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繼印,男,河南柘城人,博士,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繼印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先秦考古
- 職務:博士生導師
- 職稱:副教授
- 任職院校:河南大學
- 性別:男
個人經歷,研究方向,學術成果,著作,論文,科研項目,榮譽獎項,
個人經歷
先後畢業於河南大學(本科)和鄭州大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博士後。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擁有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發掘個人領隊資質。2008年至今任教於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等職。
研究方向
先秦考古
學術成果
先後參與或主持焦作府城、輝縣孫村、淅川下寨、鄭韓故城、淅川單崗、新密新砦、焦作李屯、禹州閆寨等遺址的考古發掘。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發表論文30餘篇。
著作
《輝縣孫村遺址》,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年6月,合著第二作者。
論文
《論新砦文化與王灣三期文化的關係》,《考古學報》2019年第3期,獨著
《論新砦文化的源流及性質》,《考古學報》2018年第1期,獨著
《河南省新密新砦遺址王嘴西地發掘簡報》,《考古》2018年第3期,第一作者
《試析王灣三期文化的來源》,《考古》2017年第8期,獨著
《北首嶺遺址仰韶文化早期遺存研究》,《考古》2012年第2期,獨著,此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先秦·秦漢史》2013年2期全文轉載;
《河南輝縣發現的大泉五十錢範》,《文物》2008年第5期,第二作者
《殷商時期中原地區氣候變遷探索》,《考古與文物》2007年第6期,獨著,此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先秦·秦漢史》2008年2期全文轉載;
《玉柄形器功能新識》,《考古與文物》2013年第1期,獨著
《也談早期夏文化》,《考古與文物》2011年第3期,獨著
《濮陽高城城牆的分期、年代及性質》,《江漢考古》2019年第4期,獨著
《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墓葬看豫陝晉相鄰地區的等級分化》,《華夏考古》2017年第3期,獨著
《河濟地區史前文化的發展及相關問題》,《中原文物》2016年第1期,獨著,此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6年6期摘錄;
《從先商文化的主要來源看商族起源地》,《中原文物》2009年第6期,獨著
《論氣候變遷與中原文明中心地位的形成》,《中原文物》2008年第1期,獨著
《論氣候變遷與中原文明中心地位的形成》,《中原文物》2011年第5期,獨著
《淮河流域大汶口文化的族屬》,《中原文物》2018年第2期,獨著
《河南輝縣孫村遺址發掘簡報》,《中原文物》2008年第1期,第二作者
《試論鄭州人民公園期商代遺存與盤庚復亳問題》,《中原文物》2005年第2期,第三作者
《從夏、夷、商三族關係看夏文化》,《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3期,獨著,此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7年9期摘錄
《對王灣三期文化族屬的新思考》,《中原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期,獨著
《試析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及其對文明起源的影響》,《平頂山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獨著
《堯的起源與遷徙》,《蘭台世界》2011年8月,獨著
《碳十四系列測年視角下夏文化的年代問題》,《華夏文明》2017年第18期,獨著
《河南新密新砦2014年浮選結果及分析》,《農業考古》2016年第1期,第三作者
《考古所見盆盆罐罐的背後》,《大眾考古》2017年第5期,獨著
《舜的起源與遷徙》,載《海岱考古》第四輯,科學出版社,2011年,獨著
《大梁陽城考辯》,《盤龍城與長江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16年,獨著
《試論陶寺文化的性質與族屬》,載沈長雲、張翠蓮主編《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起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年9月,第二作者
《二里頭遺址宮殿區建築格局的變與不變》,《中國文物報》2005年3月18日,第二作者
科研項目
序號 | 項目名稱 | 經費(萬元) | 起止年月 | 主持或參加 | 項目來源 |
1 | 多維視域下夏文化形成研究 | 20 | 201906-202206 | 主持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課題 |
2 | 中原和江漢文明的碰撞、交流與融合研究 | 15 | 201206-201806 | 主持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課題 |
3 | “大遺址與河洛三代都城文明研究”子課題四—河洛三代三代都城在中國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 80(15) | 201412-201812 | 主持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課題 |
4 | 中原和江漢地區考古學文化的互動與融合研究 | 15 | 201507-201710 | 主持 |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八批特別資助 |
5 | 新砦二期文化研究 | 5 | 201409-201710 | 主持 |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56批面上資助 |
6 | 多學科視角下夏文化形成研究 | 5 | 201801-202112 | 主持 | 河南省外國專家局引智項目 |
7 | 豫陝晉相鄰地區的文明起源研究 | 0.5 | 200812-201102 | 主持 | 河南大學 |
8 | 先秦時期人口流動、民族遷徙與民族認同研究 | 8 | 200606-201010 | 參加 |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
9 | 殷商文化的時空界定與內涵研究 | 1 | 200507-200905 | 參加 | 河南省社科規劃 |
10 | 龍山至二里頭時代城邑研究 | 1 | 201206-201409 | 參加 | 河南省社科規劃 |
11 | 豫南地區二里頭時期遺存的考古學研究 | 3 | 201206-201510 | 參加 | 鄭州中華之源與嵩文明研究會 |
榮譽獎項
1.《試析王灣三期文化的來源》一文,獲2017年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
2.《論新砦文化的源流及性質》一文,獲2018年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