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無限的田野:農學與高新技術

魅力無限的田野:農學與高新技術

李合生主編的《魅力無限的田野——農學與高新技術(修訂版)》力圖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把握當代農學的最新成就和特點,通過精選、咀嚼、消化了的高新科技知識,使讀者在了解新知識的同時,認識世界農學科技發展的趨勢,激發全民的科技熱情,以及對祖國、對民族的熱愛和使命感。還特別注重於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介紹,企望以此引導人們改變傳統的、陳舊的思想觀念,確立新的科學理念,運用科學方法,啟迪科學思維,激發創新活力。 《魅力無限的田野——農學與高新技術(修訂版)》文字表述力求通俗易懂、生動活潑,插圖力求準確逼真,這一切都基本保持來了原書科學性、通俗性、趣味性的傳統風格。

基本介紹

  • 書名:魅力無限的田野:農學與高新技術
  • 出版社: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196頁
  • 開本:32
  • 作者:李合生
  • 出版日期:2012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522165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內容簡介

李合生主編的《魅力無限的田野——農學與高新技術(修訂版)》從有關現代農學和現代農學技術的基本知識入門,著重介紹了當前世界農學上最新成果、最新動態、最新發展趨勢。內容包括:雜種優勢利用創造世界奇蹟、農作物遺傳改良走向何方、高新種植技術與新世紀農業相伴、防禦和殺傷農作物病蟲害的秘方妙藥、養殖業多彩多姿、從傳統農業邁向持續農業、農業產業化與農業現代化等七部分。

圖書目錄

一、雜種優勢利用創造世界奇蹟
1.水稻生產的新里程碑
2.油菜“波里馬”譜寫新篇章
3.玉米雄花不育系生產優勢雜種的奧秘
4.小麥育種的新突破——雜交小麥的育成和利用
二、農作物遺傳改良走向何方
1.21世紀的生物基因工程農業
2.基因槍射向農作物改良
3.轉基因番茄“呱呱落地”
4.植物原生質體培養、融合技術進軍果樹品種改良
5.高產水稻再高產——“超級稻。育種
三、高新種植技術與新世紀農業相伴
1.良種包衣好科技含量高
2.馬鈴薯品種退化與脫毒種薯生產
3.漫話新世紀的肥料家族
4.“花而不實”、“蕾而不花”為哪端?
5.“精確農作”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6.工業技術“插隊落戶”到農村——設施栽培的現狀和未來
7.植物化學調控技術在新世紀農業中大有作為
四、防禦和殺傷農作物病蟲害的秘方妙藥
1.植物也要打“預防針”
2.昆蟲性信息素能防蟲治病嗎?
3.蟲生真菌知多少
4.害蟲天敵建奇功
5.植物性農藥有絕招
6.奇異的無公害農藥——蘇雲金桿菌
7.抗蟲棉的誕生
8.棉花高產病魔擋路怎么辦?
五、養殖業多彩多姿
1.轉基因豬問世前景誘人
2.瘦肉型湖北白豬的培育與利用
3.借腹懷胎繁殖優良奶牛
4.“克隆羊”帶來的喜和憂
5.基因工程生產超級魚
6.魚類性別的人工控制
7.鱉的產量能翻番嗎
8.動物性別控制技術
9.激素調控在漁業生產中的套用
10.珍珠生產及珍珠深加工的奧妙
11.談談配合飼料與豬的營養需要及配方
12.秸稈氨化——開發牛羊飼料的新途徑
六、從傳統農業邁向持續農業
七、農業產業化與農業現代化
後記

