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挺群

魏挺群(1908-1934),廣東五華縣橫陂鎮華閣村人。歷任共青團惠陽縣委書記、五華縣第六區(橫陂)農會長、中共五華縣委委員、共青團五華縣委書記、五華縣第六區蘇維埃政府副主席、少年共產國際閩西特委(1932年改為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部長、中央蘇區團中央秘書長、宣傳部副部長兼團中央機關報《青年實話》主編,是中央蘇區出色的青年宣傳家。

基本介紹

  • 本名:魏挺群
  • 出生地:廣東省五華縣
  • 出生日期:1908年
  • 逝世日期:1934年
人物生平,軼事典故,親屬成員,

人物生平

魏挺群,原名魏其英,又名魏英(阿英),1908年12月出生在橫陂鎮華閣村的一個貧農家庭。1923年8月,年僅15歲的魏其英考上梅縣東山中學。在學校里,他經常與同學們討論時事,分析形勢,探求革命真理。受農民運動的薰陶,1925年春夏間,他隻身投奔到汕頭參加羅明主辦的“粵東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改名魏挺群。他如饑似渴地學習革命知識,並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講習所學習一個月後,以海陸潮梅農會特派員的身份,被派赴平遠,協助改組國民黨縣黨部,被選任農民部長,領導開展農民運動,發展共產黨組織。1926年秋,魏挺群從平遠縣調往惠陽縣擔任團縣委書記兼淡水鎮團委書記,以教書為職業,從事革命活動。1927年國民黨反動派發動“4·12”反革命政變後,到處腥風血雨,陷入白色恐怖中。然而魏挺群不為所懼,同年5月,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6月,擔任五華第一區(華城區)農會長的魏挺群父親魏寅彬奉五華農會之命到廣州出席會議,不幸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關進省監獄裡。此時在上海活動的魏挺群聞訊,專程趕回廣州,化裝成學生模樣,假稱師生關係,前去監獄探望。魏寅彬見兒子前來探望,悲喜交集,告誡挺群:“兄弟中你為長,要好好帶頭幹革命,我已落入魔掌,無法脫離虎口。你趕快遠走高飛,不要再來探望,以免遭敵人一網打盡。”魏挺群強忍悲痛,告別父親。30日,魏寅彬被國民黨殺害於廣州。
1927年7月,痛失父親的魏挺群(此時改名魏英)抹乾眼淚回到五華,擔任共青團五華縣委書記。1928年春,五華蘇維埃政權在各地逐步建立起來,魏英當選為第六區(橫陂)蘇維埃政府副主席,領導農民打土豪分田地,五華農民運動蓬勃發展。恰逢此時,國民黨軍黃旭初部“駐剿”五華,與五華反動勢力相勾結,成立“剿共委員會”,瘋狂向革命營壘進攻,五華大地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2月和8月,國民黨兵會同地反爪牙,兩次焚燒劫掠魏寅彬祖屋乾德樓,親人離散,不得安寧,但魏英毫不動搖,與古大存等團結了60多位革命堅定分子分路奔上八鄉山,開闢新的革命根據地。經過數月經營,在大竹園培養吸收了8名共產黨員。隨著八鄉山根據地逐步擴大和鞏固,五華革命又逐漸恢復起來。翌年2月,中共五華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八鄉山召開,魏英擔任大會秘書工作。會後,魏英協助古大存做好工農紅軍和赤衛隊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據地的武裝力量不斷壯大,聲威日盛。
八鄉山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壯大,使得國民黨反動派十分恐慌,坐立不安。1930年冬,國民黨廣東當局以兩個師的兵力輪番圍攻八鄉山。為保存革命實力,中共五華地方組織決定放棄八鄉山,主力轉移到大南山。此時,根據上級黨組織安排,魏挺群奉調往中央蘇區工作,於1931年初輾轉到達閩西黨政軍群領導機關所在地福建省永定縣虎崗鄉,任中國少年共產黨(簡稱“少共”)閩西特委宣傳部長,主持特委團乾訓練班工作。
1931年7月至9月,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後,贛南、閩西根據地連成一片。團中央在中央蘇區成立中央局,並決定在瑞金出版機關刊物《青年實話》,陸定一被任命為主編,同時擔任蘇區團中央局宣傳部長。魏挺群奉調江西瑞金蘇區共青團中央局協助陸定一主編《青年實話》刊物,他寫的詩文針砭時弊,文筆犀利,語言形象生動,妙趣橫生,深得蘇區廣大讀者朋友的喜愛和肯定。1932年,陸定一受到王明集團打擊誣陷,被降職調到設在上海的團中央組織部當幹事,從此《青年實話》由魏挺群(筆名改為阿偽)出任主編。從1933年起,魏挺群與胡耀邦、張愛萍、陳丕顯、賴大超等同志在共青團中央工作,先後任共青團中央秘書長、宣傳部副部長,繼續主編《青年實話》。
少共蘇區中央局(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於1931年7月1日在永豐縣龍岡創辦機關報《青年實話》。初期為傳單版式,十六開單面油印,共四版。出版兩期後,因反“圍剿”戰爭停刊。1931年12月1日在紅都瑞金復刊。為適應當時的鬥爭任務和青年需要,1932年2月15日出版第10期時,改為印小冊子,增加封面。由最初半月刊,改為旬刊、月刊直至周刊。紅軍主力長征前,1934年9月30日《青年實話》出版最後一期,共發行141期。《青年實話》在中央蘇區團員青年中,尤其是紅軍青年官兵中有著極大影響,成為中央蘇區最受歡迎的刊物之一,少共中央局領導人顧作霖、凱豐、曾鏡冰、張愛萍、陳丕顯等經常為該刊撰稿。該刊發行量最多時達2.8萬份左右,影響力僅次於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成為指導共青團工作,教育引導蘇區青年、提高自身素質和了解國內外大事、學習革命理論的重要工具。據《中央檔案館館藏革命歷史資料作者篇書索引》第878-882頁中,自1932年8月至1934年9月不到兩年的時間裡,魏挺群以筆名阿偽在《青年實話》《紅色中華》《時刻準備著》刊物中發表的文章就達53篇。

