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女謠》是元代詩人薩都剌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鬻女謠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薩都剌
- 作品出處:《雁門集》
作品原文,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鬻女謠
揚州裊裊紅樓女,玉筍銀箏響風雨。
繡衣貂帽白面郎,七寳雕籠呼翠羽。
冷官傲兀蘇與黃,提筆鼓吻趨文場。
平生睥睨紈褲習,不入歌舞春風鄉。
道逢鬻女棄如土,慘澹悲風起天宇。
荒村白日逢野狐,破屋黃昏聞嘯鬼。
閉門愛惜冰雪膚,春風繡出花六銖。
人夸顏色重金璧,今日飢餓啼長途。
悲啼淚盡黃河乾,縣官縣官何爾顏。
金帶紫衣郡太守,醉飽不問民食艱。
傳聞關陜尤可憂,旱荒不獨東南州。
枯魚吐沫澤雁叫,嗷嗷待食何時休。
漢宮有女出天然,青鳥飛下神書傳。
芙蓉帳暖春雲曉,玉樓梳洗銀魚懸。
承恩又上紫雲車,那知鬻女長欷歔。
願逢昭代民富腴,兒童拍手歌康衢。
白話譯文
揚州娜多姿的紅樓女,纖纖玉手撥弄銀箏聲如風雨。
還有那繡衣貂帽的白面郎,提著七寶雕籠呼叫翠羽。
傲世的冷官蘇軾、黃庭堅,鼓著嘴巴提筆走進文場。
平生蔑視紈絝子弟的惡習,從不進入歌樓舞妓春風鄉。
路上遇著賣女的像棄塵土,悲慘的風雲從天空生起。
荒村裏白天也碰上野狐狸,破屋內黃昏時聽見長嘯的虎。
閉門不出愛惜冰雪似的肌膚,春風已繡出了鮮花五六株。
人們都夸美麗容顏如金壁,今日忍飢挨餓啼靈在長途。
悲哀啼哭流盡眼淚黃河乾,縣官啊縣官,你還有什麼臉面?
還有金帶紫衣的郡太守,酒醉飯飽不過問人民的衣食艱難。
傳說關映地區更令人擔憂,大旱災荒不只東南幾個州。
仿佛枯魚吐沫和澤畔雁哀叫,慠等待食物的叫聲何時是盡頭?
漢家官內的美女出自天然,青鳥飛下人間來把神書傳。
芙蓉帳內溫暖春天霧散雲消,樓上梳妝打扮把銀魚懸。
承蒙皇恩又登上紫雲車,怎么知道被賣女兒長聲噓嘆。
但願遇上清明時代人民富裕,兒童們鼓掌唱《康衢》。
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天曆二年(1329)。據《元史五行志·文宗本紀》等記載:天曆元年(1328)八月,杭州、嘉興、平江、湖州、建德、鎮江、池州、太平、廣德等九郡發生水災,淹沒農田一萬四千多頃。而真定、河間、大明、廣平、峽州等五州四十縣則大旱。僅山東就有災民六十七萬六千多戶,陝西有一百二十三萬四千餘。就在此時,文宗詔令在建康(今江蘇南京)修建龍翔集慶寺在蔣山修建崇禧萬壽寺等。由於大興佛寺,更加重了人民的負擔,逼得老百姓賣兒賣女。詩人把被賣的少女和皇后的富貴作了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