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宇平
- 國籍:中國
- 民族:土家族
- 出生地:貴州印江縣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民眾
人物簡介,社會評說,
人物簡介
1981年澳洲廣播電台舉辦國際書法比賽,於12000名中不分等級共評選50名授獎,魏宇平先生即在授獎之列。1982年,重慶出版社出版了由他書寫的字帖《行草唐詩六十首》一版再版,發行量已超過16萬冊。他的作品除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書展及被眾多園、館、名勝收藏鐫刻外,併入選《當代著名老書家十六人集》、《當代著名書家墨跡選》、《中日當代著名書法家作品集萃》等專集。在日本尾道市及重慶市舉辦其書展,均獲讚譽。2000年,魏宇平先生被評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德藝雙馨會員。印江素稱書法之鄉,其叔父及長兄皆系書家,鄉風家學,耳濡目染,魏宇平自幼即喜臨池讀貼,其後長期寢饋於漢魏碑版並涉獵近世名家作品,同時重視培養字外之功,力攝眾長而自標個性,識者稱其書作有“樸實無華、飛流激石”之致。其長兄經略嘗為題詞曰:“靜如蒼松翠柏,動若流水行雲;眼底繽紛墨妙,天然溢彩流芬。”則勖勵、讚賞兼而有之也。綜觀魏宇平先生的書法,渾樸、輕剛為其書藝風采的主要方面,這一點統一於他的人品、氣質;中鋒為用,形成魏宇平篆書筆法的用筆特徵,在他的創作中,筆為情趨,墨為意用,鋒能提而立,腰能按而起,故其書點畫圓渾而富於彈性,線質堅韌而綿密;其字法欹側多變,總體章法不以大參差顯奇,通篇節奏運轉流暢而時起波瀾,枯筆之處見氣象的蒼莽,濕筆之處見氣韻的清潤,筆力內透,神采外溢,絕去裝飾之形,翦滅偽飾之態,內證心性,外化自然,表現了對傳統書藝最本質的把握,而意趣跡化,又顯當代人為書的特徵。
2010年3月3日,中國著名書法家魏宇平老人走了,享年94歲。這位老人一生都戴著魯迅先生的像章,魯迅的剛直不阿,也是他的性格體現。他一生書寫作品數萬件,大多數作品都和人們對他的美譽一樣留在了民間。在4日的追思會上,300多名書法之友紛紛趕到重慶,緬懷這位書法大家、詩人、老師和朋友。
社會評說
年少離家求學落戶重慶
魏老1917年出生於中國書法之鄉———貴州印江縣。魏老的童年伴著墨香長大,他從小受到了書法基礎的嚴格訓練和古典詩詞的薰染,在叔父和長兄的指導下學習詩文、練習書法。13歲時,魏老離開了自己的故土,只身前往貴陽讀書,最後在重慶落戶生根。
新中國成立後,魏老供職於重慶市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新的時代使他煥發出了巨大的熱情和旺盛的精力,後來又調到學校從事語文教學,但他在書法和詩詞方面的創作卻從未停止過。
魏老是以書法藝術的成就在全市乃至全國聲譽鵲起的,他以碑學為根基,生辣凝重、渾樸含蓄,同時又吸取了帖學自然流暢、氣韻生動的風貌,其作品以渾樸、輕剛的風采自成一家,在全球都得到了讚賞。
唐詩字帖發行超16萬冊
改革開放後,魏老的作品頻繁人選國內外各種重大書法展覽,在國內外廣泛流傳。1981年,澳洲廣播電台舉辦國際書法比賽,12000名參賽者中不分等級評選出50名,魏老就在獲獎之列。1982年,重慶出版社出版了由他書寫的字帖《行草唐詩60首》,發行量已超過16萬冊。魏老的書法作品除了參加國內外大型書展外,還被眾多園、館、名勝古蹟收藏鐫刻,他同時還在日本尾道市和重慶舉辦了個人書展,大獲成功。
1987年4月,重慶民間體育代表團應邀到廣島訪問時還專門向魏老求了四件作品,作為禮品贈送給日本政要。
