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散結合理論

鬆散結合理論

20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維克提出了鬆散結合系統理論(Loosely Coupled Systems),他認為學校組織成員之間相互聯繫卻又彼此保持獨立,他如此闡釋 “The principal and the counselor are somehow attached, but that each retains some identity and separateness and that their attachment may be circumscribed, infrequent, weak in its mutual affects, unimportant, and/or slow to respond.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鬆散結合理論
  • 外文名:Loosely Coupled Systems
  • 提出者:美國學者維克
  • 提出時間:20世紀70年代
簡介,依據,示例,

簡介

這樣的組織教師彼此間、教師與行政人員間以及師生間,在教學、行政與學習的事務上均有極高的自主性。 有的學者將此理論譯為“鬆散耦合理論”也是相當貼切的,藕斷絲連是對此種組織構架的最好詮釋。

依據

學校不同於企業,行政人員和教職工之間不是簡單的上下級關係,教師與其他工人階層也有區別。教師是知識分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具有較強的科學文化素養,教師的組織能力和判斷能力都不容小覷,教師和行政人員之間如果僅以行政關係維繫是很保持學校組織的穩定性的,可能造成嚴重的組織機構“梗塞”,組織運轉也可能失靈。所以,他們保持著彼此的相對獨立,尤其是人格上的獨立,學校政令的下達,往往要顧及到教師的感受,也要普遍徵求教師的意見。而學生和學校的關係,也不僅僅是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關係,教育關係千家萬戶,教育也不是單純的私有產品或公共產品,學生和學校組織各個功能環節有著微妙的關係,這種關係更多的是由情感和道德維繫,市場化或行政化的界定是很牽強的,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學校組織結構具備很典型的鬆散耦合特徵。

示例

各級學校中,大學的這種特徵最為明顯,“大學組織的基本構成要素,諸如學院、 學部、 學系、 講座、 研究所或中心,以及從事高深學問的教學與研究的教授、專家、 學者 ,在組織的運行過程中各自保持一種獨立自主、 低度聯結的工作狀態或組合方式,以致整個大學組織就像一個擁有各種知識群體的控股公司。”較之科層制學校組織結構,鬆散結合的組織缺陷也很不一樣,正是由於鬆散結合組織的“耦合”特徵,導致此類組織的效率很難保證,成員之間也時有扯皮推諉發生,如今的教育改革不易成功也往往與教師的牴觸有關。即使教師雖令不從,也很難對其興師問罪,這是一件極其頭疼的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