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鐘銓

遙感衛星一號總設計師魏鐘銓是一位衛星專家,他在20世紀50年代在復旦大學讀書時,就涉及衛星領域,以後幾十年一直與衛星打交道,是我國第一代衛星的研製者。他把一生的心智都奉獻給了在太空中閃耀的中國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鐘銓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無錫
  • 出生日期:1937年11月
  • 職業:衛星專家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 主要成就:2006年發射成功遙感衛星一號
個人介紹,年輕有為嶄露頭角,科學工作追求卓越,鐘情衛星無悔選擇,

個人介紹

魏鐘銓一生只乾過衛星型號設計這一件事,他為此投入了一生的心血。2006年4月27日發射成功的遙感衛星一號,是作為總設計師的魏鐘銓幹了一輩子衛星曆程中的又一件大喜事。
魏鐘銓將自己的心血和智慧都用在了衛星研製中,並在這一領域卓有建樹。他認為,乾衛星型號,這一輩子值了!

年輕有為嶄露頭角

復旦大學,我國著名的高等學府,陳望道、蘇步青、談家楨、謝希德……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人大師,一個個著作等身的學術泰斗,其學術生涯都在這裡度過。對於莘莘學子來說,能考進復旦大學,做一個復旦學子,從而能經常仰頭聆聽大師的教誨、接受大師的薰陶、感受大師的人格魅力、學習大師的為人師表,那是何等的幸事!魏鐘銓天資聰穎,小時候讀書成績就特別好,國小五年級時還跳了一級,直接進入了上海南洋模範中學。雖然他在班級里年齡是最小的,但成績卻是最優秀的,大學一二年級時,他的門門功課都是滿分。魏鐘銓至今一直還記得中學裡的數學老師。老師誘導他:數學是基礎,是工具,今後到社會上,乾什麼都需要數學;凡是數學學得好的人,邏輯思維嚴謹,推理演繹正確;搞自然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的人尤其需要掌握好數學。老師的循循善誘,使他開始愛上了數學,並將研究和演算數學作為生活的一大樂趣。他一直都牢記著老師的教誨,若要在數學領域有所建樹,就一定要考進復旦大學,因為那裡是產生數學大師的搖籃,是國內數學研究水平最高的高等學府之一。從那時起,魏鐘銓有了一個朦朧的夢想——爭取考進復旦大學,做像蘇步青那樣的數學大師。
他沒有辜負父母和老師的殷切期望,如願以償地進了夢寐以求的復旦大學。從此,復旦大學“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一直在激勵著他,鼓舞著他,鞭策著他,成為他一生前進的動力和努力的方向。
魏鐘銓在復旦大學讀大四時,在老師的指導下就開始涉及有關衛星的理論。1958年,毛主席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領袖的號召對他以後的人生選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958年,魏鐘銓從復旦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位於北京中關村的中國科學院電子所。工作中,他憑著紮實的數學功底,憑著年輕氣盛,敢於向權威挑戰。他在從事微弱信號檢測研究時,從理論上獨立證明了梳齒濾波、同步積累和相關接收不能重複使用的等價性。那時,魏鐘銓年僅21歲。他的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當時指導他的蘇聯專家的讚賞,認為他的研究成果不同一般,是與國外同步進行的,是國內先進水平。1959年,魏鐘銓被中科院推選參加全國群英會。當時參加這次盛會的全國科技界代表共有20人,其中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和學術泰斗。周總理在接見科學界代表時一邊與熟悉的專家、學者握手,一邊看著名單。當魏鐘銓走過來時,周總理笑著說,還有一個更年輕的。周總理勉勵他要繼續努力,不驕不躁,取得更大成績。
群英會後,他的勁頭更足了,信心更強了,開始投身數字計算機研究。那時,對於許多人來說,數字計算機還是很陌生的東西。由於我國的工業基礎薄弱,小型電子元器件在我國幾乎是個空白。所內那台專用數字計算機是他經多年研製用電子管裝配出來的,因此體積龐大。魏鐘銓就是用這台電子管計算機,實現了數字式相關接收器的功能,進一步驗證了梳齒濾波、同步積累和相關接收不能重複使用理論的正確性。這台計算機搞出來後,被列為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為此,1964年魏鐘銓被中科院評為中科院系統先進工作者。
1961年,魏鐘銓光榮出席了中國共青團九大,並被選為主席團成員,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此時魏鐘銓的人生旅途是順利的,他有著滿腔的報國熱情,有著樸素的階級感情,有著使不完的創新勁頭,只想多出科技成果,把自己的全部知識和智慧獻給祖國和人民。
1965年1月,黨中央決定我國自主研製衛星後,中科院召開了專題會議,就中科院如何搞人造衛星、搞什麼樣的人造衛星,以及衛星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充分的研討。就在這次會議上,魏鐘銓被確定協助我國著名測控專家陳芳允負責衛星地面觀測系統的方案論證工作。魏鐘銓還清楚地記得,中科院衛星工程啟動後不久,“文化大革命”就開始了。為了不影響衛星的研製工作,周總理親自決定衛星研製群體停止“四大”,堅持正面教育。正是由於周總理的干預和保護,我國人造衛星的研製工作才沒有受到衝擊和破壞,從而保證了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成功。
遺憾的是,魏鐘銓在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之前奉命調到上海,加強剛剛起步的上海機電二局的衛星研製力量,參與技術試驗衛星的研製工作。