最後作品寫下志存高遠
93歲高齡的魏老因患病已封筆3年,但當他得知全市正在開展“讀經典、寫經典”活動時,研墨揮毫,凝神運筆,20多分鐘就將杜甫的《登高》一氣呵成,托人送到了“書寫經典”活動組委會。
老人給一對新婚夫婦寫下最後作品—————志存高遠,比翼齊飛。而魏老一生書寫的作品數萬件,其中很多都像他最後一件作品一樣,送給了求字的人們。
魏老的人生點滴
魏老的作品不僅出現在祖國的名山勝地、國內外政要的書房、知名博物館,而且很多市民的家裡也隨處可見,特別是在魏老故鄉印江,平民百姓家庭幾乎都有他的墨寶,因為魏老對求書的人總是有求必應。
魏老看不得別人過得不好,他資助過許多人,要么捐助現金,要么把自己的書法作品送給人家去賣。2002年,一個賣宣紙的青年上門推銷,談話之中得知青年是來渝求學的外地人,用假期時間打工掙學費。魏老拿出自己的一幅作品,讓孩子去賣了換錢,以解燃眉之急。
重慶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漆剛家裡還收藏了不少魏老的手跡,他從10多歲時就和魏老結識,他眼中的魏老,除了書法大家外,更是一位慈祥的父親。
魏老從不收弟子,他認為,與人寫書法不過是互相交流,他對求學者也從不拒絕,他認為不能辜負了大家的信任。而對前來求學的人,魏老不僅買筆墨紙硯,還會贈送一塊朱古力,這是魏老生前最喜歡的食品之一。
10多年前,漆剛曾帶著自己的作品向魏老求教,魏老的一句話讓他堅定了走書法這條路:“我的作品曾被一位老師批得體無完膚,如果沒與魏老相遇,我不會走到今天。”
“父親常講,自己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更多地回報父母,早年便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魏老的長子魏鳳輝說,父親生前有一個習慣———從來不過生日,因為在老人心裡,生日是母親受難日,所以他不會選擇慶祝,而是默默度過,以此紀念母親,老人在那天的作品落款都很特別:母難之日。
而在老人生日那天,他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給母親寫毛筆字。“每年如此,直到他沒有力氣寫下去。”魏鳳輝回憶說,“父親從小教育我們,要記住‘母難’這個日子。”
儘管身為書法大家,但魏老一直淡泊名利,有一次魏老進京當評審評選全國性書展作品,一個年輕人在魏老面前炫耀自己師父的書法,貴到寫一個字就可以換一輛皇冠轎車,聽著後生的話,魏老只是笑了笑:“恐怕我的一個字最多只值得到一條黃瓜喔。”大家都被魏老的詼諧逗樂了,而當這名年輕人看到魏老摺扇上的書法時,他對自己之前的炫耀舉動很是慚愧。
魏老的詩,除了少數發表於報刊,大多數都保留在自己或贈送給友人的書法作品中。漆剛說,魏老平生數萬件書法作品和千逾首詩詞,都已經成為不可估量的精神財富。
儘管魏老在書法藝術上獲得如此高的成就,而他卻認為自己的個性和氣質更接近一個詩人,他一生都戴著魯迅先生的像章,剛直不阿的魯迅,也是老人的性格體現。
“魏老家中有一幅魯迅像,旁邊是他自己寫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魏老的忘年交龔曉雪回憶說,老人注重儀表,在家也會繫上領帶,無論穿什麼,老人的胸前都會戴著一枚魯迅像章。
“魏老的骨子裡又有一股鐵骨錚錚的硬氣,尤其看不慣社會陋習。”龔曉雪說,早年魏老在浙江大學,見人對女同學不尊重便出手相救,結果一巴掌打掉人家兩顆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