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臉天蛾(天蛾科面形天蛾屬動物)

鬼臉天蛾(天蛾科面形天蛾屬動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鬼臉天蛾,是鱗翅目天蛾科面形天蛾屬動物。成蟲翅展100~125毫米,體黑褐色;胸背有骷髏形斑紋;卵圓球形,直徑約2毫米,淡黃綠色,表面光滑;老熟幼蟲體長70~90毫米,蛹體長約56毫米;前翅為褐色,中部有一個小白點,後翅褐色到乳黃色;雌雄同型,雌蛾身體粗壯,翅膀略寬;因其胸部背面有臉形斑紋,眉眼俱在,鼻嘴齊全且面目猙獰,形如骷髏而故名。

鬼臉天蛾分布於中國南部、中部、西部,日本、印度、斯里蘭卡、緬甸亦有分布;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成蟲白天靜伏,夜間很活躍,飛翔力強,速度快,有趨光性。初孵幼蟲喜食上部嫩葉,後漸轉移為害中下部葉。卵散產於葉背,一年可發生1~2代,以蛹在土室中越冬。越冬代成蟲出現為3月下旬,第一代成蟲出現為6月下旬。

鬼臉天蛾是英國最大的鱗翅目昆蟲,同其他許多夜間活動的昆蟲一樣,鬼臉天蛾背上骷髏的眼睛在晚上像兩顆明亮的星星,閃著光芒,這大大增加了其外觀的可怖。一些博物學家宣稱,這種蛾會進入蜜蜂的蜂巢,搶奪它們的蜂蜜,並通過一種尖銳聲音來消除蜜蜂對它們的戒備。鬼臉天蛾是害蟲,為害茄、豆、木樨科等植物葉片。在中國雲南白蠟產區調查時,發現鬼臉天蛾幼蟲對白蠟蟲寄主樹女貞危害嚴重,有時寄主樹的葉片被其幼蟲食光,因而使寄主樹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導致寄主樹幹枯死亡,使白蠟生產減產或失收。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物種危害,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 成蟲
翅長50-60毫米。是一種體形較大的蛾類。胸部背面有骷髏形斑紋,眼斑以上有灰白色大斑;腹部黃色,各環節間有黑色橫帶,背線青藍色較寬,第5環節後蓋滿整個背面;前翅黑色,有微小的白色點及黃褐色鱗片間雜,內橫線及外漿協循橫線各迎體坑有數條深淺不同色調的波狀紋組成,頂角附近有較大的茶褐色斑,中室有一灰白色小點;後翅杏黃色,中部、基部及外緣處有較寬的黑色橫帶三條,后角附近有灰藍色斑一塊。前翅反麵粉黃色,各橫線煙黑色,內、外側有白色毛鑲襯,翅基部有灰黑色毛叢,中線雙行,中間有黃白色斑。
雄性外生殖器上的鉤形突呈長錐形,背兜近三角形,顎形突寬大於高,中間凹陷;抱器長大於寬,尖端變窄,前緣有密集的毛,基部有毛墊;抱器腹突掌狀,端部分為兩齒,向上一個較大,向下一個略小而彎曲求去屑;陽莖端細長矛形,骨化強。
  •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95-110毫米。頭黃綠色,外側有黑色縱條。身體黃綠色。前胸較小,中、後胸膨大,每節有1-2個橫皺紋;皺紋深綠色。腹部第1-7節體側各有1條自氣門線到背部的深綠色斜線,斜線後緣深黃色;各腹節有較密的綠色皺紋,接近背部有較密的褐色顆粒;尾角黃色,長15毫米,向前上方彎曲,上面布有綠色微刺;氣門黑色。胸足赭黑色,腹足綠色。

近種區別

鬼臉天蛾和赭帶鬼臉天蛾(學名:Acherontia atropos)相比,骷髏花紋更像,體型更大,整體色彩,稍微偏紅。雌雄同型,雌蛾身體粗壯,翅膀略寬。前翅為褐色,中部有一個小白點。後翅褐色到乳黃色。

生活習性

鬼臉天蛾以詢汗囑茄科豆科木犀科紫葳科唇形科植物為寄主。卵孵化成幼蟲後,依靠幼嫩葉子和花果生活成長,老熟幼蟲從樹上爬下,地下化蛹,生活在低、中海拔山區。飛翔能力不強,常隱居於寄主葉背。白天停棲與翅色近似的樹幹上,由於具有趨光性,夜晚會變得異常活躍。當期遇到危險或威脅時,它能將空氣從口器中逼出,會在地面飛跳並發出“吱吱”的叫聲。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於亞洲,包括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日本、巴基斯坦、尼泊爾、中國(湖希挨南、江西、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甘肅、福建、台灣)、印度、斯里蘭卡、緬甸、菲律賓、印尼等地的低中海拔山區。