文摘

21世紀的生物基因工程農業
現代生物技術是20世紀70年代初產生的一門新興科學。自從重組基因技術、單克隆抗體獲得成功以來,已在動植物繁殖、育種、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獲得了用傳統和常規方法無法替代的效果。近年來,特別是生物基因工程技術在農業上的套用,碩果纍纍。目前世界上已取得成功的轉基因工程植物有400多種,畜禽100多種,有的已進入試驗示範階段,有的產品已獲準上市銷售。據專家們預測,到21世紀末,生物基因工程技術產品的銷售額可達1000億美元,其中農業基因工程技術產品回收的利潤,比從生物工程技術製藥回收的利潤高出10倍,所獲得的效益是投資的40倍。
什麼是基因?生物基因工程又是怎么回事?其實基因是一種外來語,按字面解釋是基本因子,是控制生物性狀遺傳物質的功能單位和結構單位,用英文表示為Gene;從化學結構看,基因就是位於染色體上的DNA片段。它是具有一定遺傳效應的DNA分子上的特定的核苷酸順序。基因是遺傳信息傳遞、表達和性狀分化、發育的根據。一切環境因子都是通過基因來影響生物遺傳的。所謂基因工程,也就是DNA重組技術,其關鍵是在生物體外把所需的基因切割加工和重新組合,然後導人另一生物體的活細胞內,以改變該種生物體的遺傳性狀,或創造出新的生物品種來。生物基因工程農業,正是利用農桿菌、基因槍、電激、顯微注射等高新技術手段,將外源重組基因移植、轉化到另一作物組織細胞的基因內,使受體具有已知優良性狀或特殊用途,達到優質、高產、多抗的目的(見圖6)。
近年來,國內外科學家利用生物基因工程技術,在農業上培育出不同優良性狀的新品種,特別是具有優良抗病性以及特殊用途的新品種,不斷取得突破性的新成果。據有關研究資料裴明:黃瓜花葉病毒可危害近800多種不同種植物種類,包括西紅柿、芹菜、萵苣、瓜類、甜椒等。美國馬里蘭州的科學家,正在套用一種被稱為病毒隨體的基因片段,由於這種基因片段帶有一種關鍵性酶,使入侵病毒不能複製和致病,把這種病毒隨體以基因工程方式,轉錄於西紅柿細胞體中,使之發育為結果植株,其後代就具有抗花葉病毒的新性狀,且田間試驗結果令人滿意。我國農業科技人員在利用生物基因工程技術育種方面,也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在建立馬鈴薯抗菌肽基因工程技術體系的基礎上,成功地獲得了馬鈴薯抗青枯萎病毒的新株系。
隨著分子克隆(無性繁殖)和轉基因技術的迅速發展。各種農作物的優良性狀、特殊基因,可以在動植物、微生物之問相互轉移,甚至可將人工合成的基因導入生物體中。利用這一高新技術,人們可以得心應手地創造出千姿百態的新品種、新性狀。這種異種生物體之間的基因工程技術,把生物基因工程農業推向了新的更高水平,套用範圍更加廣泛。據有關資料報導,美國在取得轉基因抗蟲棉的基礎上,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的專家們,正在研究和培養抗蟲水稻新品種。這種抗蟲水稻是將蘇雲金芽孢桿菌(Bt)的殺蟲基因,採用工程技術,將其移植到水稻植株細胞體內,使水稻具有抗蟲新特性。近年來,我國的農業專家,通過協作攻關,也培養成功帶有Bt基因的抗蟲棉,在南北方主產棉區共66個試驗點的試種結果,證明抗蟲棉對棉鈴蟲的抗性明顯增強。
美國在生物基因工程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自從1994年美國批准第一個轉基因延熟番茄上市以來,到目前已有20多種轉基因產品投放市場。
我國轉基因作物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1986年啟動的863計畫起了關鍵性的導向、帶動和輻射作用。現正在研製的轉基因作物50種以上。
1997年7月華中農業大學研究培育成功的轉基因耐貯番茄,已通過國家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委員會審批,正式獲準上市,成為我國唯一首家獲準上市的轉基因農產品。
除了轉基因番茄正式上市外,我國還有一批轉基因農產品正在做好上市前的準備工作。這些產品包括抗蟲方面的轉基因棉花、水稻;抗病毒方面的轉基因馬鈴薯、菸草;提高營養品質方面的轉基因馬鈴薯等。轉基因抗病毒番茄和甜椒已進入商品化;生物雜蟲劑進入實用化,我國科學家發現新型Bt殺蟲基因約20餘種,占世界Bt殺蟲基因的1/3。
隨著轉基因生物產品和農產品的日益增多,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近年有少數國家拒絕進口美國的轉基因玉米、大豆,1997年4月,奧地利發生要求禁止銷售轉基因食品的國民簽名活動,該國議會因此將審議禁止在國內銷售轉基因食品的立法問題。
轉基因農產品受到一些歐洲國家的強烈反對,這並不表明生物基因工程農業及其產品會對人體、環境帶來危險。我國農業生物技術權威人士認為,轉基因農產品不存在現實的危險。人們從未懷疑過常規育種的安全性,如果用常規育種作為參照,應該說轉基因品種更為安全。因此,從本質上講,轉基因農產品和常規育成的新品種是同一原理,兩者都是在原有品種基礎上,對部分性狀進行修飾或增加新性狀,或消除原有不利性狀。只不過其中一些目標性狀,如涉及多基因控制的高產性、穩產性,用常規育種技術更容易成功,而另一些性狀,如抗蟲性、除草劑抗性等,則用基因工程技術更容易實現罷了。
正是對於生物基因工程農業的以上基本認識,1996年4月,根據國家科委1993年12月24日頒布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農業部頒發了《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安全法》)。農業部為此專門成立了農業生物工程安全管理委員會。《安全法》按照潛在的危險程度,將基因工程工作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危害分為:不存在危險、具有低度危險、具有中度危險和具有高度危險4級。並規定從事基因工程工作的單位,應分類分級申報,經審定批准後方能進行相應的工作。同時,《安全法》還規定了具體安全措施和預防事故的應急措施,以及法律責任。這標誌著我國生物工程農業的管理,已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軌道。
P26-29

