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薪堂

鬻薪堂:鬻薪是賣柴。宋朝武行德,相貌奇偉,家裡很窮,以賣柴為生。晉祖鎮守弁門,到郊外遊玩,看到行德賣柴,對他的相貌很驚訝,又見他擔的柴特別重,就把他留在帳下當了侯虞。後來作戰時行德被契丹俘虜,他殺了契丹的官,占據了河陽,不久歸順了漢,當了河陽尹,入宋,官太子太傅。

基本介紹

  • 本名:鬻薪堂
  • 所處時代:宋朝
  • 特點:相貌氣味,家裡很窮
  • 性別:男
郡望堂號,姓氏起源,源於姒姓,源於子姓,源於姬姓,源於贏姓,源於官位,源於改姓或賜姓,源於蒙古族,源於滿族,源於鄂溫克族,其他來源,

郡望堂號

武姓又以"太原"為堂號。
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四年置郡。秦時相當於進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區。北魏復為郡,相當今陽曲、交城、平遙、和順間的晉中地區。
沛郡:漢高帝改泗水郡置郡。相當今安徽淮河以北、西淝河以東,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蘇沛、豐等地。東漢時改為國。

姓氏起源

源於姒姓

出自夏朝大臣武羅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據《世本》、《萬姓統譜》等史料所載,夏朝大臣武羅被封武羅國,後國亡,其後子孫以國名為氏,稱武氏。

源於子姓

以祖字或以諡號為氏。① 出自商王武丁之後,以祖名為氏。據《武班碑》所載,為商王武丁之後,以其祖名字為氏。如漢代武班即是。② 出自春秋時宋武公之後,以諡號為氏。據《風俗通義》所載,春秋時宋戴公之子司空,死後諡號為“武”,史稱宋武公,其子孫以其祖之諡號為氏,亦稱武氏。是為河南武姓。

源於姬姓

出自周平王幼子姬武之後,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據史籍《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殺,西周王朝的都城鎬京也遭到徹底破壞。周幽王的兒子姬宜臼受申、許、魯、齊、秦、鄭等諸侯國擁戴,在申地即位,後遷到雒邑(今河南洛陽),歷史上稱東周,姬宜臼就是著名的周平王。因周平王的手掌上有一“武”字形狀紋路,故在出生之時即被周幽王賜號為武氏。周平王逝世後,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賜號為姓氏者,稱武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武氏正宗,是為河南武氏。

源於贏姓

出自戰國時期秦國大將白起,屬於以先祖封號簡化為氏。
戰國時期,秦國大將白起因功封為武安君,其後子孫以封爵“武安”為氏,稱武安氏,後省文簡化為武氏。

源於官位

屬於以官稱或爵稱為氏。
①出自漢朝時期官位“武功爵”。公元前123年,漢武帝為獎勵眾軍士奮勇殺敵、建立軍功,特別創設了“武功爵”,至匈奴潰滅後,此爵制即被逐漸廢黜在受授武功爵的將士之後裔子孫中,即有以先祖官爵稱號為姓氏者,稱武功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武氏。②出自漢朝時期官署武庫令。漢朝時期,漢武帝在“執金吾”屬下設立有專門的武庫署,專職掌管兵器軍械、戰備物資等,武庫令為長,武庫丞為佐官,就如同今日的總後勤部。此官職一直沿用至五代時期,直到宋朝時期方被廢黜,改為兵部五曹。
在武庫令、武庫丞、武庫士等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武庫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武氏,世代相傳至今。③出自漢朝時期官吏武衛將軍。漢朝時期,皇家設定有武衛營,軍政長官稱“武衛將軍”,職掌禁中警衛。在武衛將軍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武衛氏、武威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武氏、衛氏,世代相傳至今。④出自南北朝其北周官吏武伯。北周時期,朝廷上分別統領“六率”的軍政長官,稱為左武伯、右武伯。在左武伯、右武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武伯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武氏。

源於改姓或賜姓

①源於改姓,屬於帝王賜姓為氏。唐朝時期,有傅、左、李諸姓被武則天賜姓為武氏,其後代中有人世代相傳至今。②源於改姓,屬於冒姓為氏。據史籍《唐書》記載:“唐賀蘭敏,武士之嗣,冒姓武。”據其記載,唐朝時期有個賀蘭敏,傳說是武則天的父親荊州都督武士彠的後代,冒姓武氏。在賀蘭敏之的後裔子孫及族人中,有以先祖之冒姓為姓氏者,稱武氏;亦有仍稱賀蘭氏的,後省文簡化為單姓賀氏。

源於蒙古族

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中有烏扎喇氏、族武堯氏、兀濟葉惕氏、烏珠穆沁氏,後漢化為單姓武氏、烏氏、吳氏等。

源於滿族

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八旗通志》、《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中有郭武爾氏、烏蘇氏、烏蘇哩氏、烏庫登吉氏、武佳氏、武聶氏,後漢化為單姓武氏。

源於鄂溫克族

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鄂溫克族中有吳立西氏,亦稱武立西氏,後改為漢字單姓為武氏。

其他來源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京族、彝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武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武氏,世代相傳至今。詳實情況,待本書筆者進一步考證之後,再予以補充刊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