科學工作追求卓越

20世紀80年代,魏鐘銓轉到了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研製線上,並擔任該星的總設計師。風雲二號衛星是一顆地球同步軌道氣象衛星,技術含量很高,當今世界上能夠自主研製這類衛星的國家只有少數幾個。
風雲二號衛星是一顆有著曲折研製經歷的衛星。魏鐘銓和他的團隊歷經數年,於1994年將第一顆風雲二號衛星研製成功,可就在衛星即將發射的前夕,意外的情況發生了:衛星肼燃料泄漏,突然起火燃燒,發射暫時中止了。魏鐘銓和科技人員沒有被困難所嚇倒,也沒有被挫折壓垮,他和大家在一起分析事故原因,以便準確判定故障部位,有針對性地採取技術措施,同時吸取教訓,確保後續星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魏鐘銓又和大家投入到了第二顆風雲二號衛星的研製工作中。經過3年的努力拚搏,終於在1997年6月12日,將我國第一顆靜止氣象衛星送入距離地球36000公里的赤道上空,為我國和亞洲周邊國家地區的氣象預報、雲圖傳送以及防災減災等作出了重要貢獻。
幹了一輩子衛星的魏鐘銓對失敗與成功有著深深的感觸:對於航天人來說,失敗是令人痛心的,但科學試驗總會有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關鍵是我們要樹立必勝的信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深刻認識其中的原因和深層次的東西,進一步吃透技術,舉一反三,為以後每一次成功打下紮實的基礎。
對衛星的質量要求,魏鐘銓堅持一條:嚴上加嚴。首顆風雲二號衛星之所以會失利,講到底,一是沒有充分認識到它的研製規律;二是在產品質量把關上還有漏洞和死角。因此,魏鐘銓時常提醒大家,衛星質量,不容含糊,稍有疏忽,後患無窮。
衛星是科技含量很高的產品,要確保衛星在天上長時間和高可靠地運行,必須在研製全過程中嚴格把住每一個質量關。當魏鐘銓又擔起遙感一號衛星總設計師的重擔時,他把質量看作研製工作中的頭等大事。對於涉及衛星質量的問題,魏鐘銓堅持原則,毫不含糊,決不放過一絲隱患。
2006年3月3日,遙感衛星一號首發星已裝上了火車專列整裝待發。但在出發前3小時,突然發現專列車廂里載荷艙包裝箱的兩隻空調在開啟過程中溫控不一致,其中一隻制熱效率偏低。
空調是一個在旅途中保護衛星的重要輔助設備。早春三月的太原,氣候依然很冷,如果靠單只空調運行,途中這隻空調一旦失效,衛星就失去了低溫保護,很難安全運抵目的地。這時,進基地的試驗隊員已經陸續到達,歡送的各級領導也來了,出發儀式即將舉行,火車編組已經完成,汽笛即將拉響……
非常時刻,必須有非常措施。研究院領導和“兩總”作出果斷決策:為確保衛星質量,推遲一天出發,將產品卸車返回總裝廠房,派人連夜聯繫空調生產廠家,對出問題的空調進行更換。一次可能危及衛星質量和安全的隱患終於被排除了。
就在發射遙感衛星一號期間,魏鐘銓又碰上了某系列元器件的質量問題。他們接到通知,說是別的衛星研製單位發現了這種元器件存在質量隱患。某系列元器件在衛星上套用比較廣泛,萬一到天上出了質量問題那可是非同小可的事情。於是,魏鐘銓和研製人員對套用在遙感衛星一號上的這種元器件的質量進行了嚴格檢查和試驗,但沒有發現質量隱患。為了向上級領導匯報這一結論,魏鐘銓連夜從太原坐車,凌晨趕到北京。上午向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張慶偉等領導匯報後,於當天又趕回太原。為了抓緊衛星發射前的分分秒秒,他在20小時內整整坐了1000多公里路的車。
他的心裡始終裝著衛星,裝著責任和使命,從不敢怠慢、放鬆。因為對於型號老總來說,責任太重,壓力太大,必須全力以赴、全神貫注,認真再認真。

