鬰

鬰,中國古漢字,古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鬰
  • 拼音:yù
  • 筆畫數:27
  • 部首:鬯
  • 同義字
  • 注音:ㄩˋ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鬰:yù
U+9B30 : CJK UNIFIED IDEOGRAPH-9B30 :
筆畫數:27,部首:鬯,筆順編號:123434341234453444445235333
王碼五筆86:SQQE
王碼五筆98:SRRE
鄭碼:FORP
倉頡:XDDBU
四角號碼:4472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B30
基本字義
yù ㄩˋ
◎ 古同“”。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紆物切,音罻。《說文》木叢生者。《詩·秦風》郁彼北林。《傳》郁,積也。《疏》鬱積而茂盛。
又《詩·豳風》六月食郁及薁。《傳》棣屬。《陸璣疏》其樹高五六尺,其實大如李,色正赤,食之甘。
又《書·五子之歌》鬱陶乎予心。《疏》鬱陶,憤結積聚之意。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锺弇則郁。《注》聲不舒揚。
又《禮·內則》鳥皫色而沙鳴郁。《注》郁,腐臭也。
又《左傳·昭二十九年》郁湮不育。《注》郁,滯也。
又《爾雅·釋言》郁,氣也。《疏》謂鬱蒸之氣也。
又《廣雅》郁,長也。
又《廣韻》郁,幽也,悠思也。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鬱林郡,故秦桂林郡,屬尉佗。
又水名。《山海經》郁水出象郡。
又姓。《廣韻》出《姓苑》。《乾祿字書》俗作欝。
又與通。《周禮·春官》郁人和郁鬯,以實彝而之。《注》鄭司農云:郁,草名。十葉為貫,百二十貫為築,以煮之鐎中,停於祭前。郁為草若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