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門關,十人九不還”,諺語,意思是指鬼門關多瘴癘,過此關者很難生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鬼門關,十人九不還
- 類別:諺語
注釋,出處,
注釋
鬼門關:古關名,在廣西北流縣西,為交通要衝,古時此處多瘴癘。
出處
《舊唐書·地理志》:“(容州)北流,州所治。漢合浦縣地,隋置北流縣。西南三十里,有兩石相對,其問闊三十步,俗號鬼門關。……其南尤多瘴癘,去者罕得生還。諺云:‘鬼門關,十人九不還。”’
“鬼門關,十人九不還”,諺語,意思是指鬼門關多瘴癘,過此關者很難生還。
“鬼門關,十人九不還”,諺語,意思是指鬼門關多瘴癘,過此關者很難生還。注釋鬼門關:古關名,在廣西北流縣西,為交通要衝,古時此處多瘴癘。出處《舊唐書·地理志》:“(容州)北流,州所治。漢合浦縣地,隋置北流縣。西南三十里,有...
“若度鬼門關,十去九不還”,諺語,意思是到鬼門關去的人,很少能夠生還。注釋 鬼門關:古關名,在今廣西北流縣西,多瘴癘疫病。出處 清·鄭志鴻《常語尋源》:“有鬼門關,地多瘴。諺云:‘若度鬼門關,十去九不還。”’
●《舊唐書·地理志四》:「﹝鬼門關﹞其南尤多瘴癘,去者罕得生還。諺曰:‘鬼門關,十人九不還。’」●宋黃庭堅《竹枝詞》之一:「鬼門關外莫言遠,五十三驛是皇州。」2.迷信傳說中的陰世、陽間之交界處;死亡的邊緣。●元...
諺云:“鬼門關,十人去,九不還。”故名“鬼門關”。唐宋詩人遷謫蠻荒,經此而死者迭相踵接。解釋三 比喻險惡的境地。元范康《竹葉舟》第一折:“我與你踢倒鬼門關,打開這槐安路,把一枕南柯省悟。再休被利鎖名磬纏住。”《老...
諺曰:『鬼門關,十人九不還。』」祝充云:「敻,遠也。」19、方世舉云:「《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新唐書·百官志》:『太尉、司徒、司空,各一人,是為三公。』」錢仲聯云:「《列子》:『伯牙...
唐《十道志》記載:“鬼門關在北流縣南三十里,兩石相對,狀若關形,闊三十餘步,昔馬援討林邑,經此立碑,石碣尚存,昔時趨交趾皆由此關。已南尤多瘴癘,去者罕得生還,故諺曰:‘鬼門關,十人去九人還’。”從伏波將軍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