後記

人和農業共存,農業是人類生存和繁衍的基礎,同時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長期以來,我們的黨和政府十分重視農業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農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國是一個人多地少,經濟欠發達的農業大國,在進入21世紀的時候,當今面臨著人口增長、資源匱乏、環境污染和能源緊缺等眾多的嚴峻的社會問題的困擾。中國的農業要振興,中國的農業要持續發展,中國要實現農業現代化,靠什麼呢?實踐告訴我們,中國的農業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終還是要依靠科技解決問題。農業發展靠科技,科技進步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需要和規律。依靠科技和教育,是振興農業的必由之路。大力發展我國的科學技術,特別是發展農業科學技術,對實現21世紀20年代的增產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鄧小平同志指出:“下個世紀是高科技發展的世紀。”科技競爭,特別是人才競爭,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全面競爭的焦點。現在,許多國家都把提高國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當成是21世紀競爭是否成功的關鍵。農業領域的科技成果纍纍,高新技術日新月異,具有重要套用價值。然而,最終把農業領域的高新技術套用到農業生產上去,還得依靠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和農民。當前,由於農業技術推廣組織不健全,經費無保障,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素質偏低,農民文化素質低以及科研人員重研究輕推廣等原因,導致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率還不到30%,不少好的科研成果和高新技術難以到達農民手中。而科普創作正好擔負起普及科學文化知識,轉化科研成果為生產力的光榮使命。為了向廣大青年和各級幹部普及高新技術知識,在湖北省科協、省科普作協、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的支持下,組織了華中農業大學、湖北省農科院、省農業廳植保總站、武漢市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等單位的30位知名專家、學者編寫了“魅力無限的田野——農學與高新技術”一書,作為編者獻給全國農業工作者、農民朋友及廣大青年的一份心意,期望這本書能為普及農業高新技術以及在把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方面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高農業技術人員素質、培養社會主義新型農民方面貢獻一份力量。
本書以當前國內外在農業領域裡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和農業高新技術為主線,重點介紹了農作物雜種優勢利用、高新育種技術、種植技術、防治病蟲害技術、家畜水產養殖技術和原理以及現代集約持續農業的現狀、發展趨勢及展望。本書適於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級領導幹部、農業技術人員、農民朋友及廣大青少年閱讀、參考。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傅廷棟院士和劉紀麟教授、李澤炳教授的支持、指導和審閱。還重點參考了傅廷‘棟主編的《雜交油菜的育種與利用》、劉紀麟主編的《玉米育種學》、李澤炳等編寫的《雜交水稻的研究與實踐》、黃鐵城主編的《雜種小麥研究》、盧良恕主編的《21世紀中國農業科技展望》等專著和《世界農業》雜誌及國外期刊。
由於農業科技進展很快,內容十分豐富而廣泛,加上編者水平有限,本書難免有不足和錯誤之處,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李合生
寫於華中農業大學1997年10月1日
(2011年11月11修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