軼事典故

夫妻比翼齊飛
1926年秋,魏挺群從平遠縣調往惠陽縣擔任團縣委書記兼淡水鎮團委書記。他爭取到淡水當地教育界開明人士黃貞甫先生的支持,以教書這一職業為掩護,在黃的住家“補天精舍”建立秘密革命聯絡點,進行革命活動。
魏挺群工作紮實,在課餘時間經常深入到淡水的望牛崗、土湖等地農村去傳播革命思想,宣傳黨的政治主張。他能說會寫,備受當地勞苦大眾的信賴和尊敬。他白天教書,晚上經常起草、刻寫、油印宣傳資料到深夜。工作中得到了黃貞甫先生的女兒黃寶球鼎力協助。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戰鬥使這對年輕人結下了革命情誼,成為革命伴侶。黃寶球成長為惠陽縣早期的革命女戰士之一。
1927年4月以後,廣東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反革命大屠殺,惠陽處在腥風血雨之中,淡水的黨團組織遭到嚴重的破壞,“補天精舍”許多革命同志慘遭殺害。在這白色恐怖中,黃寶球一直跟隨在魏挺群身邊,不離不捨。1928年秋,黃寶球離開淡水來到八鄉山。1930年冬,魏挺群夫婦隨古大存撤出八鄉山,輾轉到饒平黃崗。
1931年初,魏挺群夫婦奉調到福建中央蘇區工作,編輯出版《青年實話》。黃寶球也在少共閩西特委宣傳部任宣傳幹事,協助魏挺群主持團乾訓練班。在戰火紛飛、頻繁轉移的艱苦歲月中,夫妻倆工作積極,認真負責,不怕艱苦,受到同志們的稱讚。
1933年至1934年10月間,中央紅軍第四、五次反圍剿,鬥爭非常殘酷,魏挺群決定讓黃寶球把孩子送回老家去撫養。在離別之夜,魏挺群對她說:“鬥爭這么殘酷,戰鬥這么頻繁,我跟著部隊經常轉移,隨時都有可能犧牲,你到時候不一定能見到我,那時你要緊跟組織,堅持鬥爭,革命一定能勝利。”夫妻倆互道珍重,揮淚而別。
一門三烈士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時,魏挺群留在中央根據地打游擊。魏與胡耀邦、張愛萍、賴大超諸同志分手告別。中央革命根據地鬥爭環境也變得更為險惡,魏挺群由於體質較弱,在行軍時有掉隊,後被誇大甚至無限上綱,1934年冬在江西瑞金肅反擴大化時遭到“殘酷鬥爭、無情打擊”,魏挺群被當作“社會民主黨人”錯殺,時年僅26歲。新中國成立後,陳丕顯曾兩次向賴大超表示要為魏挺群平反。1984年6月21日,賴大超向當時擔任黨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和張愛萍、陳丕顯等中央領導呈送《關於為魏挺群同志恢復名譽,追認為烈士的報告》。中共中央在同年7月17日的檔案批示中說:“魏(挺群)的確是個很好的同志!”1985年4月,廣東省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50年的沉冤,終於得到昭雪。而魏挺群夫人黃寶球後來輾轉到上海,也於1936年秋不幸在上海病逝。
魏挺群的父親魏寅彬(1885-1927),又名準大。幼年時天資聰穎,辛亥革命後受民主愛國思想影響,思想進步。他先後在華閣村史溪書屋和松柏村壩子裡國小教書,對學生要求嚴格,誨人不倦,處理鄉中糾紛,秉公處理,毫不徇私偏袒。1925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春,潭下張谷初、張九華等反動武裝不斷襲擊縣農會所在地——華城。魏寅彬輔佐古大存、李斌等沉著指揮作戰,多次擊退敵軍的進犯。1927年6月在廣州市被捕後遭殺害,埋葬於廣州河南金鼎崗。
新中國成立後,魏寅彬、黃寶球先後被評為革命烈士。魏家一門三烈士,在五華的革命史上寫下不朽的傳奇。

親屬成員

父親:魏寅彬
夫人:黃寶球
魏挺群的父親魏寅彬,1924年在橫陂參加革命,是五華早期中共黨員之一。魏挺群的母親早逝,兄弟5人中他為長,7歲時就跟隨在本村“史溪書室”教書的父親讀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