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毛針,中藥名。為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目白蘑科小皮傘屬安絡小皮傘Marasmius androsaceus(L. ex Fr.)Fr.的菌索。分布於吉林、湖南、雲南等地。具有活血止痛之功效。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疼痛,偏頭痛,各種神經痛,腰腿疼痛,風濕痹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鬼毛針
- 別稱:茶褐小皮傘
- 界:植物界
- 門:真菌門
- 綱:擔子菌綱
- 目:傘菌目
- 科:白蘑科
- 屬:小皮傘屬
- 種:安絡小皮傘
- 分布區域:吉林、湖南、雲南
- 採集時間:夏,秋季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現代套用,
入藥部位
菌索。
性味
味微苦,性溫。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活血止痛。
主治
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疼痛,偏頭痛,各種神經痛,腰腿疼痛,風濕痹痛。
相關配伍
治麻風病關節痛:將鬼毛針焙乾,研成細粉,少量白酒兌服,每次0.5g,每日2次。(《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或浸酒、研末。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菌索,除去泥沙、雜質、曬乾。
形態特性
安絡小皮傘又名:點地梅小皮傘。子實體小型,菌蓋寬5-15cm。初期半球形,後平展,中央凹陷,具放射狀條紋,灰褐色、荼褐色、紅褐色至深紫褐色,中央色深,成熟時色淺。菌肉白色,薄。菌褶白色,直生,不等長,稀疏。菌柄細長,光滑,長0.3-4cm,直徑約1mm,脆骨質,黑褐色至黑色,上部淡黃色,生在基物上的根比生在菌索上的柄短。根狀菌索特別發達,脆骨質,栗黑色至黑色,頂端色淺,為淡黃色,光滑,直徑0.5-1mm,長可達150cm,分枝或不分枝。孢子近卵形,無色,透明,(6-7.9-9)μm×(3-4.5)μm。
生長環境
生於林下枯枝落葉上。分布於吉林、湖南、雲南等地。
藥理作用
從安絡小皮傘中提取的粗多糖,含葡萄糖、甘露糖和果糖,純化後得六個級分,其中經進一步提取得到的多糖B1和B2,能促進神經組織和纖維結締組織的炎症消失,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組織營養狀況,恢復神經功能。
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孢子植物》:“用於麻風性神經病,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腰肌勞損。”
現代套用
1、治療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偏頭痛、風濕性關節炎等。
2、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