菌學為基礎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以地質學、化學為基礎的土壤肥料技術,以動物學為基礎的畜牧、獸醫和漁業技術,以蠶體解剖學和蠶體病理學為基礎的養蠶技術,還有園藝、農機、水利、氣象等對中國近代農業的影響及其作用。本文還對近代農業技術的傳播與推廣,包括興辦新式農務學堂和農林試驗場、近代農業科技的實踐等作了總結和分析。
傳播與推廣中的舉措,都是在清末新的重農思潮和新政的背景下進行的,是政府倡導的。雖然效果有限,但是,譯出的農書、引進的作物、參照外國模式建立起的近代農業教育體系,是留給民國的重要遺產。傳播與推廣的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包括內部原因:政府赤字累累、農民貧困,難以拿出應有的經費;相應的基礎教育、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不達標;勞力過剩使得節省勞力的設備和技術難以引進和推廣等。外部原因有:西方近代化農業科技理論高深,在短期內不容易被農民接受,而且西方近代農業技術在實際操作中並不優於中國傳統技術,對農民難以產生引力;農業技術具有區域性,外國農書中有的內容與中國情況不相符;譯名生疏、時間過短等,也會影響推廣和傳播的效果。科技的發展與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狀況息息相關。弱國無外交,弱國要取得科技的進步同樣艱難。晚清西方農業科技的認識與推廣的歷史狀況也清晰地表明了這一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