繁殖方式

鬼臉天蛾1年發生1代。以蛹越冬。成喇愉才簽蟲6-7月化蛹羽化,8月上旬卵散產於寄主樹葉的背面,幼蟲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老熟幼蟲10月中旬下樹鑽土越冬,翌年6-7月化蛹,成蟲羽化出土後不久即交尾。

物種危害

鬼臉天蛾成蟲以花蜜及蜂蜜等為食,常取食蜂房裡的蜂蜜,是中國南方最常見侵襲蜂群鱗翅目天蛾科害蟲。鬼臉天蛾有項奇特的本領,它會模仿年輕蜂王的“嗓音”,發出一種特別急促的聲音,不費吹灰之力,便潛入了蜂房,盡情地享受甜美的蜂蜜。鬼臉天蛾不僅偽裝竊蜜,也強行占領蜂巢。當它聞到蜂蜜香味,便從巢門或裂縫中潛入箱內,用翅膀拍打蜜蜂,由於鬼臉天蛾軀體堅硬,蜜蜂難於刺鰲抵抗,造成大量傷亡。
幼蟲取食新梢葉片及嫩莖。在中國雲南白蠟產區,鬼臉天蛾幼蟲對白蠟蟲寄主樹女貞危害嚴重,有時寄主樹的葉片被其幼蟲食光,因而使寄主閥只頁悼樹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導致寄主樹幹枯死亡,使白蠟生產減產或失收。

防治方法

  1. 在鬼臉天蛾成蟲發生期設黑光燈誘殺。
  2. 人工捕殺。利用寄主樹葉片被害狀和地面作指示,尋找其幼蟲進行捕殺。
  3. 冬季進行冬耕,消滅地下的蛹。
  4. 藥劑防治,在小面積寄主樹林地發生鬼臉天蛾幼蟲時,常用滅害靈噴殺,噴後1-2分鐘,其幼蟲即死亡,效果較好。若大面積林地發生鬼臉天蛾幼蟲,可用90%敵百蟲、50%敵敵畏2000倍液噴殺,其效果較好。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於亞洲,包括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日本、巴基斯坦、尼泊爾、中國(湖南、江西、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甘肅、福建、台灣)、印度、斯里蘭卡、緬甸、菲律賓、印尼等地的低中海拔山區。

繁殖方式

鬼臉天蛾1年發生1代。以蛹越冬。成蟲6-7月化蛹羽化,8月上旬卵散產於寄主樹葉的背面,幼蟲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老熟幼蟲10月中旬下樹鑽土越冬,翌年6-7月化蛹,成蟲羽化出土後不久即交尾。

物種危害

鬼臉天蛾成蟲以花蜜及蜂蜜等為食,常取食蜂房裡的蜂蜜,是中國南方最常見侵襲蜂群鱗翅目天蛾科害蟲。鬼臉天蛾有項奇特的本領,它會模仿年輕蜂王的“嗓音”,發出一種特別急促的聲音,不費吹灰之力,便潛入了蜂房,盡情地享受甜美的蜂蜜。鬼臉天蛾不僅偽裝竊蜜,也強行占領蜂巢。當它聞到蜂蜜香味,便從巢門或裂縫中潛入箱內,用翅膀拍打蜜蜂,由於鬼臉天蛾軀體堅硬,蜜蜂難於刺鰲抵抗,造成大量傷亡。
幼蟲取食新梢葉片及嫩莖。在中國雲南白蠟產區,鬼臉天蛾幼蟲對白蠟蟲寄主樹女貞危害嚴重,有時寄主樹的葉片被其幼蟲食光,因而使寄主樹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導致寄主樹幹枯死亡,使白蠟生產減產或失收。

防治方法

  1. 在鬼臉天蛾成蟲發生期設黑光燈誘殺。
  2. 人工捕殺。利用寄主樹葉片被害狀和地面作指示,尋找其幼蟲進行捕殺。
  3. 冬季進行冬耕,消滅地下的蛹。
  4. 藥劑防治,在小面積寄主樹林地發生鬼臉天蛾幼蟲時,常用滅害靈噴殺,噴後1-2分鐘,其幼蟲即死亡,效果較好。若大面積林地發生鬼臉天蛾幼蟲,可用90%敵百蟲、50%敵敵畏2000倍液噴殺,其效果較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