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子笏

鬍子笏(1876~1943),湖北沙市人,字瑞霖,民國初年佛教中知名的大居士和教育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鬍子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北沙市
  • 出生日期:1876年
  • 逝世日期:1943年
  • 畢業院校: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系
  • 信仰:佛教
  • 代表作品:《餐石日記》
個人簡介,生平經歷,

個人簡介

法名妙觀。是民國初年佛教中知名的大居士和教育家。早年留學日本,曾任福建、湖南二省省長。民國八年(1919)因聽太虛大師說法而皈依三寶,並斷葷茹素。生平最崇拜太虛大師,武昌佛學院之興辦,氏亦為創辦人之一。因久居故都,受蒙古喇嘛薰習,對密法興趣甚濃,民國十四年,大勇於慈因寺成立之‘藏文學院’(後改為留藏學法團),其經費悉由胡氏支助。學法團二十餘人之赴藏經費、生活費,亦由胡氏供給,對促進漢藏文化之溝通,貢獻頗大。民國十九年,聯合華北佛教信徒,成立‘華北佛教居士林’,推廣華北佛教弘法事業。民國二十三年,因避寇亂,舉家遷入五台山。後依喇嘛修餐石法。著有《餐石日記》。

生平經歷

鬍子笏,湖北黃陂人,寄居江陵,清光緒二年(一八七六年)出生在一個富商的家庭,幼年受家塾教育,攻讀八股文,習科舉之學,惟未應試。及年長時,出國留學蔚為一時風氣,他也東渡日本,入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系肄業。
光緒末年(一九○八年),他自日本學成歸國,以家世業商,富於貲財,在武漢創辦“實業獎進會”。時,清廷農商部於南京舉辦“全國勸業獎金會”,被聘為湖北館總辦。宣統初年(一九○九年),被選為湖北省咨議局議員。他留學日本時,與革命志士相交往,亦具有革命思想,故在武漢亦暗中參加革命活動。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成功,他任軍政府理財部部長。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年),出任湖南省內務司長,兼湘江道道尹。民國七年(一九一八年),調任福建省省長,因與督軍李厚基意見不合,無法施展其政策,遂辭職而去,未幾為徐世昌聘請為總統府顧問,遂僑寓北京。
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九月,北京佛教名流張仲仁、莊蘊寬、夏壽康等發起“已未講經會”,請太虛法師於北京象坊橋觀音寺講《維摩詰經》。法師講是經時,文義新穎,言辭暢達,於積集福智資糧,創造淨土,特多發揮。佛教名流居士馬冀平、陶冶公、王虛亭、周秉清等均列席聽講,子笏亦隨喜聽講。一部《維摩詰經》聽完,大有感悟,即虔誠皈依三寶,絕意仕途,潛心內典,斷葷食素。
子笏原本家貲富有,自幼講究生活享受,各地服官期間,上任必以廚師自隨。自聽太虛法師說法後,始知往日所食之盤中珍饈皆是眾生之肉,皆與自己同一靈知覺性,其好生惡死,亦與我人相同。佛法言“同體大悲”,現前一切眾生皆為我人過去之父母兄弟眷屬,是以我人食眾生之肉,不啻食自己過去父母兄弟眷屬之肉。他自此不但實行素食,並且持“過午不食”戒,且持之極為徹底。一般講來,講經、行腳者,不宜持午,以體力消耗較多故。而胡氏持午,在旅行甚之於逃離時,均行之不輟,可見其行解精卓,亦可見其修道堅毅。
子笏皈依三寶後,即追隨太虛法師,參與弘法活動。舉凡法師的弘法事業,他無不竭誠擁護。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九月,子笏與北京佛教名流居士發起講經會,迎太虛法師晉京,於弘慈廣濟寺開講《法華經》。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年)三月,太虛法師在湖北武昌創辦“武昌佛學院”,子笏為發起創辦人之一,且予以經費上的大力支持。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自日本學密歸來的釋大勇,在北京慈因寺成立“藏文學院”,為入西藏學密作準備。子笏以久居故都,受雍和宮喇嘛的影響,對密宗有濃厚的興趣,因之對大勇的“藏文學院”也給予經費上的支持。後來,學院改為留藏學法團,團員二十餘人赴藏的旅費及生活所需,均由子笏負擔。後來,學法團團員法尊等在西藏學成,回到四川主持“漢藏教理院”,譯出宗喀巴大師尼乾多種,對溝通漢藏文化貢獻殊偉,而幕後功臣實是鬍子笏居士。
民國十五年(一九二六年)十月,日本在東京召開“東亞佛教大會”,中國佛教界組成“中華代表團”二十六人,為持松、弘傘、曼殊揭諦、韓清淨、徐森立、張宗載等,而共推太虛法師、道階和尚、王一亭居士及子笏四人為團長。子笏隨團在日本將近一月,結識了許多日本佛教界的朋友。
由日本開會歸來數年間,他在華北推動佛教弘法工作。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年),他聯合華北各地佛教社團及信眾,組織了“華北佛教居士林”,擴大接納社會人士皈依佛教。
民國十七(一九二八年)、十八年(一九二九年),太虛法師游化歐美,回國之後,子笏發起迎請大師北上講學。大師於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年)五月中旬抵北平,駐錫柏林寺。五月二十日,北平佛教界人士朱慶瀾、齊耀珊及子笏等,在華北佛教居士林開歡迎大會,大師即會演講〈學佛的下手方便〉,之後又應眾人之請,在居士林開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時,大師在推動“世界佛學苑”之工作,是年九月,在柏林寺成立“世界佛學苑柏林教理院”,由台源、常惺二師任院長,子笏主管財政,法舫任書記兼教理院監學。同時,太虛大師在柏林寺設了“世界佛學苑籌備處”,命子笏兼任籌備處主任。至此,子笏不僅是華北佛教的推動者,且策畫推動世界佛教了。
九一八事變以後,華北社會不安,經濟蕭條,佛教弘法事務亦受到影響。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二月,日軍發動戰爭,進攻熱河。三月古北口陷落,北京震動,子笏為避日寇侵擾,舉家遷入五台山,於碧山寺東側築“蓮花精舍”居之。他見山中喇嘛飲食簡單,或食炒米(用粟炒熟以水拌食),或食炒麵(用燕麥磨粉炒熟以水拌食)。若遇斷糧之際,則或餐石或餐花以度活。所謂餐石,系產於秘魔崖之寒水石,用木炭煆後,以牛乳注之即可食。他曾假廣濟茅蓬,依喇嘛餐石法,日餐石一杏核量,而漸次增加至三倍。經三七日,初數日有飢餓感,以後飢餓感沒有了,惟感乏力,後來力氣也恢復了。他曾著有〈餐石日記〉一文,發表在十五卷十二期的《海潮音月刊》。
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他在五台山顯通寺設立了一所“漢藏學院”。他的三個女兒都受過高等教育,皈依三寶,且精通藏文,就由他的三個女兒擔任教授,培養出一批藏文翻譯人才。民國三十年(一九四一年),他又在北平創立“大乘佛教弘化院”,前後辦了兩期,入院進修的僧侶百餘人,之後又回到五台山,在顯通寺開設“藏文研究班”,目的仍在於訓練藏文翻譯人才。
他於民國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病逝,世壽六十七歲,未見有佛學著作傳世,但他資助和創辦佛學院和藏文學院,在佛教中也有相當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