鬏髻

鬏髻

䯼髻從宋代的特髻、冠子發展而來,是明代已婚婦女的主要首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䯼髻
  • 解釋:腦後頭髮盤成的髻
  • 拼音:jiū jì
  • 屬性:詞語
注音,釋義,材質,

注音

䯼髻

釋義


鬏髻
腦後頭髮盤成的髻。 元 無名氏 《連環記》第三折:“油掠的䯼髻兒光,粉搽的臉道兒香。” 明 張四維 《雙烈記·引狎》:“人道我是油䯼髻的魔王,真是個粉骷髏的太歲。” 許地山 《歸途》:“黑滑的䯼髻早已剪掉,剩下底只有滿頭短亂的頭髮。”
明代已婚婦女必戴髻,一般稱為䯼髻,就是一種用頭髮或銀絲,或者是金絲編結成的網帽。已婚婦女必須用冠或這樣的發網,把頭髮包罩起來。
金瓶梅》第二十八回寫潘金蓮:紅絲繩兒扎著,一窩絲攢上,戴著銀絲䯼髻。
《金瓶梅》第二十五回,宋惠蓮對西門慶說:……你許我編鬏髻,怎的還不替我編?只教我成日戴這頭髮殼兒。
西門慶道:不打緊,到明日將八兩銀子往銀匠家,替你拔絲去。—— 所謂頭髮殼兒,就是指頭髮編的䯼髻。拔絲,就是把銀子做成銀絲,準備編銀絲髻了。
鬏髻
明代婦女常用的新式假髮髻。它一般是用鐵絲編成一個圓框架,在上面編上假髮,形成一個高大的假髻。中間是空的,使用時把它罩在頭頂的髮髻上,用簪子別住就可以了。 頭箍是一種新的飾物。最初的頭箍,與網巾有些相似,也是用棕絲或馬尾結成網來罩住頭髮。後來出現了紗頭箍和熟羅頭箍。式樣出由寬變窄,最後只留下一個窄條,束在額前,變成純粹的女性飾品。

材質

䯼髻通常以金銀絲或馬鬃、頭髮、篾絲等材料編成,外覆皁色紗,佩戴時罩於頭頂髮髻之上。與䯼髻相配的還有各式首飾,明代也稱為“頭面”。
鬏髻
1.金䯼髻2.銀䯼髻
3.頭髮材質的䯼髻
4.竹篾䯼髻
鬏髻
5.鐵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