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夜猴

鬼夜猴

鬼夜猴(學名:Aotus lemurinus)是夜猴屬的一物種,長相十分奇特,身體只有松鼠那么大,體長24-47厘米,體重875-920克左右。四肢特別細長。毛色以灰棕色為主,不同地區深淺和花紋不一樣。鬼夜猴臉部長著短稀的毛,額頭上的三道黑色縱紋是它的特徵。

鬼夜猴棲息在南美洲熱帶雨林,海拔高度從1000米至3200米都有發現,是夜行和樹棲動物,白天在樹洞或木質藤本的樹巢上睡覺。食性很雜,野果、昆蟲、蝸牛、雨蛙、鳥蛋、蜂蜜通通都吃,分布於哥倫比亞、厄瓜多和委內瑞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鬼夜猴
  • 拉丁學名:Aotus lemurinus
  • 別稱:哥倫比亞夜猴、灰腹夜猴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靈長目
  • 夜猴科
  • 夜猴屬
  • :鬼夜猴
  • 亞種:2亞種
  • 命名者及時間:I. Geoffroy, 1846
  • 同義學名:Aotus hershkovitzi
  • 英文名稱:Colombian Night Monkey
  • 英文名稱:Gray-bellied Night Monkey
  • 英文名稱:Lemurine Night Monkey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發現新物種,

形態特徵

鬼夜猴世界上唯一真正在夜間活動的猴子。學名“Aotus”是“無耳”的意思,這個名字是因為這些猴子的耳朵小,經常被隱藏在皮毛中,並非無耳。
它們有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這對眼睛的虹膜會顯現出紅、黃、褐色混合在一起的美麗色彩,眼睛周圍還有白色的頷毛,眼睛上方長有棕黑色的額毛,相互映襯,顯得更加美麗;眼珠凸出,眼球表面蒙著一層透明的角膜,好像大玻璃球;更奇異的是,它的眼睛集光能力很強,在近於漆黑的環境裡,它照樣能捕捉到正在飛行的昆蟲。其臉龐常常和貓頭鷹很相似,背部有黃灰色的厚厚的毛茸茸的皮毛,胸腹部淡橙色,有一個長而粗硬的黑尾巴。

棲息環境

鬼夜猴棲息在南美洲熱帶雨林,海拔高度從1000米至3200米都有發現。它們是夜行和樹棲動物,白天在樹洞或木質藤本的樹巢上睡覺。

生活習性

鬼夜猴在黃昏和黎明前幾小時內最為活躍。 這些猴子生活在由2-5名成員組成的小群中,家庭成員包括一對成年猴和它們的後代。它們大部分時間住在離地面30米高的樹冠上。雌雄同居,雄性負責保衛地盤。一夫一妻制,父母雙方共同撫養幼仔。
食性很雜,野果、昆蟲、蝸牛、雨蛙、鳥蛋、蜂蜜通通都吃。但它們吃東西卻非常仔細,總是先拿到眼前檢查一番再吃,吃昆蟲時則悄悄地用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昆蟲的翅膀,再用另一隻手的同樣兩個指頭將昆蟲的脖子折斷,然後再慢慢吃。
其叫聲複雜多變,令人驚奇,不僅能發出 “唧唧喳喳”的尖叫聲,還能發出猶如雷鳴般的“隆隆”聲,此外還有敲鑼似的“嘡嘡”聲。它們的叫聲時高時低,變化多端,在密林中引起響亮的回聲。這種複雜多變的叫聲在猴類家族是非常獨特的。

分布範圍

分布於美洲中部和南美洲。從巴拿馬到阿根廷東北部,從秘魯和厄瓜多到蓋亞那和巴西。
鬼夜猴分布圖鬼夜猴分布圖

繁殖方式

鬼夜猴在大約2.5歲時達到性成熟。雌性的排卵周期為13-19天。 沒有發情的外部跡象。在交配之前,該物種會相互梳理毛髮。妊娠期為133天。雌性一胎生一隻或雙胞胎。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狹窄、有限,被認為有一個適度數量減少的趨勢,下降的原因是因為棲息地喪失、降水量減少、旅遊影響、道路發展、農耕地開拓,致使生存環境發生改變。已被列為生存易危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2008年靈長類紅色名錄——易危(VU)。

發現新物種

科學家最近宣布,他們在秘魯北部發現了鬼夜猴的一個新的變種。來自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探險隊領導人赫拉爾多·塞瓦留斯(Gerardo Ceballos)表示,這種在臨近厄瓜多國境處發現的新物種還沒有被命名。與該區域其他兩種夜鬼猴相比,這種新物種身上的顏色更統一,頭部也較小。鬼夜猴是瀕危物種,這也使得此次新發現變得尤為受關注。
鬼夜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