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鵝兒,及鬧蛾,一種形如飛蛾的頭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鬧鵝兒
- 別名:飛蛾
- 類別:生物
- 相關作品:《二刻拍案驚奇》
注釋,相關燈詞,相關故事,出處,
注釋
鬧鵝:nào é 即鬧蛾,,乃是插在女子頭上的時興頭飾。用白紙剪成,形如飛蛾,故名。
據杭州節令風俗,鬧蛾兒作為元宵節的一種具有象徵意義的紀念品專饋贈給女子.
相關燈詞
在《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入話”處引用了南宋康伯可的一首描畫當時杭州元宵燈節的燈詞《瑞鶴仙》,描寫婦女們頭上戴著“鬧蛾兒”去觀賞燈景、遊玩作樂的情景:
“綺羅叢里,蘭麝香中,正宜遊玩。風柔夜暖。花影亂。笑聲喧,鬧蛾兒滿路,成團打塊,簇著冠兒斗轉。”
在《水滸》第三十三回的那首贊詠清風鎮元宵燈景的燈詞中,也有對節物的描寫:
“……銀蛾鬥彩,雙雙隨繡帶香球,雪柳爭輝,縷縷拂華旙翠幕……。”
相關故事
《水滸》第六十六回對時遷裝作賣元宵節物“鬧蛾兒”的小販,有這樣一個細節描寫:
卻說時遷挾著一個籃兒,裡面都是硫黃,焰硝,放火的藥頭,籃兒上插幾朵鬧蛾兒,踅入翠雲樓後,走上樓去,只見閣子內吹笙簫,動鼓板,掀雲鬧社,,子弟們鬧鬧嚷嚷,都在樓上打哄賞燈,時遷上到樓上,只做賣鬧蛾兒的,各處閣子裡去看。
時遷在元宵之夜,潛入北京城,上翠雲樓的目的是要火燒翠雲樓,為梁山好漢救出盧俊義而放火為號,故而他巧妙地裝成賣鬧蛾兒的小販。在裝有硫黃、焰硝和放火的藥頭的“籃兒上插幾朵鬧蛾兒”,以掩人耳目。從而掀開了火燒翠雲樓、智取大名府這驚天動地的一幕。
出處
《宣和遺事》後集:“京師民有似雲浪,盡頭上戴著玉梅雪柳鬧鵝兒,直到鰲山下看燈。”
《水滸傳》第六六回:“卻說時遷挾著一個籃兒,裡面都是硫黃、焰硝放火的藥頭,籃兒上插幾朵鬧鵝兒,踅入翠雲樓後。”
《武林舊事》卷二“元夕節物”條 : 宋元元宵節日杭州婦女“衣多尚白,蓋月下所宜也,游手浮浪輩,則以白紙為大蟬,謂之‘夜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