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歸陶然亭?石評梅》是漫憶女作家叢書中的一冊,書中收錄了與石評梅有親身接觸和交往的人寫的文章數十篇。其中有她的同學、同事、同輩作家的回憶文章,有報刊記者、編輯寫的訪問記等等。這些文章真實生動地記敘了石評梅各個時期的情思,從不同的角度描摹了石評梅高潔的人品,文品,展示了石評梅的風采,頗值得一讀。
基本介紹
- 書名:魂歸陶然亭·石評梅
- ISBN:7020034624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開本:32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1月1日)
叢書名: 漫憶女作家叢書
平裝: 25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020034624
條形碼: 9787020034628
尺寸: 20.3 x 14 x 1.1 cm
重量: 249 g
作者簡介
石評梅(1902-1928)詩人,散文家。原名汝壁,筆名評梅女士,波微等。山西平定人。主要菱:《偶然草》,《濤語》。
媒體評論
編後記
衛建民
我年輕時也愛好文學。在蒐集閱讀現代作家作品時,尤其留心同鄉前輩的足跡——文學青年往往以鄉賢為驕傲,好像這就是個人愛好的佐證和有可能成為後繼者的理由。
不過,翻遍全國十幾所高校編的文學史教科書,怎么也找不到石評梅(1902—1928)的芳名。有些專修文學的大學生,甚至不知道二十年代有過這樣一位作家。感謝書目文獻出版社,他們在八十年代初就整理出版了石評梅的幾種作品集,才使我認識了生命“如彗星之迅忽”,卻在黑夜划過一道永恆的光芒的同鄉作家。
“活過”的深厚滋味,原不以壽數界定。有的人長命百歲,福祿壽齊全,到老只能講講飲食特點,長壽秘訣;長長的一生平淡無奇。有的人——如石評梅,只活了二十幾歲,卻轟轟烈
烈,盡情怒放,以生命之花照亮了一隅。到風過花謝時,後來者仍在咀嚼她“活過”的滋味。
山西有座娘子關。近代以前,這是晉省與外部隔絕的天然屏障。新文化運動如火如荼在北京展開時,許多有為的山西青年跨過這道古代關隘,擺脫封閉和愚昧,投入新的生活。石評梅,就是出關的一員女將。她十八歲離家北上後,就接受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加入了先驅者的行列,目睹了“三一八”慘案。在中國社會發生劇烈震盪時,她正站在震盪的中心。她離開雙親,走出娘子關的意義是:山西、北京同處於黑暗,但北京有衝決黑暗的戰友和戰地;人在山西,只能在黑暗中窒息。三十年代初,陳衡哲一行應孔祥熙之邀游太谷,途經一大戶人家時,陳下車探訪,看見了一屋子“曲背聳肩,蒼顏削頰”的男女。她說:“這種大家庭真有點可怕,都會中的大家族哪能和它相比?有天才的人在都會的家族中,尚有出頭的希望,猶之一枝根蒂堅固的花草,尚能在石隙之中透芽發苞一樣。但這樣的家庭卻是水門汀,任何堅固的花草,也休想找得出一隙一縫來,作為它發芽的門洞。”陳衡哲的敏銳觀察,道出了昔日娘子關內萬千男女共同的命運。
石評梅在北京生活不足十年。因當年報考的學校國文系不招生,她改考體育系,又以體育教師為職業,以體育:為改造社會,解放婦女的手段,以文學為精神的堅強支柱。當年主持北師大附中的林礪儒先生,慧眼識才,又讓她兼任國文教師,改變了世人對體育教師的偏見。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堅定了她以教育為終身職業的決心,她付諸實施“情感教育”,回響“人本位”的教育方針,得到了同事、學生的衷心愛戴。
從她數量不豐的作品和友人的回憶文章分析,她的情感生活,很早就投射下一道濃重的陰影。初戀的遇人不淑,是她一生痛苦的根源;身心受傷後,到死都沒有痊癒。她滿懷期望的走出了娘子關,不料又跌入情感的苦海。自從認識同鄉高君宇後,她總算在苦中嘗到了甜,在黑暗中窺見一隙光亮。誰料天道不公,疾病奪去高君宇年輕的生命,雙雙在書信中的熱烈情愫,在病床旁的默默盟誓,又如夢幻泡影,變成了石評梅更大的痛苦。石評梅、高君宇的愛情故事,是悽惻動人的千古絕唱!石是才華橫溢,情感熱烈的女作家;高是執著於政治理想的共產黨人。他們都受新文化運動的感召,衝破封建禮教,在精神上融為一體了。然而,疾病使他們先後走向死亡,到死也沒有結合。他們生病住院,都在協和,是從同一道門走入冥途的;他們的手上都戴著定情的象牙戒指,同眠於陶然亭畔。“梁祝化蝶”是神話,石高同穴是現實。高君宇的死,既加深了她的痛苦,又升化了她的精神境界。她生前知道有人在真摯的愛她,清楚地知道那個死去的人唯一愛的是她,她的餘生只能為他而活了。以後的作品,幾乎全是敬獻於高君宇的愛情祭品。撕碎了的心,原是繽紛的生命花瓣。
二十年代的北京,石評梅之死是一個大事件。她的同事、朋友、學生,幾百人列隊走過街頭;殯儀隆重,哀慟感人。這是文化古都在悼念一位作家,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
石評梅、高君宇的墓地,早就是古都北京陶然亭畔的一處風景。
《魂歸陶然亭》,是我編選完工後自然冒出的書名。就在今天下午,我還去陶然亭,在他們的墓旁照了幾張相,但我的心情,已回不到過去。多年未來,不知墓地已新修,墓碑形制未變,卻換成漢白玉,石評梅特意為高君宇設計的墓碑及原有的碑文,也不知去向。重修者故意突出高墓,淡化石墓,將石推向陪襯的地位。這就大大違背死者的本意了。為了一種淺薄可笑的目的踐踏死者的初衷,孰令致之,誰為為之?
為故鄉的前輩作家編一本紀念文集,真是愉快的工作。因此,當郭娟提出她的計畫時,我立即說:你找對了人。“編選依據的資料是:《平定文史資料》《石評梅女士紀念特刊》,心臟書目文獻出版社的幾種《石評梅作品集》。
2001年2月12日於北京辟才胡同
目錄
第一輯
回憶的石評梅女士 徐祖正
悼評梅先生 李健吾
評梅先生及其文藝 李健吾
石評梅略傳 廬隱
祭獻之辭 廬隱
我哭你喚你都不應 晶清
海上日記 晶清
追憶石評梅師 蹇先艾
回憶我的好老師石評梅 顏一煙
女詩人評梅 孫席珍
回憶敬愛的石評梅老師 李守儀
學生的哭聲 菊農
為題《石評梅作品集》書名後志 鄧穎超
第二輯
評梅的一生 林礪儒
評梅的死 月如
在我記憶中的評梅 師禹
評梅的女子教育 汪震
送喪歸來 露茜
長壽寺的歸來 郁繽
我所認識的評梅 袁君珊
石先生,別了! 顏毓芳
最後的音容 舟生
由評梅先生之死而想到現代青年的出路 東巒
評梅的病 冰森
傷逝 孺朋
石評梅女士追悼會紀祥 世荃筆記
附錄
象牙戒指(外三篇) 石評梅
致評梅信 高君宇
高君宇墓志銘
編後記 衛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