鐘情衛星無悔選擇

人的一生中,稱得上輝煌的事情肯定不會很多,有一兩件足矣。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遙感衛星一號,是魏鐘銓晚年擔任總設計師的一個國家重點型號,歷經7年,於2006年4月27日在太原基地發射成功,可以算得上是一件輝煌之事。
讓他感到欣慰的是,該衛星是我國第一顆自主研製的全天候、全天時遙感衛星,創下了國內同類衛星技術水平上的許多新高。遙感衛星一號的發射成功和在軌運行,標誌著我國衛星遙感技術上了一個新台階。衛星用戶給予的評價是:首星成功,實屬不易。該衛星的研製是一項創新工程,填補了該技術的國內空白,並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衛星升空後各個系統工作正常,性能穩定,星地一體化指標和衛星指標均滿足或優於原設計指標。在該衛星試運行期間,它首先發現了今年首次颱風“珍珠”的蹤跡。
同年7月27日,是衛星正常運行整整3個月的日子。這天,魏鐘銓異常興奮,因為衛星的正式交付儀式在北京舉行。儀式上,用戶方領導緊緊握著他的手。所有的肯定、讚譽和勉勵,都在這緊緊的握手之中。
遙感衛星一號首星成功以後,他又擔任了又一個新型號衛星的工程總師。目標是新的,挑戰也是新的,魏鐘銓馬不停蹄,越乾越歡。
一生乾好一件事,一般常人都很難做到,要耐得住寂寞,要遠離浮躁,要淡泊名利,要幾十年如一日;要使勁地鑽進去,苦思冥想,正確決策,敢於承擔責任;要有頂住巨大壓力的心理承受力,“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信條如泰山壓頂,但卻不能彎腰。這一切,魏鐘銓似乎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完美。
即將邁入古稀之年的他,此刻仿佛站在人生的峰巔,看浮雲飛去,看霧靄消散,看虹霓褪色。回首往事,他感到乾好了衛星型號這一件事,對得起自己一生不懈的追求,對得起祖國對他的教育和培養。
曾經面對鮮花,曾經面對掌聲,曾經面對讚譽。他欣然,他釋然,他欣慰,他無悔。但這些都如過眼雲煙,而永遠不失的是留戀、是追求、是夢想。他所留戀的是他幹了一輩子的一件事——造星。
他的一生情系衛星、伴隨衛星。他時常在夢裡,與衛星一同遨遊燦爛的星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